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太寶,江蘇江寧人,先后進修于江蘇省國畫院、南京藝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江寧區美術
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大學書畫高級創作研修班導師、客座教授,北京榮寶齋畫院劉大為工作室畫家、首都師范大學劉大為人物課題班畫家、中國民族畫院畫家,近年來有多幅作品在《中國書畫報》、《美術報》、《收藏雜志》等專業美術刊物上發表,并被多家藝術機構、企業家收藏。
參展獲獎作品簡介:
2005年國畫作品《荷塘清韻》獲全國美術作品展銀獎
2006年作品《山里人家》獲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全國書畫作品優秀獎
2012年 作品《千古武當》入選“畫說武當”全國中國畫展(中國美協舉辦)
2015年 作品《自拍·微信時代》入展2015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并獲優獎(最高獎)、(中國美協舉辦)
2015年作品《遠方》入選“紀念丹青·揚州”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舉辦)
2015年 作品《金秋》入選“翰墨齊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舉辦)
2015年 作品《藏北晴雪》入選“吉祥草原·丹青鹿城”
2015年第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協舉辦)
2015年作品《皖南春早》入選“重溫經典”第二屆婁東(太倉)全國中國畫(山水畫)作品展(中國美協舉辦)
2016年 作品《戰地姐妹》入選“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全軍美術作品展(中國美協舉辦)
2016年作品《擔大海的女人》入選“八荒神通·哈爾濱美術作品雙年展”(中國美協、禹舜文化藝術研究院、黑龍省美協合辦)
2017年 作品《蒙古漢子》入選“中國夢·2017藝術草原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
2017年作品《芭沙歡歌》入選“翰墨青州”·2017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9年作品《重逢》特邀參加開國領袖將帥肖像印臂書畫名家作品展
反映現實 謳歌時代
——諸太寶先生人物畫賞
江蘇籍畫家諸太寶算是學院派的畫家,先后就讀于江蘇省國畫院、南京藝術學院、北京榮寶齋畫院。得到過當代著名人物畫畫家杜滋齡、史國良等先生的親自指點,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多次在《中國書畫報》、《美術報》、美術雜志等專業報刊上發表,并被多家藝術機構和企業收藏。諸太寶先生是以人物畫為主,兼攻山水、花鳥,是活躍在當今畫壇的一位新銳畫家,也是一位功底扎實、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懷、有潛力的畫家。他的畫作,工寫兼用,以工為主,逼真傳神,神形兼備,氣韻生動。
《青春無悔》
中國畫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山水、花鳥、人物。還可以虎獸之類。我認為無論山水、花鳥、人物要畫出膾炙人口的作品,要有自己的創新和成就都非常不容易。但還是以人物畫為最難,在藝術市場上也不像山水、花鳥那樣容易被普通大眾所追捧。山水畫就像一首詩,重造型、色彩、氣勢、意境、追求平遠、高遠、深遠;花鳥畫就像音樂,通俗的、流行的、古典的、西洋的,都有人喜歡,可以雅俗共賞。花鳥畫重型式、重趣味、重生動、重傳神,注重表達通過畫筆把花、草、魚、蟲等表現出來;而人物畫就像散文,既記事又抒情,夾敘夾議。
《芭莎歡歌》
諸太寶先生一直遵從傳統,不愈規矩,基礎扎得很渾厚。中國傳統人物畫是歷代畫家摸索出來一套體系完整的表達方式,形成相對固定的程式化的東西。形成了一套類似芥子園畫譜一樣的總結性范式。如,文人士大夫的逸筆草草的水墨表達,對宮廷人物場景的細致描繪的方法一直適用至今。西方的光影迷離的表達方式和解剖學引進,對中國傳統人物畫又注入了新的血液,徐悲鴻先生把西方古典寫實風格與中國筆墨結合起來,創一代新畫風。這些都是在遵從傳統的基礎上,沒有傳統的功底就不可能有所謂的創新,那樣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水。
《蒙古漢子》
諸太寶先生人物畫造型準確,生動傳神。注重把握好人物畫的特點和精髓。一個人的特點包括其外貌特征,衣著打扮,言談舉止,特別是一個人內在的品格都可以通過其行為特點來表現出來。諸太寶先生不僅畫人物的肖像,更注重人物內心世界的描繪。人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畫人物最難的是眼睛。他注重處理人物活動與環境景物關系,注重借意境氛圍烘托人物的關系,處理得主次分明,有詳有略,詳略得當。他的人物畫在人物面部表情和手勢、動作的刻劃上遠遠超過衣服和服飾,又通過衣服的褶皺表現人體的動作又相當精準,比如他2016年入選中國畫美術雙年展作品“擔大海的女人”四個女人的動作、表情,通過精準的造型,用藝術的形式、藝術的語言和技巧,深刻表達出四個女人勞動的歡快的場景。
《藏北晴雪》
諸太寶先生追求植根于火熱的生活,反映現實生活。筆觸在研究現代生活,研究現代人物,表達熾熱的生活。任何一個劃時代的畫家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同時反映那個時代生活,離開了那個時代,無論你有多好的基本功,無論有高的筆墨技法的表現力都不可能成為傳世作品。過去的宮廷畫,你沒有宮廷生活你是無論如何想象不出來的;韓熙載“夜宴圖”,張澤端"清明上河圖”;你現在怎么復制也只是照貓畫虎,不可能有神來之筆。即使現代的蔣兆和先生《流民圖》,以獨領風騷的成就表達了對戰爭的憤怒,對正義與和平的呼喚,對人性至真、至善、至美的追求,你沒有親身經歷也很難表現出來的。
《豐收年》
蔣兆和先生“賣小吃的老人”,“把學習成績告訴志愿軍叔叔”等等都是當時現實生活的再現和藝術的再造。他的歷史人物杜甫、曹操、李清照、文天祥、茅以升遺像,都是反映了當時的時代和作者當時的心境的抒懷寫意之作。現在很多人畫隱士謝、畫狂人、畫高僧……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遠,完全憑空捏造,最多參閱一些歷史典籍,不可能深入到人們內心深處,就像誰也表達不出老子出關當時的心境。我贊賞諸太寶先生植根于火熱的生活,反映現實生活,畫出一大批生機勃勃的作品。《蒙古漢子》截取蒙古那達慕大會摔跤的場景《芭莎歡影》、《自拍微信時代》、《晴雪》、《戰地姐妹》,這些都是寫生的作品,此情此景,置身其中,其內心的感受與憑空臆想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就是這個道理。
(程秉洲)
《蘆笙·蘆笙》
《擔大海的女人》
《金秋》
《惠安清風》
《草原晨曲》
《自拍·微信時代》
《牧歸》
《美麗的心靈》
《雄風》
《歡樂融融》
《惠安女》
《草原之晨》
《牛首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