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簡介
談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甘肅省康縣美術館館長(縣書畫院院長)。1971年3月生于甘肅康縣,95年畢業于天水師范學院美術系。2011年、2013年進修于國家畫院孔紫工作室高研班,
2019年被選拔參加文化和旅游部舉辦的“2019全國畫院創作人才培訓班”。主要師從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趙奇,國家畫院專業畫家、中國女畫家協會主席孔紫,中央民革畫院理事姚四有,期間也得到過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珂的悉心指導。
參展獲獎簡歷:
2014年7月份水墨人物《邊防戰士》在國家畫院美術館展出并被收藏。
2014年9月份水墨人物《編結》入選甘肅省14州市美術作品聯展。
2014年11月水墨人物《祖國衛士》入選國家畫院導師工作室教學十周年系列成果精粹展。
2015年8月水墨畫《萬水千山》獲得由隴南市文聯、康縣縣委宣傳部、康縣隴南根據地紀念館聯合舉辦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書畫作品展一等獎。
2016年10月水墨人物《臘月》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精神—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美協入會資格)。
2016年11月水墨人物畫《晨光》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首屆“寫意.蘇州中國人物畫雙年展” (中美協入會資格) 并被組委會收藏。
2017年10月軍事題材作品《待發》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尚意.2017全國中國畫(寫意)作品展”。
2018年4月水墨人物畫《山城晨光》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入蜀方知畫意濃——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畫)”
2018年10月水墨人物畫《正午》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伯年國藝”全國寫意人物畫展
2019年12月水墨人物創作《南天嬌子》《風吹麥浪》參加文化和旅游部舉辦的“2019全國畫院創作人才培訓班”結業匯報展
《待發》
談龍——用畫筆觸摸靈魂的躬行者
文/郭林
談龍,稱他為畫家或美術家,似乎都有些狹隘,他即是中美協會員又是中攝協會員,且在地域文化研究領域有所建樹,故而,我給他一個更為寬泛、合理的稱謂——藝術家。
他的攝影作品,曾風靡一方,他引領著一大批攝影人,用鏡頭寫下了陜甘川三省交界“隴上江南”的唯美詩意,上千幅攝影作品和畫冊至今仍被地方沿用,為當地旅游產業的開發利用、民俗文化的傳承保護等方面做出了非凡的貢獻。
他的繪畫作品,以深厚的審美能力和樸素的國學根基,構建了獨特的藝術空間。他的創作,拋棄了機械式的僵化,注重情感,推崇真善,自由空靈,還原藝術本來的面目,如《邊防衛士》《待發》是在2014年春季跟隨國家畫院孔紫導師去長白山邊防部隊駐地寫生創作作品。《女娶男嫁》《梅園神舞》《打鑼鼓草》(取材于甘肅康縣陽壩民俗)。他的作品,憑借敏銳的嗅覺和洞察力,對人物特征的細致把握,以粗狂的筆觸概括,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中國畫特有的色彩,富有創造、張力的手法,直擊作品的靈魂。筆墨當隨時代,如《山城晨光》取材于重慶碼頭的棒棒客,背景用重慶曾經舉辦過的兩岸經濟高端論壇的廣告牌。《臘月》描繪的是西北農村趕集場面,畫面中女孩染成金黃的頭發、胸前垂掛的手機、背簍里小孩手中的小豬佩奇氣球即是構圖的需要,又巧妙地透露著當代農村時代的氣息。《風吹麥浪》(取材于當代扶貧的黨員干部下鄉和群眾一起收麥子的場景)。《晨光》、《正午》也是跟隨孔紫導師深入河南新安煤礦駐地寫生,描寫礦工以勞動為樂、憧憬美好生活,早晨開工進場和中午休息時的畫面。他的藝術思想形態,清醒,專注,禪意,超越,極具現實主義又善于捕捉內涵升華,如《方向》(描述了指揮交通的女交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標語為背景表現創誠文明交通,秩序井然新風貌)。
《邊防衛士》
談龍的骨子,仿佛就是為藝術而生,本該做一名教書育人桃李天下的師者,但他不甘埋沒繪畫的天份和理想,于是在當時體制倡導勤工儉學停薪留職的背景下,毅然南下廈門、深圳,一邊創業一邊充電。而真正影響談龍的,是2011年、2013年受曾經是啟蒙老師的姚四有引導,成為國家畫院孔紫工作室的一員,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段時間就是如饑似渴地學習,靜心,洗塵,參悟。也正是這段時間站在高度上的潛心修煉,激發了他堅定的藝術道路。
談龍是勤奮的,相識多年,他一直自詡為學子并立意躬行,常常是一間畫室,一盒煙,一壺茶,一個人,潛心而作,夙興夜寐。談龍是謙遜的,在他的畫室,掛著他自己書寫的墨字“于是其夫乃深自責,學道謙遜,常若不足”,借以警醒,鞭策。談龍是帥氣的,陽光、善良、正直三大要素是他展現給朋友們的外向精髓。
2019年9月,談龍被文化和旅游部舉辦的全國畫院創作人才培訓班錄取再次深造。這期間,談龍得到趙奇老師系統的指導,使他在人物畫造型的強化、對美術作品的詩意性表達和藝術修養等方面得到了質的提升。由于他常年求學深造寫生奔波在外,朋友們很少相聚,常調侃他說:你是名幅其實的“畫家”,你的家永遠在畫上。
《山城晨光》
在我們看來,談龍已經功成名就,達到了理想的人生狀態,但他從未滿足,他常說:藝術是一條未知,充滿艱辛,挑戰之路,時代賦予了藝術新的特性,就要不斷汲取更多的養分,砥礪前行,蓄勢待發,在筆觸中揮發時代的光芒。2020疫情期間,得以去他的畫室,近距離欣賞了《鐘南山院士》《民俗罐罐茶》作品,也從他的創作細節中看到了他對于藝術極致的思考,內斂和狂熱。基于多年的認知,我們對于這位70后畫寄予厚望,并預祝他能夠創作出更多靈性,深度,跨越時代的優秀作品。
《晨光》
《正午》
《風吹麥浪》
《臘月》
《民俗扇鼓舞》
《民俗罐罐茶》
《民俗乞巧》
《康南民俗鑼鼓草》
《黑衣壯族少女》 (1)
《黑衣壯族少女》 (2)
《草原蒼鷹》
人物寫生1
人物寫生2
水墨人像
人物小品 1
人物小品 2
山水小品
《雨后見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