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馬增輝,男,陜西合陽人,著名軍旅畫家。1953年入伍,歷任戰士、文化教員、俱樂部主任、文藝創作室創作員。從豐富的軍隊基層文化生活開始,邊學習邊實踐,逐漸形成了頗見實效的文化工作作風。1960年三次參與青海剿匪,1962年又參加了著名的中印反擊戰,親歷了戰場硝煙的慘烈,從而對“和平”有著格外深刻的認知。其間,結合工作需要,堅持學習速寫、素描、色彩、白描、皴擦點染等繪畫技藝,先后為全師成功舉辦“戰斗英雄龐國興英雄事跡展”等多期展覽,且為《人民軍隊報》創作了一套軍旅生活連環畫。1964年調任甘肅省軍區政治部擔任民兵工作展總策劃,1967年調任蘭州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工作。參與軍區各大會展的策劃與籌建,同時還經常深入軍以下各級基層部隊,設計與布展軍史館。此外,與地方文化藝術界相關機構及藝術家建立了良好的學習、交流與合作,使軍地聯合寫生、創作及辦展成為常態化。在與全國著名書畫家尹瘦石、舒同、何海霞、陳維信、陳大羽、王西京、陳伯希等50多位名家深度交往的同時,廣泛涉獵古今中外繪畫名家的作品與技法。從而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自然象征主義風格。作品先后入選“世界華人書畫展”、全軍全國美展、“山水杯全國書畫大展”、“國際老年人中國書畫大展”等數十次美展。《深谷幽居》和《鐵骨民魂》等40余幅作品獲獎和被館藏。并先后被授予“新長城杰出藝術家”、“中共十九大題賀藝術名家”稱號。作品與藝術成就入編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山東美術出版社、《人民日報》海外版、《解放軍報》、《美術報》等出版媒體出版的《百年經典——中國美術全集》、《當代精品書畫集》、《世界華人書畫作品集》、《中華美術典藏》等20余部畫集和刊物。被《中國藝術報》譽為一百位當代最具學術價值和市場潛力的山水畫家之一。現為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清泉石上流》70×137cm 2019年
自然象征主義代表畫家——馬增輝
底謂/藝評馬增輝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每每感慨唐代詩仙李白的這首《關山月》,便會不由得想起著名西部軍旅畫家馬增輝先生筆下的那些雄渾壯觀的大山大水、大漠烽煙以及后來的風沙胡楊。只是在增輝先生的筆下,少了詩仙的那些“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的傷感,多了濃郁的溫馨和豪爽……
《祁連云煙》70×137cm 2019年
增輝先生的藝術生涯,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中期。那時,他憑借自己絕好的藝術天賦和執著的研習精神,在艱苦的軍旅生活之余,甚至在青海剿匪和中印反擊戰的硝煙間隙,點點滴滴地構筑起了扎實的繪畫造型基礎,以至于到了80年代初,他已是全軍著名的軍旅文化創建者之一,不僅廣涉軍界各類大型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籌辦,還編撰出版了輔導基層部隊開展宣傳工作的美術教材。其早期現實主義和裝飾主義的藝術實踐,幾乎影響了一代軍隊基層文化工作者!與此同時,他筆下的大漠駝鈴,更是給當時國內畫壇吹入了一縷濃郁的西北風。
《夏雨南山翠》180×80cm 2019年
然而,增輝先生對于藝術本質的追求,并沒有因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止步。帶著“藝術當如何啟迪世人,走向未來”的疑問,增輝先生再次沉入歷代大師們的傳世名作之中,以期覓得答案。魏晉大師顧愷之的“以形寫神”、張僧繇的“畫龍點睛”,唐宋大師王維的“禪意情”、馬遠的“以偏概全,邊角構圖”,元代大師黃公望的“淺降山水”,明代大師仇英的“工整精艷”…令增輝先生越來越深刻地感悟到,張璪所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深刻要義!
《情獨瀚海間,夢寄古樓蘭。鐵骨三千歲,精神億萬年。》180×200cm 2018年
于是,到自然中去,拜大自然為師,便成為增輝先生藝術踐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帶著對古人的敬仰和對大自然的熱愛,無數次深入祁連山脈,登峰探淵,實地寫生,記錄那千姿百態的疊嶂層巒、奇松怪石、奔泉飛瀑……感悟南朝謝赫《古畫品錄》中所謂“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的作畫理念,創作出了一大批曠達豪放、雄渾高遠的祁連山水。一時間引發軍內外書畫界的高度關注。
《深秋時節》137×70cm 2017年
不過,這才是增輝先生寫意山水創作的開始,在隨后的十余年間他的足跡踏遍了西北、華北、華南乃至東北的遼闊大地,飽覽祖國的名山大川,進而走出了古人的陳規舊律,直悟大自然的生命魅力,擺脫了“一方水土、一方風范”的局限,用更高的藝術視野,闡釋自然生息的真諦!于是,南宋大師趙伯駒的青綠山水、近現代大師黃賓虹、李可染等的枯筆潑墨,皆成為其用以抒懷寄情的手段。西方后印象派所推崇的“象征主義”藝術理念,在增輝先生的筆下怦然而出,但又全然不見梵高、塞尚那種脫離現實的奇異造型……一幅《西北情》完全不見了中國傳統造型的墨線,而以西方明暗光影的造型手法和冷暖對比的色彩關系,將西部雄渾剛烈的高原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昆侖深處》187×96cm 2010年
那幅清新迷人的《昆侖深處》則以抒情的“青綠”色調,波浪式丘壑與垂簾式茂林的上下對比,將東方的散點透視與西方的焦點透視巧妙地融為一體,使溫情和豁達、幽深與崇高在同一空間里共鳴,令觀者心曠神怡,過目難忘!而那幅《霜積秋山萬樹紅》,更是超越了自然山水地域個性,轉而彰顯作者對于大自然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敬慕與厚愛。逐漸形成了增輝先生獨到的看似自然卻非自然,道似無意卻有情的“象征自然主義”畫風!
《霜積秋山萬樹紅》237×124cm 2009年
我們知道,自19世紀80年代德國象征主義提出客觀事物在人類意識中,具有某種象征意義的哲學理念形成之后,曾經影響了文學、戲劇、音樂、繪畫等各藝術領域,并直接導致高更、梵高等后期印象派藝術的誕生,造成了造型藝術放棄自然形象,刻意展示內心情感的形成。并使之后一百余年世界繪畫藝術貴抽象而輕寫實!增輝先生吸收了象征主義注重主觀情感與想象,卻揚棄了令人費解的造型變異,從而構筑起了用寫實手法,展示自我心境的獨特藝術境界!
《浩氣長存》68×68cm 2010年
早在增輝先生揮毫謳歌大漠紅柳、戈壁駝舟的年代,在他的心靈深處就已對西北旱地的另一植物情有獨鐘,那就是胡楊!這種一千年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腐的“三千年”神圣植物,與增輝先生苦而不卻、艱而不懼、久而不棄的人生進取精神,形成了惺惺惜惺惺的圣戀!終于,這種靈魂深處的精神種子,進入21世紀后在增輝先生的藝術園圃里開花結果了!那一株株外柔內剛、姿態各異的古胡楊,如邊塞將士“浩氣長存”(《浩氣長存》2010),似祖國建設繁榮昌盛的“金色年華”(《金色年華》2011),若萬物生生不息的“生命贊歌”(《生命贊歌》2011),仿佛“旭日祥云”(《旭日祥云》2016)的卷曲升騰!筆墨遒勁老辣,構圖新穎獨到,氣勢雄渾酣暢,造型逼真厚實,情感至純深厚…充分彰顯出増輝先生卓越的藝術造詣和勵精圖治的創作精神!
《生命贊歌》230×96cm 2014年
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藝術創作中天才的想象力與獨創性,可使藝術達到美的境界。必須承認,增輝先生就是這樣的天才之一。他以自己的勤奮與才智、忠厚與毅力,在藝術的天地間,構筑起了自己的形象語言殿堂,用那恬靜、寬厚、協和、遼闊的心境,感染、鼓舞著所有讀者。他以源于自然的寫實筆法,成功地象征出人類美好、崇高的精神世界!
《祁連山的春秋》365×112cm 2019年
《大漠雄魂》210×81cm 2019年
《呼嘯林濤》70×137cm 2015年
《昆侖深秋》180×73cm 2018年
《幽林醉月》62×123cm 2013年
《禪房通幽》170×87cm 2003年
《雪峰映翠》68×68cm 2013年
《重山幽泉》68×68cm 2015年
《朝圣》68×68cm
《塞上春來早》68×68cm 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