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在武漢乃至湖北更波及全國的大舉入侵,是中華民族今年遭遇的百年未有之巨疫。兩個月來,耳聞目睹在黨中央和政府領導下奮戰在抗疫一線醫護人員、解放軍、志愿者艱苦卓絕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跡,每每讓人動容涕下,心神激蕩!我們雖未能親臨一線,也可通過聽號令、守紀律、盡人事為戰疫分憂,更要通過手中筆向繼續在一線不息奮戰為奪取決定性勝利的英雄們奉上崇高的敬意和謝忱!祖國有你,一切有望!中華天佑,勝利在望!
易洪斌
畫家 作家 報人 學人
關于易洪斌的馬和人物畫
作家、美學家、新聞編輯家的易洪斌,以卓絕的畫藝,儕身藝壇,令人嘆賞驚絕。以學者身份而精研繪事,順理成章應視為當代文人畫家之列。然而這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文人畫,而兼有作家畫的規范和功力,從而作出藝術方面的超越。我國的文人畫由來已久,在美術領域形成獨特的風格,綿延風騷,代不乏人,在當代,以追求文人畫精神的發揚和藝術的自由發揮,實際是專業畫家的一種藝術探索,意在對文人畫翻新獨創,有打起“新文人畫”旗號的群體。另一類則是各門類的知識者,特別是從事文藝者抒懷、自遣的文化人之作,每以敏銳的感受和詩意,信筆揮灑的自我表現見長。陳衡恪先生說:“畫中帶有文人之性質,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工夫,必須于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謂文人畫”。易洪斌的畫作,既有意趣高尚、學問、才情、深蘊著思想、哲理,又能兼具專業畫家的規矩、功力與藝術形式的講究完善。是兩個方面的兼融與超越,這也可以說是易洪斌繪畫藝術的特出之處。
《亮劍》
易洪斌畫作的題材和藝術手法十分廣泛。人物、花鳥均有涉獵,尤以畫馬最為投入和擅長。但不論任何題材的作品,給人的強烈印象是宏深博大的氣勢,崇高悠遠藝術美學思想的展現,并且涵蘊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昂揚的時代精神。比如《鳥江祭》、《獨嘆梅花瘦》、《問天》,題材本身涵含著五千年中華文化和民族靈魂,藝術處理的氛圍營造,顯示了作者立足于歷史高度,通過藝術形象思維,作宏觀的、人生的、哲理的拷問和評價。而在思想與藝術層可能完美結合的創造者,當推易洪斌筆下的馬。
雷正民:《氣脫毫素天機入神——易洪斌畫作賞評》
《神威》
我之所以贊賞易洪斌馬的寫意,更多的是贊賞他作為一個非專業的文化人,卻深得白石老關于中國畫的妙境恰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精髓。他作品中那粗獷的筆觸,飽滿的情緒和風卷殘云式的疾速揮寫,通過色與墨和大塊的黑白灰結構致使畫面形成外延的張力,令其萬馬奔騰的畫卷聲勢逼人。其恣肆勾勒的草書線條鋒芒畢露,似乎是有意要與中國畫最為高遠的平淡、沖和境界相抵。如果不是具有那種外表沉穩、內中熾烈的天性和情感,易洪斌本可以收蓄起激情的圭角和鋒芒,令其作品趨向儒雅而內蘊,然而在他的揮寫中竟絲毫無意掩藏,全然一副直抒胸臆、一吐為快、一吐神暢的狂士作派。
《一怒之威》
易洪斌當然并沒有一味地高亢激越、豪情萬丈。亦如健全人的正面有多少強悍,必有同樣柔弱的反面。易洪斌闊大的另一面也充分地流露出細膩溫婉。畢竟是受南方水土滋養、文化遺傳基因必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藝術家的心、眼、手。一面是“此馬只應天上有”、“斯須九重真龍出”,另一面則是夢繞魂牽的三湘皓月,秋水伊人,有暗香浮動乃至襲人心脾、鬼使神差般地令亦今亦古的香草美人躍然筆下,陽剛與嬌媚、力量與情感,在由內而外地牽扯著試圖一味霸悍的易洪斌夢返至善至美的溫柔鄉。他的《山鬼》、《虎兮福兮》、《此恨綿綿》何嘗不是對至強至剛、至善至美追求的統一體。
馮遠:《丹青騏驥寫精神——易洪斌畫作讀后》
《冷眼看雞蟲》
易洪斌先生挾其文學之才,運用在畫馬之中,顯示出了一種與其他畫家不同的獨特神采讓人看后難忘。易洪斌系湖南長沙人,他以楚人細膩奇詭之質而融會于北方英武雄駿之氣,于文學、哲學、美學、新聞學諸多方面造詣頗深。出版有《美學漫談》、《維納斯啟示錄》、《兩個人的世界》、《一分歷史十分情》、《易洪斌畫集》、《關東三馬——許勇、郭廣業、易洪斌作品集》等。易洪斌在《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關于馬的隨想》一文中寫道:“當詩圣杜甫搦管揮毫寫下這樣激情噴涌、寄慨遙深的詩句時,他大約也像我現在畫馬時那樣,眼前一定風煙滾滾地掠過無數駿馬與主人同生共死、赴湯蹈火的景象。不同的是,他心中沉積的對社會的感察、對人生的詠嘆、對友情的渴求,已然力重千鈞地凝聚于筆端。‘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此十字勝過千言萬語,高度凝煉地展示出駿馬一往無前的氣概和忠勇無儔的品格;除馬之外,天地間何物可當此盛譽!此詩寫盡了馬的威力、馬的風范、馬的作用和人對馬的深情,堪稱詠馬千古絕唱。”這便是易洪斌熱愛畫馬的內心獨白。一個詩人的氣質躍然紙上,使我得知他的馬何以能夠激情磅礴,具有如此的感染力。
程大利:《萬駿騰驤寫風神——讀易洪斌畫馬》
《月下搜神圖》
易洪斌的畫中有技巧,但不是純技術的操練,易洪斌的畫中有思想,但不是思想廉價的銓注。思想的抒發轉換成視覺的語言,將作者的思緒愛憎深深地溶鑄在藝術形象之中。
今人喜談文人畫,如果真的必須要借用這個業已逝去的歷史陳詞,那么易洪斌的畫倒是很可以納入其間的,只是這里已沒有了落魄文人的自怨自艾,和貌似清高的孤芳自賞,易洪斌的畫,寄托一種希望,一個健全的生命存在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在并非人物畫的畫中我讀到了人的存在,這就是易洪斌的畫給予我們的啟迪。
劉國輝:《有益的啟迪——易洪斌畫作觀余》
《進士兄妹賞花圖》
讀易洪斌畫馬近作,最令人震撼的是他的力量與情懷。他的力量是氣吞山河的氣勢;他的情懷是華夏古風的高遠。在這個白領趣味無處不在,淺吟媚語充斥于世、迎合與庸常之氣盛行的時代,易洪斌將闊大與雄沉、深郁與蒼古的畫卷展現于我們面前,讓我們萎糜已久的內心重又注入了久違的激情,重新體驗了恍若隔世的浪漫和感動。這是我們企望已久并終于有幸相逢的一部畫集。面對風骨奇崛、氣象萬千的易洪斌的作品,心中頓生回腸蕩氣之感。因此,那些精工巧作或趨新懷舊的作品,是無須來作比方的。
易洪斌的繪畫,接續了業已斷裂的歷史,它超越了消費與享樂的“世說新語”,有意與當下時尚拉開了距離,而獨步于藝術精神的高地,沉緬于藝術家自己的想象空間。在“全球化”一統天下的敘事中,他力圖回到本土資源,為獨立的民族文化身份作出求證。這一爭取的實現,不止是易洪斌對繪畫藝術心儀已久的感情,同時也是他于畫壇之外鑄劍十年的修煉。
孟繁華《“斯須九重真龍出”——讀易洪斌畫馬近作》
《觀滄海》
《光明在前》
《金蛇狂舞》
《誕生》
《猛士行》
《黃沙百戰穿金甲》
《談笑凱歌還》
《風雪輕騎》
《三人行》
《神木》
《如龍欲向空》
《豐碑這樣矗立》
《趕牛車的東北漢子》
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上空的中國文人畫大家易洪斌
紐約是一座世界級國際化大都市,也是世界第一大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等,紐約時代廣場,位于曼哈頓第42大街,年均客流量4000萬人次,人員流量1億人次,是紐約的心臟地帶和最繁華的娛樂中心,被譽為“世界的十字路口”。而位于時代廣場的巨幕展示屏,更是被稱之為“世界第一屏”,是吸引全球目光的最佳窗口,紐約時代廣場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作為全球最矚目的商業核心地段,全球高端品牌長期在此傳播品牌形象,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最佳窗口”,時代廣場是紐約市內唯一在規劃法令內,要求業主必須懸掛亮眼宣傳版的地區,包括美國廣播公司在內的世界多家新聞媒體在時代廣場都設有演播室和新聞中心。2011年1月17日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籌拍的《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大型電子顯示屏上播出,中國各領域杰出代表在片中逐一亮相,讓美國觀眾了解一個更直觀更立體的中國國家新形象。
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中國藝術大家形象展播文化工程》,自始至終貫徹執行習主席關于“讓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偉大指示精神,始終堅定不移地沿著習主席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目標前行,向世界闡釋推介中國文化、中國大藝術家,讓國外民眾、外媒在審美過程中感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知,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做出貢獻,本次文化工程已經播出了易洪斌、吳為山、洛齊、趙莉、尼瑪澤仁、蘇士澍等藝術家。
“神在征途形在馬——米蘿70后畫展”在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隆重開幕
2018年6月15日,由中國畫學會主辦,金硯傳媒、吉林省中國畫學會承辦,中國友聯畫院、中國長城書畫院、中國友好畫院、吉林省政府文史研究館、吉林省文聯、中國畫馬藝術研究會、吉林日報書畫院、藝術天成書畫院協辦的“傳承與經典系列展”之“神在征途形在馬——米蘿70后畫展”在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隆重開幕。
此次展覽共展出易洪斌先生精心創作的五十五幅國畫作品。
本次展覽的作品之中既有表達古代人物的作品《秦王彎弓破陣圖》,也有展現萬馬奔騰,天地合一的作品《躍上蔥蘢四百旋》,更有將愛心、童心、佛心融為一體的作品《古剎童心》。
在易洪斌先生作品中所蘊含那種的催人激奮,令人心胸激蕩的情感,更容易令讀者在歷史的滄桑、厚重與現代文明的和諧與自然統一之間,產生出一種身心愉悅的激情。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