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成玉明,1956.10出生,祖籍山西,高級書畫師,甘肅省第三屆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現任人民美術報理事會副主席,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藝術家協會會員,張掖市首屆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嘉峪關市第二屆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
受聘多家書畫院及文化藝術研究院名譽主席、高級書畫師和高級院士,書畫作品被多家收藏。2016年中國畫《祁連山秀美圖》被人民大會堂收藏。從2015年到現在先后多次在甘肅省內舉辦過個人書畫展。
我學習中國畫緣于上世紀70年代上中學時期,師從于秦文、胡有權、胡大生、康心德等老師,后拜訪多名名家指點。由于工作的原因中間停筆創作10余年,但因近水樓臺在祁連山下工作的緣故,從未間斷過對祁連山的寫生,四十多年來寫生搞萬余張,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祁連山山水畫的體驗。祁連山之靈性、秀峻、美麗深深地撼動著我,讓我難以割舍畫筆。在學習山水畫的經歷中,以傳承古法與現代風格相兼容的方法尋找自己的畫風特色,逐步形成了現在的以焦墨為主貫入淺絳山水技法的方法,還需要不斷的探索使其成熟。
祁連山脈位于中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是中國境內主要山脈之一,由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東西長800公里
,南北寬200--400公里,海拔高約6000米左右。狹義的祁連山原指河西走廊南部山地最北的一支山嶺,東起烏鞘嶺的松山,西止當金山口,北臨河西走廊,南靠柴達木盆地,包含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5市,狹長近千公里。“祁連”系匈奴語,即“天山”之意,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歷史上亦稱“南山”,也稱“雪山、白山”。
有大通河、石羊河、古浪河、黑河、疏勒河、托來河、北大河、黨河等河系;有山巒峻嶺、草原森林、冰川河流、丹霞異彩,素有一目四季(春、夏、秋、冬)天然之美。這里是我成長的第二故鄉,我先后在張掖、嘉峪關、酒泉生活、工作了40多年,閑暇之余用畫筆盡情的記錄了祁連山畔的人文、地理風貌,對這片養育我的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因此把祁連山美麗景色用繪畫的方式展示給世人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山水畫是中國畫的組成部分,自南北朝獨立成科以來,歷經各代藝術家實踐形成了畫系風格多種分類。對學習者的途徑主要是通過臨摹、寫生、創作完成。寫生是其采集大量素材,積累和豐富創作的必然途徑,是作畫者“外師造化”的過程,也是作畫者寄情于真實自然與心境的必然之路。古人云“搜盡奇峰打草稿”胸有成畫造意境。感悟自然靈性。祁連山景色有其獨特的表象意境,妙在盡情之中。在寫生過程中我用心感悟祁連山的靈氣、神韻,體會筆墨之妙,讓自己的心感達到天地人合一的境界。
認真體驗每一處山、峰、壑、石、水、冰、雪、林、草等自然變化氣息,捕捉瞬間之靈秀之氣、險峻之美,絕妙之境。在選景時突出畫眼取點、虛實取氣、整體取意、局部取韻,把著眼點放在造勢、取象、氣韻上貼近自然。感悟自然意形。物有其象、景有其貌。在繪畫中我盡量抓住祁連山的獨有特征,即山勢結構、水勢之形、冰雪之態、丹霞之彩、人文特色等,表現其整體氣韻和局部靈性,盡可能地處理好山與山之間、水與水之間、天與云之間、草與林之間、石與石之間的和諧關系,表現的自然得體,豁然通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