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 化 山 川
周逢俊、周揚波山水畫寫生作品展
開幕時間 | 2021.06.30 下午4點
展 期 | 2021.06.30 -- 07.02
主辦單位|中國水墨畫院
地 點 | 北京徐悲鴻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小堡村賽格斯大廈一層北門)
前 言
屈指“北漂”二十又七年矣。雖初心不渝,卻鬢發如霜,蔣竹山“流光容易把人拋”豈虛言焉。
在兒子周揚波這般年紀,我仍時在田間地頭時在建筑工地勞碌奔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稼穡泥瓦之馀畫畫,間或一時技癢,抑或援筆自憐,敢存他日升堂入室之想。惟冥冥中似有所召,中心搖蕩,終于在已亥年的葉落深秋之際走出皖南大山,負氣北上。臨行前題“赴京自題小照”詩云:“蓬門騏驥作牛耕,萬里馳心自不平。欲步前賢承氣骨,遙知伯樂在京城”。
初到京城,凄惶無措,窄巷陋室,棲身所在。室為地下,霉味刺鼻,歷四十天與蚊子老鼠潮蟲共處。后轉移郊外地上村舍,卻又搬遷五次,此中世態炎涼固不足為外人道,然則“回也不改其樂”又豈可云乎哉。
嗣后每投稿展事,不啻自取其辱,于畫壇有貴賤之分,身份比筆墨重要一端多有領教。予生性耿介,有“峭直刻深”之譏,自感不勝人事交往,故從未企望外援,煢煢倒也成全“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自我期許。又拙于夤緣攀附,恥于摧眉折腰,只好認命復以行藏在我解頤耳。不自棄者,書畫共圖,詩文并修,寸進不輟,苦耶樂耶大抵“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之概。
與周揚波聯名舉辦畫展這還是第一次。
周揚波少年入伍,戎裝八年,弱冠方習字畫。而立之年,已遍臨歷代精典之作百幅有多,尤其多次潛心精臨范寬、黃公望、沈周、石濤、龔賢等諸位大師作品。二十五歲至二十七歲,先后入中央美院書法院、中央美院山水畫研修班深造,得到王鏞、陳平、崔曉東等諸位老師的指點,技藝得以長足進步。我受聘為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畫高研班和清華大學中國山水畫高研班做導師時,周揚波亦一并受聘為我的助教達十年之久。而每年隨我例行兩次外出寫生,更幫助他實現從課堂臨摹到室外寫生反復實踐的愿望,大大提高了造型能力與筆墨的靈動。不特“孺子可教”面目日具,“放他出一頭地”抑或難以作私心公心論。
此展作品計百二十幅每人各六十幅,多為山水寫生,并起名曰:應化山川。由是敢問觀者,紙上涂抹唐突天地造化也未?
周逢俊
2021年6月18日于松韻堂
周逢俊,別名:星一、與青、齋號:松韻堂、莊房別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導師,北京師范大學山水畫高研班導師,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現為北京師范大學啟功書院藝委會委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顧問,安徽省中國畫學會副主席,《詩刊》子曰詩社顧問,北京市詩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部分展覽作品
立秋登吟
未必悲秋識此秋,登臨故國大江流。
逶迤慣往嶙峋瘦,坎坷輪回壁磊遒。
歲像深沉循舊路,時光浩瀚寄窮舟。
楓紅直到河山醉,賦得高歌不許愁。
登嘉峪關
西出祁連第一關,流沙戈壁萬重山。
平丘崛勢孤星亮,要塞雄姿落日顏。
古道猶言征戰累,殘城可記戍邊還。
絲綢去國駝鈴夜,千載悠悠風雨間。
洪谷子隱居處
林濾山幽鳥愈鳴,煙叢漉漉水環生。
回廊接壁含蕭寺,曲徑沿溪避古塋。
翠翠蒸榮花點點,晶晶濺碧露清清。
丹青北立開新境,一悟千年氣勢宏。

《銀屏山初夏》 244cm×122cm
襄陽懷古
江流幾易逐空城,日駕云回氣象更。
荊楚辭風三國緒,巴川賦韻六朝鏗。
兵戎轉戰輪奴主,社稷分崩赴死生。
欲向黃昏澎湃夜,猶聽裂岸起潮聲。
《胡楊林》 248cm×129cm
武當山游感
一拔孤峰仰止間,低云遙隔九重關。
唐鐘入楚張聲色,漢柏穿宮繞筋顏。
劍舞凌霄尊古訓,拳飛曠野棄愚頑。
登高壯立威名地,宕我詩鋒氣若山。

《山西懸空寺圖》184cm×144cm
哭江城
疫域春來作楚囚,江城路障滯寒流。
冠魔一怒河山累,天使千嘆家國愁。
去鶴空望鸚鵡迅,登樓豈嘯龜蛇遒。
無邊暮色連宵雨,不廢風瀾阻夜舟。

《黃山松》 136cm×68cm
過天山
戈壁蒼蒼風烈烈,揚沙欲暗遮高絕。
崩崖磊磊朝天裂,白日孤照千丈雪。
古木滄溟轉瞬間,生生息息未曾閑。
凜然千萬載,偉哉待誰采。
爾來出勢氣如海,通靈磅礴縱橫嵬。
天山古道接輪臺,五百年嗟無畫才。
筆墨信難求,奇構造風流。
南宗北跡意猶愁,丹青侍我任自由。
吟心會得唐人韻,李白云端訝自問。
纖塵遙隔未分身,千歲遺緣果有因?
凌寒躊躇九霄去,天上人間寂寞處。
君不見瑤池邈邈無窮渡,飛思引我青云路。

《詠丑石圖》 240cm×119cm
念奴嬌.登黃鶴樓
登臨日暮,望秋高緒遠,楚山風色。橫亙蒼茫無限杳,幾易大江陳跡。黃鶴遙情,龜蛇霧影,浩浩蹤難覓。風人安在,往來愁聽航笛。
曲浪點點行舟,故城殘壘,千古江山魄。慣看沉浮風雨地,一曲詩心難譯。試問歸鴻,鄉關不待,都是匆匆客。孤憑誰與,慨嘆次第沉寂。

《金沙江》 248cm×129cm
雙雙燕.沈園
似尋夢處,看霧中緋緋,舊時清淚。泥香草徑,怎負歲深花累。輕入風頭見得,但有恨,萋萋婉美。梢頭只有雙鶯,絮說悲情滋味。
流水,浮煙翠翠。過九曲循縈,是非難抵。橋頭行影,盡笑滿園癡醉。尤到纏綿那會,剩粉壁,詞心憔悴。無盡裊裊春愁,細聽落芬墜墜。
《虎跳峽景》 45cm×34cm
《山崖古寺》 34cm×45cm

《日本山清水寺》 77cm×53cm

《日本天龍寺》 77cm×53cm

《秋鷺圖》 53cm×100cm
周揚波,1981年生于安徽合肥,現居北京,曾于中央美術學院及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院深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山水畫專項高研班助教。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李可染青年畫院畫家,法國singulart線上簽約畫家,松韻堂門下。
參加全國性展覽并獲獎:
《溪山秋色》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首屆菜鄉情名家邀請展 ;
《寒山轉蒼翠》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二屆“菜鄉情”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鄉村新氣象》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同源——首屆中國畫作品展;
《秋山清韻》入選北京美協舉辦的美好家園全國書畫展;
《秋山晨霧》入選第三屆安徽美術大展;
《夏山隱暑圖》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長江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獲優秀獎;
《銀屏山秋韻圖》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書畫展 獲優秀獎;
《丹青山河*藝海拾貝》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丹青山河*心系人民”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作品多次入編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學范本選《周揚波山水精品》《中國當代畫史》《水墨丹青志》美術家本級系列叢書、《中國畫觀察》等。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

《石桅巖》 138cm×68cm
《家山秋意濃》 138cm×68cm

《楠溪江煙雨圖》 138cm×68cm
《雁蕩山春韻》 96cm×60cm

《雁蕩山寫生》 96cm×60cm

《古鎮小景》 96cm×60cm

《山居圖》 96cm×60cm

《查濟小景》 68cm×68cm
《楠溪江小景》 60cm×96cm
《雁蕩山寫生》 52cm×39cm

《華表擎天》 96cm×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