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溫太云,河南封丘人,
2012年開始師從北京畫院莫曉松先生和方政和先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員,文化部北京現代工筆畫院畫家,新鄉市美協理事,封丘縣美協副主席。創作的中國畫作品十余次在中國美協主辦的展覽中入選獲獎,作品為各大藝術機構和名士們收藏。
《遠山的呼喚》70×68cm
那些竹子那些畫兒……
·序·
畫花鳥的一定繞不開宋代,宋人好雅事,生活亦富足,且有閑情慢調去細摹一朵花一片葉,看它從含苞待放到果熟來禽,甚至五日一石十日一水,故而所得作品甚是生動精致耐人品味,這恐怕是后來的我們所不具備的心理素質和創作心態。心浮氣躁幾乎是現代國人的通病,包括我,原不自覺,直到學畫工筆,尤其工筆花鳥,發現自己對此近乎白癡,感覺以前學的畫的都是假國畫。坦白說說當時的困惑吧,首先不知道畫什么!
《紅蜻蜓》
其次,不知道該怎么畫!天天困苦不堪,就這樣在北京現代工筆畫院暑期班整整焦慮了五十天。面對挫敗的一塌糊涂的第一張創作,暗下決心先慢慢修行好了再去創作,于是,拿了一沓作品跑到北京畫院報名研修班,有幸進入莫曉松方政和工筆花鳥工作室,開始了系統的專業學習,從宋畫臨摹到對花寫生最后水到渠成開始創作,匆匆一年過去,明白了一些畫理,更是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了,因為未知的領域越發多了,不是我謙虛,是因為知道天高地厚了,那一年,是2012年,傳說的世界末日,是我獲得重生的一年。
《那山那云》93×50cm
·因·
中國的花鳥畫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靜物畫,它更多的是要借物抒情,借景抒懷,就像文學手段里的比喻和擬人。你看牡丹玉蘭天生一身雍容華貴,氣度不凡,(有人把牡丹畫那么俗不可耐是對牡丹的侮辱),梅花翠竹清瘦不爭被文人賦予君子節操,尤其是轉換為墨梅墨竹之后氣質更是絕世出塵。我甚是愛慕竹子,尤其二十歲之前未曾見過真容,那是仙草一般的存在啊,每見畫冊上它的綽約風姿便想這是怎樣一種植物被這么多的畫家推崇。終于,父親的小友給我們家帶來一竿綠竹置于庭院,活潑潑的繁衍成一叢到一片,農舍蛻變雅舍,后來又陪嫁到夫家和城里新宅,我好愛它們啊,一年四季都郁郁青青,春天更有新筍滿院,單是看著就已經十分美好了,不敢去畫它,我怕畫不出它的美來毀了它。每每心生拜師學畫之意,又苦投師無門,終于,在一個暑假,下定決心拉起行李直奔北京學習,于是就有了以后的畫兒。
《紅鹿金蟾》45×85cm
·遇·
暮春四月,北京畫院安排各工作室外出寫生采風,導師方政和先生帶我們一行十二人南下,在武夷山的茶香彌漫中浸洇了三日之后,來到了他的家鄉----久仰的浪漫文藝的廈門,來到了著名的廈門植物園——遇見了推翻我世界觀的另一類竹子(莫笑,我真的見識很少)。進園第一天,僅從它身邊經過的一瞬就被電擊了,世上竟然還有這種竹子,一叢竹仿佛一片巨型森林,高大繁密,錯綜糾纏,橫七豎八,頑劣倔強,貌似不夠文雅,實則是多了幾分滄桑樸茂,簡直就是個堅強不屈的悲劇英雄,枝間掛的牌子上寫著---簕竹。暗笑自己無知,只知道一種竹子就以為竹子都那么風度翩翩,又慶幸自己來了,世界之大竹子種類之多氣質之迥異,方老師又介紹了這種竹子的生長特點與生存環境,原來人家是見過大風大浪和臺風搏斗過的真英雄啊,相比我那院中小竹林只見過微微的暴雨,何顏以堪,暗嘲自己就是那沒出息的花園里的竹子。
《松鼠日記 ·春》
我們繼續在植物園溜達,一圈下來,大家各尋得自己心儀的花植開始寫生事宜,我畫啥呢?細思忖,植物園處處驚喜卻怎么也驚不過那片簕竹,便急急回轉尋它的所在,天哪,這么復雜這么高大,看不見它的竹梢,只見它那一點也不婀娜的水桶腰,也不見竹葉,入目皆是雜亂不堪的竿竿竿枝枝枝,我把控得了嗎?不管它,就啃定這塊硬骨頭了。細細深入品讀它的雄姿野韻,慢慢用線條描繪它的鋼枝勁節,整整用了一周的時間,一張寫生稿有些許面貌了,期間,雨來過,游客經過,都不曾打擾到我,不料有一次一只天天在那里吵鬧的紅嘴藍鵲掠過頭頂,不慎將嘴中叼著的小龜掉下砸到畫板上,嚇得我“花容失色”(吾雖不貌美如花然仍是小女人膽量),后來這只青鳥就飛進了第一張竹子系列作品《佳人有約》,在畫中殷切地等待它的戀人到來……
《松鼠日記·夏》
·果·
又一年的春日午后,北京現代工筆畫院畫室,面對剛勾完的稿子,正考慮在什么位置加一個什么活物,一只萌噠噠的小麻雀誤闖進來,偏偏恰恰落在剛勾完線的畫稿上,身影立刻幻化為線描《生命的交響》中最動人的小音符,繁茂的竹林就是專門為它而設的舞臺,榮幸至甚,第一次入選國展的便是它和它的交響!
《松鼠日記·秋》
君且細看,我所描繪的竹子沒有重復歷來婆娑多姿的枝葉,而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斜生粗糲高不見梢的竹竿和地上繽紛層疊的落葉,中側鋒勾線,幾十遍的渲染,營造出種種意境深遠的畫面,或縹緲靜謐如《紫云深處聞絲竹》,或清新幽悠如《佳人有約》,或蒼茫曠遠如《暮雪驚禽》,仿佛是天眷此竹,全部順利入選全國中國畫展并被各大藝術館收藏,其中一幅還獲了優秀獎(最高獎)。突然遺憾,我家的竹子被我冷落了,誰讓它長得那么中規中矩呢(其實是我那時不懂取舍夸張變通),怎么可以不畫它呢,出幾張小品還是很合適的。
《松鼠日記·冬》
·續·
這一趟廈門之行無疑我是收獲最多的,方老師說你應該再去拜謝拜謝那一叢賜你靈感的簕竹,是啊,必須的,因為它在南方的植物園那么久,那么多游客經過,只有我回頭看了它許多眼,僅僅陪了它幾天,它就送給我這么多榮譽和金錢(不是吾俗氣,是事實),我該怎么感謝它好呢?首先,務必安排行程,某個春日再約廈門。還有我的莫方二位恩師,他們教了我們幾年,從一根線到一片葉到一株完整的花,從做底色到分染罩染到落款蓋章,沒讓我們在藝術上走一點歪路,我們畫不好染不好比我們還著急,還不敢使勁批,怕傷了我們剛剛萌芽的畫心,我們有成績了,他們和我們一樣開心,更何況,二位恩師是我做夢都想不到的最有名的北京畫院的大畫家呢,這恩情我又拿什么來感謝……
《青綠山水》47×55cm
成功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止三年五載,是跌宕人生的洗禮,是筆墨技術的錘煉,是構圖的反復推敲,是名師指引正確的方向,是勤奮和幸運的雙棲,每一次失敗都是在為成功積累經驗。感謝大自然的恩寵,感謝一路同行的師友,感謝莫曉松方政和二位恩師的言傳身教,感謝王天勝院長和劉龍耀老師的熱情鼓勵,是他們讓我有幸順利完成了意料之外的“
竹子系列”作品 ,這一切又為以后獨立創作“雨林系列”,“鄉村系列”打下了穩固的構圖寫生與筆墨技法基礎,感恩這一切遇見。
《青綠山水》47×55cm
·番外·
2016年暑假,畫院青龍橋畔,有人撞倒自行車,我跌碎了膝關節,宛如那被臺風摧垮的折斷了的簕竹,之后,又失去了深愛的母親,再之后,作品《月兒》入選百家金陵,翌年,批準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傷痛和淚水讓我蝕骨感悟人生的無常悲喜,再伏又起令我對炎涼的世態人情更看的云淡風輕,如今回望來時的路,必須感謝自己,這些年,一直沒有放棄!
廈門,植物園,鼓浪嶼,明年見。
初稿于2016年
再次編輯于2019年盛夏
《如花美眷》40×40cm
《月滿西樓》40×40cm
《歲歲安好》65×65cm
《五月的芬芳》65×65cm
《翠屏流金》200×110cm
《雨林協奏曲》160×195cm
《柴系列--在希望的田野上》
《柴系列--月兒》工筆重彩 195×170cm
《竹子系列--紫云深處聞絲竹》168×240cm
《素蕊搖風春半深》60×150cm
《云水禪心》80×268cm
《竹子系列--佳人有約》240×110cm
重要活動參展
2014年
中國畫《紫云深處聞絲竹》入選中國美協“重溫經典”婁東(太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最高獎)收藏。
中國畫《生命的交響》入選中國美協全國第四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
中國畫《淡看春又秋》入選中國美協“精致立場”——全國第二屆現代工筆畫作品展,被收藏;
中國畫《佳人有約》入選中國美協“中國陶都 陶醉中國”吳冠中藝術館第二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被收藏。
中國畫《佳人有約》河南省第十二屆美展優秀獎;
人物畫《童趣》入選河南省第四屆人物畫展。
2015年
中國畫《雨林協奏曲》入選中國美協慶祝新中國成立66周年“多彩貴州”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被收藏;
中國畫《蝕》入選中國美協“古蜀文脈·墨韻天府”——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被收藏;
中國畫《雨林協奏曲之二》入選中國美協紀念潘潔茲誕辰10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被收藏;
中國畫《流年》入選中國美協“南田風韻”第二屆惲南田全國花鳥畫作品展,被收藏;
中國畫《雪暮驚禽》《新月》兩幅作品入選中國美協“絲綢之路 絢麗甘肅”第九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覽,并收藏。
2016年
中國畫《月兒》入選中國美協“中國精神--2016·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
《月兒》并獲河南省第六屆青年美術作品展一等獎;
2018年
中國畫《在希望的田野上》入選中國美協“美麗中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瑞禽祥花·丹青逸彩——中國當代工筆畫名家全國巡展。北京;
盛世畫典——中國當代工筆畫名家全國巡展。太原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