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付竑偉,字乙真,號云水居士,虓韻軒主。1967年生于洛陽新安縣,后黃河小浪底水庫移民孟州市。
大專學歷,自幼喜愛繪事家鄉拜師學藝,05年后分別考入文化部現代工筆畫院,中國人民大學畫院,清華美院和中國國家畫院進修學習。
現在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洛陽千唐志齋博物館研究員,首都畫院特聘畫師,北京白馬畫院特聘畫師,北京現代秘書書畫院畫師。
參加展覽:
河南省第二屆工筆畫作品展入選
河南省第十屆中國畫藝術展獲獎作品
2015年浦江全國中國畫山水作品展入選收藏(中美協主辦)
丹青揚州·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收藏(中美協主辦)
第九屆中國西部大地情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入選收藏(中美協主辦)
中國夢黃山魂·全國山水畫作品展入選收藏(中美協主辦)
翰墨青州·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中美協主辦)
絲綢之路翰墨通渭·首屆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入選收藏(中美協主辦)
第三屆朝圣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入選收藏(中美協主辦)
中國夢2017藝術草原·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入選(中美協主辦)
香風墨韻·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收藏(中美協主辦)
江海門戶通天下·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中美協主辦)
悲鴻精神第三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中美協主辦)
大美西雙版納·全國工筆畫學術展入選收藏(中美協主辦)
墨香詔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會資格(最高獎)收藏(中美協主辦)
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六周年·多彩貴州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圍(中美協主辦)
尚意·2017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圍(中美協主辦)
新時代·新意象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圍(中美協主辦)
2005年中國畫研究院第二屆研修結業作品展(中國畫研究院主辦)
2006年中國國家畫院首屆高研班結業作品展(中國國家畫院主辦)
2019年9月在北京成功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藝園攬翠”付竑偉中國畫作品展
我從小對繪畫很感興趣,當時我住的云水村族人中有好幾個長輩都愛寫能畫,父親也支持我,常常領我去看他們畫畫寫字,就是在這樣的氛圍里耳濡目染。
后來學校畢業就和長輩們一起畫畫,還有工藝美術布景制作。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報考函授大學中國畫專業學習三年(函授加面授)。比較系統的掌握了中國畫的基礎知識,那個時期還跟隨洛陽師專幾位老師學習素描色彩等,也看到不少西方的東西。函大三年畢業后我嘗試進入一種創作態度,山水、人物、花鳥、動物什么都畫,這樣又經歷了多年,對未來發展也不是十分明了。
2005年考入中國畫研究院第二屆創作研修班學習,2006年繼續深造(已更名中國國家畫院)兩年下來使自已的創作路子慢慢清晰起來,在浩瀚如海的中國畫傳統中認知了解經典,與經典對話,研究學習山水、人物、花鳥三大題材所表現關注不同的歷史對象和內容,也試圖尋找自已的坐標點。最終選擇山水動物畫創作,更覺得符合我的心性。動物山水畫創作會對我們自己所生活的時代環境和人文投入更多關注。在以后其他院校學習中多以山水、動物為創作題材沒有間斷過。
由技探道是高境界,學古法傳統是正路子。傳是超越,統是規范,學習傳統的目的是為了出新,筆墨當隨時代,拾人牙慧重復別人就失去了意義,可創作不是無源之流,無根之木,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的同時,還要回頭觀望,不能錯了方向,所以學習傳統是一輩子的事情。
從李思訓、王希孟到張大千、賀天健,從龔賢、石濤到黃賓虹、李可染,我們頂禮膜拜他們時也要問問自己是誰,應該怎么辦?師古人師造化,是學畫的必由之路。師古人就是學習他們的傳統文化底蘊,臨摹他們高超的技巧和獨創性,學古人目標不是回到過去,自己畫成后不是博物館墻上供著的畫一般,也不是僅僅停留在單純的技法與材料上,而是去了解體會大師作品產生時代背景和美學理念及作品透出來的精神特質和審美意趣。師造化這個與寫生有很大關系,也就是如何寫生。中國畫的寫生和西方繪畫寫生有很大區別,西方繪畫是客觀如實的描繪出來,而中國畫是選擇,概括提煉的過程,即是畫實景也都是默識心記的方法,這是中國畫傳統特點。我寫生中吸取古人經驗智慧,主觀表現,也嘗試西方繪畫的東西為我所用。特別對動物畫創作很有益處,但本末不能倒置,不能削弱中國畫的精神文化內涵基礎。
中國畫體現一種寫意精神,反映綜合修養。沒有傳統文化的支撐很難表述出中國畫的意境,難以抒寫出一幅優秀的中國畫作品來。道德經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發自然,看來自然乃更高境界,要想提高自己畫作的品質,加強書法修養之外,唯有讀書,別無它法。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方能明理生慧而開悟。
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我們不能像古代畫家那樣三日一石,五日一水。現代人無法回到古人生活的狀態,似乎很難放慢腳步,不能不說浮躁和急功近利是當前行業面臨的問題,但我覺得無論腳步再快,也應該有片刻的放松與心靈對話,讓外在東西不要壓抑住自己生命中另一半相符的清音。浮躁的方向沒有詩和遠方,少一些等不及,多一點笨功夫,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