引子
每到春節時,省城反而安靜下來,我看著院子里的植被倒有一種處在深山閑讀書的感覺,偶爾的鳥鳴更顯節日的寂靜孤憐……一個出游的念頭油然而生,最喜是藏區。
翌日晨7點40分,便由杭州蕭山飛往蘭州中川機場,飛機晚點,于中午12點多才到達。在一家有點貴氣的清真大酒店吃了手抓羊肉后就在朋友的陪同下上了高速,直往甘南合作地區。四個多小時后到達合作,因春節期間城里無一家商店開業,轉了一圈決定直插瑪曲。
我們的越野車盤山而上,藏區風味漸濃,遠處的大山層疊著捧出雪山,近處草原起伏著現出牛羊。一片片的藏民居住地,一群群的黑色牦牛,車經過時,竟有大軍壓境之感!天漸漸黑了,頭暈乎乎地痛,估計海拔不低了,也算是翻山越嶺,晚上九點多終于進了瑪曲縣城。
一覺醒來,但見溫暖的陽光入懷。我走出酒店,看到一個孩子遠遠朝這邊走來。他不停地往手心里呵氣搓著雙手,低頭縮著雙肩,時而兩手捂著耳朵,衣服的腰部扎得很緊使上身更顯蓬松,雙袖一高一低歡愉地前后擺動著,這一系列動作在整個形體的動態下讓我感覺到了寒風蕭瑟。孩子走近時,我似乎看到了筆墨與動態交叉的變化,服飾之間互助互比的線條粗細有致,濃淡處散發出一股醉心的墨香,我是未曾動筆情已癡了……
瑪曲寫生之一
這位老太靜坐在藏民棲居地的村頭,除她右手的轉經筒發出微微的響聲外,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靜,包括她自身。我有點激動,一種強烈的審美意識逼著我慢慢地走近她。她一動不動地坐在用石頭堆積起來的圍堆上,黑色的大棉襖藏著一股歲月的味道,厚實而穩重,把老人上下包裹得有張有弛,對比起伏疏密有度,一個極美的藝術造型!我激動著——這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筆墨隨性穿插,點線面相互交織,散發出中國畫本質的精神樂章……她更像一尊飽經風霜的雕塑,信仰的光芒不加修飾地溢在她的臉上,無瑕的純潔,額上的皺紋如經文一般讓人心靜安詳。微風吹起她的發絲,在陽光下如白銀般閃爍,是逝去年華的訴說,也是她永恒的守望。于是,我拿起了畫筆……
瑪曲寫生之二

大自然的奇妙在于它本身的和諧,一切生物都在各自的軌道上成長又與其他生命相互依存,共同呈現自然之美的大道。高高的藍天遠遠的山,縷縷的白云純純的情,草原沉睡著,藏民在沉睡的草原上開始了他們的生活。穿透雪山傳入你耳鼓的歌聲,洗滌著你心中的陰霾,放眼望去,兩個藏民正蹲在一灘河水邊暢快地說笑著,一勺一勺把水灌進一個大塑料桶里。這甜美的感受,在人煙稀少的枯干的草地上顯得格外生動可貴,此景此情讓我產生一種特別美妙的沖動,我的手情不自禁地在比劃著兩人形態間衣紋的變化。她們有節奏地重復著同一個動作,往塑料桶中舀水,在微微的笑語中裝滿了水,然后坐在草地上凝望著遠方,安靜得使周遭的空間更顯得廣闊無際。我的情感和手的比劃也跟隨著眼前的場景安靜下來,在這無言的水墨畫里獨享其樂。
瑪曲寫生之三

又一次走進藏區居民的生活。身邊過往的藏民,讓我一下子感受到了他們心靈的純凈與坦蕩。迎面走來的他,相貌與常人有些不同,但由心底綻出的笑容卻觸動了我最敏感的神經,于是,我有意識地接近他。
陽光下的他竟是一幅天然的中國畫,不規則的大棉帽下的面部,光源強烈成逆光之象,收不住的暢達的笑臉上,溝壑起伏、歲月縱橫,古銅的膚色堅韌而有彈性,憨笑著給人頤和大方、老實厚道的印象。我觀察著他,身上的衣褶明朗有序,呈現的線條粗壯有力,起承轉合頗有韻律。大棉襖下的左手習慣性地攏著,右肩的線衣袒露在棉襖外,自然下垂的身體顯出結構張力的美,手指愜意地蠕動著與臉部的表情和諧成調。這塊土地的人文歷史造就了土地上的人們堅實的信仰,他們的單純知足、虔誠幸福,感染著我手中的筆,每一筆下去,都伴隨著一縷情絲,自然跟隨著描繪對象的樸素誠實完成對瑪曲的記載,這個記載每一筆都是激動的,寫出來卻是無華的。在完稿的剎那間,我深切地感到一份純真的分量——微笑的光輝、樸素高貴和堅持不懈的信念……(來源:《中國書畫報》副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