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王國強(字:無界)(號:南堤子)(筆名:易鳴)1956年石家莊生人,祖籍河北省景縣。1978年畢業于河北省藝術學校(現河北省藝術職業學院),1979年-1984年河北省梆子劇院舞臺美術設計。1984年-2016年河北美術出版社編輯、1989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美術系。2012年至2013年在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山水畫高級創作研究班學習。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北畫院國畫院研究員、河北美術學院特聘教授、王懷騏藝術研究會秘書長、河北省企業界書畫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常務理事、文化部國韻文華書畫院特聘畫家。
擅長大寫意花鳥畫、山水畫。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用墨、用色大膽,尤其善用淡墨,構圖獨特,在構圖上傾向于獨特一格,多采取構成的手法,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在中國現代畫壇上別具一格,作品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多次舉辦個人畫展、聯展。多幅作品獲獎、發表、展出、收藏。
王國強 《小橋》 96cm×180cm
翰墨筆下多妖嬈
——小記我和畫家王國強
張宏元
春暖花開,柳絮紛飛。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美協理事王國強專程到如皋看我。這是他第二次來如皋。記得1993年,他到如皋綠園組盆景方面的稿子,當時他在河北美術出版社掛歷編輯室做美術編輯,第一次來如皋,受到如皋綠園領導的熱情接當時王國強還邀請我為一本《盆景古詩掛歷》的圖片全題上書法作品。
王國強 《大雪》 100cm×200cm
我和王國強相處,還要從1984年春天說起。當時我在部隊服役,部隊要搞宣傳活動,從地方邀請王國強為部隊畫一幅巨大的禮堂前廳環境壁畫。當時王國強在河北省梆子劇院擔任舞臺美術設計,部隊領導通過關系找到王國強。我和王國強就是在這次活動中認識的。活動期間,每到吃飯,師政治部宣傳科的李江海總嚷著叫大家去吃爛糊面(面條)。北方面食多,爛糊面幾乎天天吃。一時間,“爛糊面”成了我們之間打招呼調侃的最頻繁的詞。我和王國強由于有相同的愛好,自然相處非常不錯。后來他調入河北美術出版社,我常去他家和單位玩,見好的東西我拿了就走。有一次去出版社,見他出版的美術教科叢書,是他準備給單位入資料庫的,我翻箱倒柜,拿了好多。我帶不動,又讓他郵寄給我。還有一次去他家,一摞子鏡框里裝著他個展后的作品,我拿了鉗子和鑼絲刀,不管三七二十一,撬鏡框取畫,據為己有。望著他辛苦多日的精美作品,被我撬了“竹杠”,王國強表面笑容滿面,心里可苦不堪言。可我見了王國強的畫,就像孤男見了寡女,含情脈脈,貪心太爆發,一時控制不住,我也沒辦法。心想,誰讓你當初和我交朋友的,這下后悔了吧?可王國強顯示北方人的豪邁和大方,幫我卸框取畫,助“紂”為“虐”。而我借著三十多年感情帳敢于亂造次,王國強恐怕腸子都悔青了。
王國強 《古長城》 68cm×136cm
這幾年我去石家莊很勤。每每叫上他一起活動,我和戰友喝酒吹牛,把不喝酒的他涼一邊,有點過意不去。三十多年來,我們一直互通有無,感情在平淡中不斷遞增。
王國強早年從西畫入手,自1975年考入河北省藝術學校(現河北省藝術職業學院),系統的學習了美術理論和藝術創作實踐,當時學校的美術老師是河北著名人物畫家王懷騏、山水畫家于金才、和舞臺美術家林隆德。王懷騏的連環畫《紅旗譜》曾獲得中國美協第六屆全國美展大獎。自然王國強接受王懷騏嚴格訓練,打下扎實的基礎。無論人物、山水、花鳥,無論油畫、國畫、連環畫,王國強在藝術的海洋里盡情地暢游,吮吸著營養,豐富著自己。王國強1979年調到河北省梆子劇院擔任舞美設計,他不怕畫面巨大,如何用線和面巧妙表達靈山秀水,展現連綿云嶺湖光瀲滟的精美長卷,他探索著。王國強如饑似渴,他一邊不斷提升自己,一邊為尋找更能展現自己的藝術平臺,實現人生的藝術價值。為圓自己的藝術夢,他調進河北美術出版社擔任美術編輯。同時考入河北師大美術系深造,以探尋藝術的奧秘,他必須備足糧草,便于長途跋涉,不遠萬里。他上求下索,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美術出版社工作天天接觸書畫作品,專業成事業,人生最佳選擇。別看王國強一臉的憨厚,可他心里默默地擰著一股干勁,面對著浩渺無垠的藝術世界,他一頭扎了進去……
王國強 《塞外曲》 100cm×200cm
宋代畫家范寬的嚴謹,使我們學會了一絲不茍。龔賢的安靜、使我們學會了心靜。石濤的多變、使我們學會了不拘一格。八大的靈巧、簡潔、使我們學會了以簡勝繁。他們無不表現出氣象萬千。南方畫家喜用小巧的筆墨線條展示其藝術的魅力,而北方畫家則喜歡用大筆大墨、對比強烈來表現其藝術才情。王國強站在南北分水嶺上,他把南北的特色有意攝取并畜意揉進自己的思想里面,使自己的作品超然物外,形成個性化語言。王國強敢于吸收,敢于突破,敢于挑戰,敢于表現。他遂北上北京,拜在賈又福先生門下。賈又福是當今山水大家的標桿,他善于大面積的積墨,其獨特的風格,標領畫壇。王國強受賈又福的啟發,他發現北方的山川,尤其太行連綿的群山,用上賈氏潑墨寫意法,再與細節處精工特寫,對比強烈,畫面有一種撲面的震撼。這幾年,王國強一有空就去陜西、山西、河北的大山深處寫生,他所畫的題材很多是鄉野一角,重筆濃抹,很有生活氣息。藝術來源于生活。他還經常游覽眾多名山大川,所以他要在生活中尋找藝術素材,不斷加工,提升……使之成為自己的藝術詞匯,便于今后的長篇大論。
王國強 《長城雪霽》 68cm×136cm
記得黃養輝喜畫青花瓷,但他的青花瓷畫得拘謹。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王國強眼光獨特,他也愛畫青花瓷,他把周杰倫唱的歌曲《青花瓷》反復聽,把音樂的韻律和國畫的美感結合起來。當各種瓶瓶罐罐的青花瓷在王國強筆下展現出來時,就像《青花瓷》的音樂旋律漸漸響起,其民國風,民族風,躍然紙上,美不勝美。
王國強 《江南風光》
這幾年,王國強的畫有了重大突破,形成強烈的個人風貌,不僅僅如此,他在石家莊等地做個人作品展覽,好評如潮,被諸多藏家看好。王國強在成功面前依然低調,他要的不是眼前的榮耀,他也不喜歡那些浮云中的燈紅酒綠的贊譽,他想沉下去,去尋找內心深處的藝術真諦。王國強眼光看得很遠,他善于思考,善于捕捉,善于變通,善于表達,筆下的山川、景物才會多妖嬈嫵媚。一個優秀的畫家,不是對著山河景色簡單的涂抹,他不僅需要表現畫家的高超技巧,更多的是畫家深邃的思想。王國強厚積薄發。我覺得,假以時日,他的作品的藝術價值繼續不斷地發生質的飛躍。
王國強 《太行掛壁公路》2
近幾年,和王國強的頻繁接觸,相聚,他都會給我談點藝術方面的心得體會。每次見他的作品都會耳目一新,讓我擊節稱贊。
在王國強的作品里,我看到一個全新的藝術世界。同時我為我的人生遇上畫家王國強非常驕傲。
2019年5月8日于江蘇如皋
張宏元:書法家,文藝評論家,作家。
王國強 《太行掛壁公路》1
“藝術探道”感悟
畫山水畫是我近幾年的事,以前畫了一些花鳥畫、人物畫,再往前畫油畫和搞舞臺美術,從事出版工作多年。2012年至2013年在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山水畫創作高級研究班學習。畢業后經過幾年的實踐有以下幾點體會:
王國強 《西遞石林》7
先說一說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探討、探討也是學習。對傳統一定要從理解上下功夫,理解造型的原理、理解技法的原理、要能認識眾家之長、取長補短,要能認識眾家之短、取長補短,這是“進去和出來”的關系,是能否發展的關鍵。學的多一點、高一點、寬一點。要眼高,多讀好作品。學習傳統如何用于現在:主要是學習前人處理對象的方法、理念,而不是形。要學他們的造型的特點,他們是怎樣把對象典型化的。造型的道理,線條的組織,疏密度處理,要領會其中節奏韻律的道理。這樣前人的方法就成了你的方法。向大自然學習:我們到外面去寫生,是在不斷地尋找自己,是一種過程、一種方法,從大自然中找你最感興趣的題材、內容去進行表現、創作,敏感地去樸捉現實生活中你感興趣的東西,并集中精力去尋找具有特色的表現方法。到那時水到渠成,你的風格就形成了。風格是自然形成的。說的容易其實形成風格很難,但形成風格的同時,也就是定型的開始,把定型比喻成結殼,自己結的殼自己破更難。唯有破殼才能求得新生。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形成的每個風格都有一個小高峰,不斷地突破、不斷地攀升,直至到達最后的頂峰。頂峰無限高,需數代人不斷的努力。
王國強 《雁南歸》
畫容易被別人學像,說明畫沒有真正的特點。作畫的人不要被別人淹沒、也不要去淹沒別人,被別人淹沒是自己沒有真正的特點,都這樣畫了就顯不出自己了。不去淹沒別人就是不要學像別人的手段,既有學像別人的手段的能力,何不再下把功夫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來。
王國強 《西遞石林》3
要增加個人修養,沒有修養對事物不是視而不見就是反映平庸。要善于總結,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上升到理論,反過來再指導自己的實踐,提高認識,指導創作。一幅畫是否引人入勝、耐人尋味,勾起觀眾無窮的聯想,關鍵在于形象的語言含意是否能超出形象本身所產生的直接感覺的含意。作品要達到這一深度,是需要付出極艱苦的勞動的。繪畫何所求,唯有易鳴(變化模樣)也。沒有發現就無從創造,沒有區別就不能獨立。區別什么,與別人的區別與昨天自已的區別。這兩個區別是畫畫人終生為之努力的。每個畫家要過兩道關,一是畫什么,二是怎么畫。畫什么,是畫什么的什么,即是自己感覺的意欲表達對象的本質。怎么畫,是找到即創造出最能表現對象的藝術語言的手法。不清楚畫什么就找不著要走的路。不知道怎么畫就說不透徹心里要說的話。
王國強 《西遞石林》5
這是兩道難關,畫什么是根本,怎么畫是手段。兩者缺一不可。畫畫要有想法,有了想法,才能去找表達這個想法的辦法。辦法是被逼出來的。要有真正清醒的頭腦,要能夠真正認識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是長處什么是短處。這就要求作畫的人的知識、修養都能跟得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畫到最后是畫修養,拼知識。一幅畫打動人的是形象、吸引人的是形式、創造新意的是手法。技術是繪畫的基本功,但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想象力,缺乏想象力就談不上創作,缺乏想象力就發揮不好技術。想象力是可以鍛煉的,是從實踐中不斷的發展和總結,經驗積累多了,提供想象力的底子也就深厚多了。
王國強 《峰高云自擾》 68cm×136cm
發現:發現什么?發現客觀的形、色,點、線、面,氣氛、感覺、精神、形式、可入畫的東西等等。它們總起來能激發出靈感的,能表達出自己內心世界的東西,一定要深刻的發現這些東西。發現能表達這些東西的技法,用已有的技法和新的技法去表現。發現自己;自己是什么樣的?是性格的?興趣的?是慢熱型的?還是靈感形的?了解這些很重要。畫畫是通過看得見的去表現看不見的,看得見的是形,看不見的是意。看得見的在畫里,看不見的在心里,在畫外。我們每個畫畫的人一生都在尋找與自己有同感、同心、同得的觀眾,尋找知己。
王國強 《山中古寺》 68cm×136cm
石濤言“筆墨當隨時代”,形神兼備、雅俗共賞是古今對繪畫作品的要求,筆墨與時代關系如何?因為筆墨有宏觀筆墨與微觀筆墨之分。宏觀筆墨,是筆墨在一個時代的總和,是時代的產物。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筆墨形態,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筆墨形態各不相同。原因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各時代經濟不同,人的思想不同,文化不同,筆墨隨之不同,可謂“筆墨當隨時代”。但微觀筆墨就不同了,微觀的,即個別的。個別的筆墨可不隨時代,而是隨個性、隨心性。
王國強 《長城雪》 68cm×136cm
畫家本人的具體情況,修養、性格都影響著筆墨。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美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產生了變化,這就要求畫家在繪畫作品中加入一些現代意識,甚至是超前意識。中國畫的繪畫工具大致相同,繪畫風格的形成是因人而異的。手眼歸己,不可借用。物之心象,自由表現,少有雷同。只有明此理才能做到山頂一樹,獨領風騷。中國畫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情字。不論是人物畫、花鳥畫、還是山水畫,來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這里傾注了畫家對大自然、對社會現象的感情。筆、墨、色、紙是每個繪畫者用來說話和表達自己感情的工具。形成了繪畫語言,不斷的反復地運用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也就決定了藝術家的面貌。我們發表作品、出畫集、辦展覽都是為了給自己擴大影響。都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記住用這樣的繪畫語言說話的人。
王國強
2019.11.11
王國強 《天河》 96cm×180cm
王國強 《太行一景》 96cm×180cm
王國強 《瑞雪》 68cm×136cm
王國強 寫生8
王國強 寫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