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楊書華,1938年生于山東
武訓故里。六十年代在部隊從事美術工作,其間以畫馬、牛、羊動物見長,兼畫花鳥、人物。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世界華人藝術家聯合會名譽主席、 教育部中國老教授協會會員(博導·終身教授),美術評論家 ,世界名人獎獲得者。
楊書華水墨神韻妙寫
賈德江/文
楊書華寫馬頗重精神,其馬振鬃狂奔,迎風長嘶,意氣風發,神采飛揚,處處蘊藏著一種探索征服、果敢創新的內質,噴發著強烈的陽剛之氣。神駿者乃神情張逸也,講的是精神狀態。楊書華的駿馬系列,通過數十年的修煉,在硯邊耕耘為“線之舞、水之韻、墨之魂”的藝術之操,才使畫作成就其正果。從視覺觸摸其精品佳構,那里有駿馬神駒的律韻、詩情、意趣及眾志成城之氣概,浪漫主義氣息撲面而來,我們被深深感動。這是心靈的觸摸,是雄健,是健美,是雄飛,是力量表露出的開拓進取,是戰無不勝的龍馬精神。
當年在部隊,黃胄先生授楊書華一秘訣:“要天天練速寫,堅持數年,必可成器。”為此,他曾三下天山牧場,五赴內蒙草原,畫了數以萬計張的速寫,終于在馬兒跳躍奔騰時領悟其最迷人的瞬間。他筆下的馬多為四蹄翻騰,神態狂放,如一長嘯的歌者。其實畫馬是較難超越的一個畫種,在中國很難有人逾越徐悲鴻大師這個藝術高峰,因為那是一個典范,一種極致,是國人的驕傲,含有太多的滄桑、悲壯與熱情、張揚。顯然,他的藝術成就與他的個人經歷不無關系。
今天的畫家,不但要在不同時代挖掘和承傳國人意識中根深蒂固的精髓,更重要的是必具嫻熟的寫意技法,還要在這塊藝術的沃土上尋找自己的水墨語言。為了畫出不同于古人、前人的馬,楊書華追求個性,終于畫出了沒有確切面目,只有清晰輪廓、骨骼、肌肉在紙面上忽閃著的健康光澤。于是空氣中似也飛舞流動著一股活躍的氣息。
我們從楊書華畫集中遴選的水墨駿馬,便是他理解的馬,注重筆情墨趣,強調情緒激昂,不求寫實,但求神似。這是楊書華站在世紀的高度,作出宏觀而具有哲理的選擇。因此,他的馬當屬現代思想與藝術的完美結合。畫如其人,其人作畫,斯若做人。他把精湛的藝術造詣、博大的文學涵養、深邃的生活經驗熔鑄在畫作之中,他做人作畫認真、正直、大度、激情,均給人以美,給人以善良。無疑,這也正是當代畫家、收藏家們所共同關注的書畫品質。
蕭蕭馬鳴紙上來
介子平
筆筆見骨,其性主剛,線線矯健,其趣簡古,其馬如其人,男子漢風范,沒有媚態,只有遒勁。
楊書華先生筆下的馬,皆健碩壯實,銅筋鐵骨,其線條歸納刊落,刪繁就減,其暈染靈空寫意,概括簡約,一陽剛一陰韌,筆墨兼濟,一跳躍一凝滯,堅柔中攬,于提捺徐疾、枯潤抑揚間,又頗得意趣。“書畫之理,元元妙妙,純是化機。從一筆貫到千筆萬筆,無非相生相讓,活現出一個特地境界來”,清人張式《畫譚》中的這句話,似對楊先生而言。
鞍馬畫古已有之,畫馬成專科,則始于南北朝時期,畫馬名家首推南齊毛惠遠、北齊楊子華。之后,名家輩出,曹霸、韓干、李公麟、趙孟頫等皆有作品流傳。清人屈大均《廣東新語·畫品》對此記錄:“張穆尤善畫馬,嘗言:韓干畫馬,骨節皆不真,惟趙孟頫得馬之情,且設色精妙。又謂:駿馬肥須見骨,瘦須見肉,于骨節長短尺寸不失,乃為精工。又謂:馬相在骨,其腹前有兩蘭筋,嘗微動者則良。前蹄后又灶,謂之寸今。馬奔馳時,后蹄能擊到寸金,謂之跨灶。跨高一寸者為駿,低者次之。寸金處常破損如豆大,有血流出,不生毛,是為跨灶之驗。凡馬皆行一邊,左前足與左后足先起,而右前足右后足乃隨之,相交而馳,善騎者于鞍上已知其起落之處,若駿馬則起落不測,瞬息百里,雖欲細察之,恒不能矣。故凡駿馬之馳,僅以蹄尖寸許至地,若不沾塵,然畫者往往不能酷肖。”
徐悲鴻無疑是近代畫馬集大成者。何以如此生動?受西方寫實主義影響的徐悲鴻,強調對物寫生。為把馬畫好,曾作過千余幅速寫,并親手解剖馬體,對其結構、形態均了然于胸。對細節的描繪尤為重視,以馬蹄為例,其嘗言:“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還難畫,那是因為馬蹄是力量與重心的集結所在,是動靜靈活的關鍵。”
楊先生筆下的馬,同樣不帶鞍轡,未見韁繩,一派自由豪放氣質,昂首嘶鳴,鬃毛飛立,四蹄騰踏,剽悍雄健,屬詩意寫實風格。矯捷疏放,經冬猶茂,因了那些似定不似、飄浮游移的線條,使之看上去風馳電掣,如飛針走線,急若鷹隼,如跌瀑直下,輕舟投梭。畫馬,大多以馬喻人,托物抒懷,借以抒發某種心情。水草尋常行處有,相期效死得長征,昂首挺胸,目視遠方。頭部以濃墨作平面剪影式概括處理,小心留白,表現出頭部的結構。馬頸挺立,胸肚臀腿以骨線勾勒,馬尾與頸鬃,則以重墨干筆用力揮出,飄動飛逸,虛實相生。畫面墨色既發揮了國畫傳統寫意的簡潔與凝練,又結合了西畫的塊面與光影,將馬的形體表現得栩栩如生,此即以馬喻人、托物抒懷特點。
不徒寫其貌而肖其品,即為寫意。雖曰意在形,舍形何所求意?故得其形者,意溢乎形,失其形者形乎哉!畫作有天趣、人趣、物趣之別境,天趣者神也,人趣者生也,物趣者形也。形不生動,其失則板,生外形似,其失則疏,故往往求神似于形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肖形寫意之間,適度愜當,恰如其分,乃楊先生的又一特質。較之先前的潑墨寫意,狂草線條兼及速寫筆意,五墨六彩,韻色十足,愈發得老辣。
連營畫角,疆場風云,畫者定是壯人臆氣、疏放無羈性格,作品方會有長川繞梁、氣脈連貫面貌,方會有云中神龍、不見端倪氣象。雄健之風,剛毅之勢,總能予人一番健康蓬勃、積極向上感覺,楊先生皆此類作品。
楊書華迷戀畫馬,甚至達到如癡如醉的地步。他經常在馬群中觀察馬的動勢,畫速寫,并能憑記憶畫起馬來達到動作奔放、氣勢雄健、豪邁不羈,猶如天馬行空,能給人以鼓舞和力感。他筆下的馬,特別是躍動在紙上的駿馬情結及細膩感情和那桀驁不馴、騰云萬里的浩然正氣,件件震撼人心。
——摘自力群(中國著名畫家、美術理論評論家)
2000年楊書華出版《駿馬風采》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