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孫九江,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田園畫會理事,河北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保定市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河北保定畫院山水畫工作室副主任,北京畫院楊延文入室弟子,榮寶齋畫院馬海方工作室畫家。
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并獲獎。在中國美術館、炎黃藝術館、國家博物館、軍事博物館、澳大利亞墨爾本
澳華博物館、加拿大多倫多美術館、韓國大邱市中國文化院、臺灣國際藝術中心、臺灣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北京中國畫藝術研究院舉辦展覽。作品被榮寶齋畫院等多家機構收藏。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個人畫冊多部。
留住鄉愁——現代人的絕版收藏
——我看九江的畫
康衛中
三十年前,我去白石山采風與九江相識,因為是同道,以后便經常來往。九江為人誠實、樸素、聰慧、勤奮,對藝術有著獨到的見解。他熱衷于描繪家鄉淶源那獨特的山水風光和農家庭院,并已形成風格,在國內外有著一定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進了城住了樓,那些留守在農村的人也蓋起了鋼筋水泥磚混結構的房子。眼看著那些傳統的依山而筑的土石結構農家庭院漸漸走進歷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為了留下那些充滿先祖智慧與文明的農家院落,九江走遍淶源及周邊地區的山莊小處寫生采風、創作,把家鄉人民千古文明的智慧結晶,那些絕版的村落文化—農家庭院一一收藏在他的作品里。他那一幅幅凝聚著故鄉情結的農家庭院,成了中國北方村落文化的絕版收藏。在他心中,家鄉的小庭院不僅是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更是積淀著祖祖輩輩太行山人的智慧,是家鄉父老千百年勤勞文明的象征,也是他藝術創作最寶貴的資源。
如今城市里高樓林立、人擠車堵、塵囂霧霾,生存壞境越來越差,于是那些幽靜的原生態的絕版鄉村小院自然成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因為那些“古建博物館”凝聚著華夏幾千年的文明和智慧,是無可替代的。是人們親近自然之幽,享受田園之樂的好去處,會吸引著一代一代人們的向往。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現實中的農家小院會越來越少直至消失。那時人們只能從九江的畫作里尋覓回味那些曾經有過的,養育了幾代人的大自然懷抱中的農家庭院,想象感嘆著先人們田園牧歌似的生存狀態。
展望歷史,是為借古開今,出于本真,孫九江對此主題理解體味的更深。為畫好家鄉的小庭院,他行程幾萬里,探訪過不少古鎮名居,廣收博取,充實營養,筆墨不斷升華,終于完善了自己夢想的藝術品牌——農家庭院。他那情真意切、古樸清新又耐人尋味的作品頻頻入選國內外畫展并在專業報刊發表,作品被加拿大、澳大利亞、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以及榮寶齋畫院等機構與藏家收藏。我祝賀他的成功,祝愿他寶刀不老。在藝術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康衛中:中國美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原保定市美協主席,保定畫院名譽院長。
情真意切 清新大氣
——讀孫九江的山水畫
李維世
判斷一個藝術家的價值不是看地位和頭銜,也不是看年齡和資歷,而是看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質量。你創作不出一流的作品,就永遠成不了一流的藝術家,即使你的地位再高,名氣再大,隨著歲月的流逝,遲早會從人們的記憶中逝去。反之,你創作出了高精尖的一流作品,就會永遠讓后人贊頌。歷史只會記錄有真才實學,有傳世經典作品的藝術家。
孫九江先生,雖然不在中央及省會的專業美術單位,但他的作品情感真摯、意蘊深長、清新大氣、技藝精湛、平凡厚實、很有看頭,值得收藏。達芬奇曾經說過:“自然是畫家最好的老師”,中國古代畫史中有不少畫家都認識到“外師造化”“道法自然”。在美術界有一種現象“小畫家向大畫家學習,而大畫家向自然學習,向生活學習”,這為什么呢?因為生活和自然是藝術的唯一源泉。孫九江居住在太行山下的淶源,他始終堅持到大自然中去采風寫生,他的畫往往有自然原型,因而,讓人感到真實自然、氣韻生動、有根有據、合情合理、經久耐看、有生活氣息。
唐代詩人白居易認為:“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俄羅斯著名文藝理論家別林斯基則說:“沒有情感就沒有詩人,也就沒有詩”。法國大雕刻家羅丹也說過:“藝術就是感情”。孫九江從小生活在太行山腳下,雄偉壯麗的白石山就在淶源境內,他無比熟悉和熱愛巍巍太行,他的畫多描繪太行山的雄偉壯麗、多姿多彩、情感真摯、意味豐富。
他的作品:既有整體氣勢,又有耐看的細節;既注重構圖布局的經營,又巧妙安排“畫眼”,做到了山川風景與人物農舍的合理結合。孫九江早年學習和創作油畫,對色彩有一定研究,他創作的山水畫,既注重筆墨趣味,也注重全畫的色彩色調。從他的畫中能看到西畫的構圖、光影、肌理、色調,可以講,孫九江的山水畫是中西融合的,既有傳統中國畫的筆情墨趣,又有西方繪畫的漂亮色彩,讓人感到清新大氣,雅俗共賞。
孫九江認真:中國的山水畫,不能永遠停留在《芥子園畫譜》階段,必須跟上時代,向前發展,更不能閉門造車,因此,必須向西方繪畫的長處學習,向大自然學習,要有新意。蔣兆和、李可染、吳冠中、楊延文是他最崇敬的老師。觀察自然、了解自然、敬畏自然、描繪自然、歌頌自然是優秀畫家的共同認識,凡是優秀的畫家,必須從生活中來。孫九江信奉和遵從這條藝術道路,始終沿著這條道路勤奮創作,他的作品已多次參加全國各種展覽并獲獎,美術報刊曾專題推介他的作品,他的老師楊延文先生也寫文章贊賞他的作品。
精益求精,不斷提高,是畫家責無旁貸的神圣天職。“借洋興中”“借古開今”是發展和提高中國畫的兩條基本路線,不管哪條路線,都要“道法自然”“外師造化”。我衷心希望孫九江先生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更加勤奮刻苦,更加注重理論修養,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這種藝術作品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既要“源于自然”又要“高于自然”。善于概括、提煉、取舍、虛構、想象、夸張、以至幻想,是常用的手法,以便創作出更高、更鮮明、更生動、更典型、更有概括性、更有感染力的作品。
我們大家在期待著。
完稿于2018年7月10日
作者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原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河北省美術理論研究會首任會長
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學術帶頭人
河北省政府文史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