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朱琳博(1971-),女,當代畫家,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市。2000年畢業于東北范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2010年就讀于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現為中國美協會員、副教授、濟南歷城美術館專業畫家。
當代書畫家的藝術評價及市場點評
藝術評價:一位很純粹的畫家,也是一位接地氣的畫家。朱琳博常年居于深山,遠離社會的喧囂,面對大自然寫生,鄉村的一草一木無不另其感動,筆下的景一物都是自然的流淌。她的繪畫以中國畫的語言意趣為主體,吸收版畫元素,以巖彩為繪畫形式主體,逐漸發展出獨有的藝術風格。她的作品歌頌和諧自然的鄉村生活,描繪悠揚爛漫的鄉土風情。
巖彩與油畫、丙烯畫、版畫一樣是身具材質特點的畫種,是一個既古老又現代的畫種,而現代巖彩畫在創作內容和形式上都非常豐富。朱琳博以敞開心扉的雙臂擁抱著巖彩,擁抱著色彩,表明她對巖彩繪畫的信心與執著,因為她相信巖彩更能表現現時的生活,更能表現原汁原味的鄉土生活,更能寄托她對多土生活一份深深的情感,她對這種色彩表現當代生活、風情和想象的空間有著極大的熱情和深深的期待。而她在巖彩畫這一領域不懈的探索,顯然獲得了豐碩成果和顯而易見的成功。
其作品在“新沂蒙美術作品全國巡展”中獲一等獎。
市場評價:其作品以巖彩為主,兼有重彩、水墨。在市場上以巖彩價格最高,其次為重彩、水墨。朱琳博繪制的巖彩作品大多以鄉村生活為題材,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的風情,寄托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因此深受收藏者的歡迎。而重彩和水墨也各有其思想內容和筆墨情趣,同樣被收藏家喜愛。
——評論家齊建秋編著
《山鄉之歌》200cm×190cm
用生命對話“鄉土巖彩”
——女畫家朱琳博的繪畫風采
本報記者 徐從芬
曾經,她被醫生預言活不過40歲,在醫生所預言的生命盡頭她回歸鄉野,拿起畫筆,向死而生,用生命對話巖彩這個中國最古老的畫種,開創“朱氏鄉土巖彩”。
古老的巖彩畫、傳統的水墨山水、敦煌壁畫、西方的版畫……這些不同門派的畫種經由她的筆墨,打破壁壘,貫通成為一統。她靈活運用不同的手法,用生命“激活”了巖彩,成就了新的藝術形式,而新的藝術形式也成就了她的生命以及藝術生命。
她,就是出生于1971年,超越醫生預言劫數步入不惑之年,在今年6月已將自己的藝術申報非遺,至今在藝術界矯健馳騁的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濟南市歷城區美術館專業畫家朱琳博。
向死而生,一個回眸激活心靈的原鄉
“我與大山有不解之緣,不論是人生還是藝術創作?!敝炝詹└嬖V記者,她出生在吉林省敦化市長白山下的大石頭林場。4歲那年,她得了大葉性肺炎,高燒不退,直至昏迷。林場醫療條件差,同一個病房內,得同樣病種的孩子都不治病亡。朱琳博命大,活了下來,卻也落下了支氣管擴張的頑疾。
一路病魔纏身、坎坷長大,朱琳博甚至曾被醫生預言生命能延續到40歲就不錯了。在與疾病抗爭的人生過程中,她同時也在祖父三代人的美學傳承
“鄉土巖彩畫”的熏陶啟蒙下,從書法入手,走進了藝術的大門,并不斷深造學習,于2000年取得了東北師范大學美術系中國畫畢業證書。20歲時,她來到濟南任職小學美術教師,教孩子們畫畫、寫字、泥塑、剪紙等,點燃很多孩子的藝術夢想。
2009年,她舊病復發,甚至晝夜咳血。進了醫院,醫生三次下了病危通知書,大量使用止血藥、抗生素,血是止住了,卻產生了抗藥性導致氣若游絲,連走路都要人攙扶。
經過了生命猶如秋后落葉搖擺的歷程,此時的朱琳博不復當年對生命將逝的懼怕,早已將人生百味歸于一味。
在城市里喘不動氣,朱琳博就開車往山區走。山里清新的空氣讓她感覺呼吸順暢了許多。她關掉手機,哪兒偏僻往哪兒去,“初次選擇在西營山區里的一戶農戶家住了下來,除了隔半個月給家人打個電話告知一聲我還活著,其余時間完全與世隔絕。”深處大山的朱琳博每天無言地對著大山靜靜地看,在觀察中體會人與自然的感受,體會四季的變化,雨季峽谷中流水撞石的聲音,冬季萬物俱寂的神態,點點滴滴都融入她的心。加之善良質樸的鄉親對她深深的關愛之情,這些饋贈如一縷縷清泉給她那枯萎的生命慢慢帶來生機,而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加之太極拳等運動的幫助,她久治不愈的身體竟然慢慢好了起來。
她在山區里像一個流浪的人,吃百家飯,喝百家水,一晃就是十幾年,對大山的濃厚情結,也在她創作的每一幅畫作中呈現出來,這些痕跡給她的藝術表現刻上了深深的烙印。在采訪中常常聽朱琳博提起的萊蕪大王莊鎮獨路村,就是被她誤打誤撞中發現的神秘村落。
9月末的一天,盤旋在彎彎曲曲的山路,被朱琳博開車拉到這個村莊時,記者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來的,完全不記得來時路。險峻的路像迷蹤拳,當初她是怎么找來的?
“那是2014年的春天,我又進山了,汽車在行駛中沒油了,到處找加油站,汽車在大山里沿著連綿不絕的蜿蜒山路一路行駛到了萊蕪界,行駛過了齊長城的天門關,但見只有一條狹窄的山路進出村莊,村口處寫著的標志叫獨路村。在峽谷中穿行來到了村中央,回眸間看見一處土磚瓦房的墻邊依附著茅草的牛圈,一頭正在吃草的母牛也回頭望向我,從它圓鼓鼓的腹部知道它是即將臨盆的母親,它那雙深情的大眼睛與我對視良久,讓我看到它即將作為母親的深情。
這一刻的回眸對視深深地觸動了我?!敝炝詹┭鲱^望向遠方,帶有弧度的遠山與近處的石瓦房,依偎著的茅草牛圈以及眼前的待產母牛渾然天成地構建出一幅和諧美麗的畫卷?!斑@就是大自然給出的答案,這就是書里說的‘遠近虛實的關系,點線面的關系,黑白灰的關系,情感交流的關系’等美學思想。這是我多年來尋找的答案,在大自然的幫助下擊退了潛在的困惑,激活了壯美之情?!痹俅稳オ毬反鍟r她又發現這里不僅有保持原始風貌的民居還有上千棵的千年板栗樹以及一望無際的山頂草原。
朱琳博“把汽車當成拖拉機”,一有空就往獨路村跑。她的藝術靈感被這里點燃,參天老樹、斑駁土墻、吃草的羊,以及讓她熱淚盈眶的待產母牛那深情的《回眸》對視,以及代表性的《山鄉之歌》都一一入了她的畫筆之下并多次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各大國展,她尋找到了心靈的原鄉。
學藝路上一路精進
再續巖彩創新之路
學藝過程中,她曾師從國畫家李苦禪大師的弟子劉國瑞、清華美院的劉懷勇、著名畫家陳全勝學畫。也曾師從于版畫家陳濟生,汲取到了西方繪畫和版畫的構圖技巧,以及西畫的繪畫原理,這些都出現在她后面的作品里,為日后的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那些在長期的寫生中積累的素材在她的創作中呈現出鄉土風俗畫但又不失文人畫的氣質。
巖彩畫是中國的傳統藝術瑰寶,具有代表性的是唐代敦煌壁畫,其中礦物質瑰麗的色彩歷經千年仍燦爛奪目,自宋代后文人畫興盛,巖彩畫逐漸式微,巖彩藝術以宗教題材中的寺院、道觀等在民間畫中得以延續。
朱琳博秉承歷代家學卻不滿足于此,“人生只有一輩子,重復畫畫等于浪費生命。”她想在東西方藝術中,找到朱氏鄉土巖彩畫新的表達方式。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北京要開辦“中國巖彩畫高級研究班”,她也想去尋找古人極具東方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標準。學費讓她捉襟見肘,最終她在朋友的幫助下,在研究班里“蹭”了一個月由中國巖彩畫開創者王雄飛主講的課。
“蹭”來的學問,朱琳博格外珍惜。她買來各種顏料,對著白描稿靜靜思考。畫稿中密密麻麻的雙勾線條,用國畫顏料,表現不夠強烈;用宣傳色,因為是化學合成的,日久會褪色,而且無法表現特殊效果,顏料技法用刷和潑都不適合。沒有正規的使用色彩訓練,也沒有教科書能讓她照搬前人現成的經驗,一切都得從零試驗。
在畫面色彩視覺效果嘗試中,為了真實表現泥土的真實感,朱琳博用了各種笨辦法嘗試,甚至曾嘗試挖來黃土,與膠水合成,給畫紙上顏色,結果是干裂,掉落。
《老屋后的凌霄花》
嘗試,否定;再嘗試,再否定。無數次的東拼西湊,無數次的失敗,她終于在各種矛盾中尋找到了現在看到的這種特殊的、任何人無法效仿的黃、綠、紫……
2011年4月,勾線超過十萬多筆,歷經4個月時間完成白描稿,又歷經近兩年找到色彩的規律,用一個多月上色的巖彩畫《鄉村女教師》與全國的500多幅工筆畫精品同時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整個展覽中,這件“四不像”作品震驚畫壇。專家、評委、專業觀眾都眼前一亮,盡管沒有人說得清這屬于哪個畫種,什么畫派,但是,依然好評如潮?!爸焓相l土巖彩”成功了。
《桃花源》
“行走在路上,大自然就是我的老師”
一走10年,朱琳博終于在世界藝術的高山群峰中,在東西方文化的沖撞中,打開了中國畫用礦物色進行創作的一扇門,并從里面曲曲折折地走了出來,尋找到了出路。自此,朱氏鄉土巖彩的閘門被打開,這種新的藝術表現手法,在國內各大展覽中頻頻亮相,《悠悠鄉情》《彩石六月》……一系列畫作被創作出來。不到十年時間里,她已獲獎達20余次。
《迎春》
觀賞朱琳博的畫作,每一幅都有讓人感動的因子。濃郁的鄉土氣息下,密密麻麻的線條、閃爍而斑駁的痕跡、絢爛而深沉的色彩、深遠而豐富的層次,讓人很難想象是怎么畫出來的。“中國的題材,版畫的線條,水墨的語言,巖彩的特質……盡概述其中,其實就連我都無法再重復畫一幅相同的畫,每一幅畫都是獨一無二的?!迸c部分高產、甚至批量生產的畫家不同,朱琳博極為低產,甚至一年也就畫一幅畫,但是畫出來就獲獎。這是因為畫家最可貴之處在于創新,對朱琳博來說,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艱辛的生命之旅,生死邊界上的創新擁有足夠感動人的力量。
作品參展及獲獎
2008年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首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鄉情》入選;
2009年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2009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太行人家》入選;
2010年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上海世博會中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畫展覽《農家小院》優秀;
2010年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和諧燕趙,紅色太行”中國山水畫展《秋溝意象》入選
2011年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第八屆工筆畫大展《鄉村女教師》入選;
2011年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中國當代花鳥畫展《欣欣向容》入選;
2014年5月"重溫經典"婁東(太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悠悠鄉情》獲優秀獎;
2014年5月"精致立場全國第二屆現代工筆畫作品展《彩石六月》入選。
作品獲得山東省政府,省文化廳獎勵:
2008年山東省文化廳主辦“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全省畫院作品聯展”《農家小院》獲一等獎
2012年山東省美術作品展《悠悠鄉情》獲銅獎
2013年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彩石六月》獲銅獎
2013年作品參加“天下泉城,人文濟南”濟南重大歷史題材展《彩石六月》獲一等獎
2014年8月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山東作品展《山鄉之歌》入選
2015年8月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主辦“山東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2017年3月 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藝術學院主辦--中國國家藝術基金交流推廣項目《新沂蒙美術作品全國巡展》美術館首展。
作品發表:
2014年作品連環畫《辛棄疾少年傳奇》連載30篇刊登濟南歷城報。
2014年1月 作品《彩石六月》刊登在濟南日報“創作優秀作品 描繪美麗泉城”
2014年9月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藝術名家 朱琳博》
2014年11月 作品《彩石六月》刊登在人民日報
2015年6月 團結出版社出版《辛棄疾少年傳奇》弘揚傳統文化系列叢書
作品個展:
2015年10月 題目《山鄉之歌系列組畫》濟南舜耕會展中心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