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劉繼萍,山西省清徐縣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碩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居住太原。
作品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四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首屆全國現代工筆畫展、“荊浩杯”中國畫雙年展、第十屆全國藝術節綜合繪畫特展、韓國光州雙年展等。作品先后被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恭王府、現代工筆畫院、禹舜美術館、韓國光州民俗博物館、韓國忠清南道青陽郡書畫協會、深圳鵬寶軒藝術館、北京錦都藝術中心等機構以及國內與國際友人收藏。
《箔·念No.3》紙本 綜合材料 40×38cm 2019年
評論:
一眼千年的慨嘆
宋婧(資深媒體人)
看到劉繼萍老師的這一組作品——《陵谷滄桑之箔·念》系列,著實感到意外,將作品照片放大再放大,真想撥開歲月這張“箔”,觸摸到厚重而久遠的青銅時代。我不知不覺凝望沉思了很久很久……
《箔·念No.5》紙本 綜合材料 40×35cm 2019年
感嘆劉老師捕捉到了我們對青銅時代的瞬間感受,或許是靈動的紋飾、或許是深沉的質感、或許是一眼千年的慨嘆……
在敦煌修壁畫的經歷,使劉老師的佛像主題、佛手主題、禪意主題的系列作品韻味獨特,自成風格。真沒想到,溫婉的劉老師這一組創作選擇了歷史感極強的青銅文化,真是眼前一亮。我頓時悟到了劉老師數年在山西博物院做志愿者的初心,就是潛入深厚的中華文化瑰寶中去尋找創作的激情和靈感!
《晉式青銅No.1》紙本 綜合材料 68×68cm 2019年
我似乎看到了一位藝術家、一位教育家、一位志愿者對山西家鄉厚重文化尋根探源的赤子之心。跨度如此之大的創作,其靈魂之“箔”依然未變,又讓我想起劉繼萍被中央美術學院收藏的作品《鳴沙神韻》。
同為志愿者的我在博物館總是被劉老師感動,她更加關注來到博物院參觀的孩子們,總是給予孩子們更深情更溫情的幫助和引領。一眼看到需要,幾句聊到心里。作為從教三十多年的一線教師,她對學生的未來、教育的發展、文化的振興有著太多的觀察與思考。在觀察中豐富,在思考中創作,從容地在教師、畫家、學者之間角色轉換。相得益彰,收獲滿滿!
《晉式青銅No.2》紙本 綜合材料 68×68cm 2019年
《箔·念No.22》紙本綜合材料90×128cm 2019年
陳文成(青島大學教授):我們為什么畫,我們為誰畫,我們畫什么,我們怎么畫,我們什么時候畫,是經常會縈繞在我們周圍的問題。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中國近代社會變化最大的發展,承受各種壓力的時候也享受著和平年代帶給我們的愜意與機會。面對西方文化通過現代媒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如何使傳統文化的價值觀進行現代化與國際化的適應性升級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文化歷史使命,讀劉姐的畫使我聯想到這一點。以至于傳承與發展的理念在劉姐的畫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斑駁的色彩與肌理仿佛把我們帶回從前,但她娓娓道來的又不是過去的故事,應該帶著經歷了磨練與熏陶的留戀進行當代的精神訴求,樂觀的浪漫主義氣質呈現在我們眼前。
《敦煌印象系列》絹本礦物色 箔 40×50cm 2009年
楊洋(浙江師范學院教授):劉繼萍的作品在經意與不經意間找到平衡,這和她的個性、還有她的學習與生活的經歷有關,她在中央美院胡偉工作室的學習與之后實踐過程中,把對綜合材料繪畫的理解與對古典與今天關系的把握自然的融入到作品之中,包括她在敦煌學習和研究修復的經歷,所有這些,都使其作品的氣息輕松、自然而傳遞出不同尋常的神韻。
《敦煌印象系列》絹本礦物色 箔 40×50cm 2009年
王玉華(濟南大學教授):在當代社會,藝術作品是被當做人類社會個體之間的交流觸媒來使用的,人們圍繞一件藝術作品發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這種行為可以促進社會個體間的互動。劉繼萍的繪畫有著可供人們借鑒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技巧,同時也指出了要繼承與弘揚民族藝術應從表現形式、藝術形態、創作方法等多個方面、多個層次地加以挖掘與創新。尊重和強調傳統藝術的民族性為前提,讓劉繼萍的繪畫獨特造型超越單一乏味的西方中心主義,在民族文化拓展方面獲得新的更好的發展。劉繼萍繪畫在時尚元素和傳統造型的基礎上加以結合改造和創新,以唯美的審美來決定其風,然后表現構想體現民族特性。因此,她的藝術在形態、表現、創作等多個方面能夠更好地走向世界。劉繼萍的繪畫將中國文化傳統藝術,從表現形式、藝術形態、創作方法等多個方面、多個層次加以挖掘與運用,她尊重和強調藝術的民族性,豐富的畫面蘊含深沉博大的傳統思想,超越單一乏味的西方中心主義,在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融合方面獲得新的拓展,闡釋現代藝術精神重構的可能性,在傳統的衍生之中展現當代價值。
《敦煌印象系列》絹本礦物色 箔 40×50cm 2009年
傅京生(著名美術評論家):劉繼萍的作品,全是發自內心的情緒、內心的意愿。把傳統文化帶到了當下。并不是在做科普,而是把傳統的敦煌圖像轉換成一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圖像形式。她的作品,有非常清晰的學院標志,又有后現代的巧妙組合;有超實際的圖像,又有豐富的探索實踐。她用扎實的繪畫功底和她豐富的探索實踐,不動聲色地展現出自己的藝術世界。
《敦煌印象系列》絹本礦物色 箔 40×50cm 2009年
榮劍博士(著名藝術評論家):劉繼萍的作品是古典藝術在當下的摩登圖像,紙張由于箔的介入變得更加空靈通透,線和礦物色的咬合關系非常舒適透氣,讓形象更有張力,是站在當代精神的立場上完整呈現了她對東方傳統美學精神的追求和對古典東方審美理想的回望。
《敦煌印象系列》絹本礦物色 箔 40×50cm 2009年
《佛手系列》絹本礦物色 箔 2010年
《佛手系列》絹本礦物色 箔 2010年
《佛手系列》絹本礦物色 箔 2010年
《敦煌印象系列》絹本礦物色 箔 40cm×50cm 2009年
《天色·No1》紙本綜合材料 90cm×70cm 2019年
《天色·No2》紙本綜合材料 90cm×70cm 2019年
《天色·No3》紙本綜合材料 90cm×70cm 2019年
《天道·俞俞》紙本綜合材料 180cm×240cm 2012年
《汧》紙本綜合材料 180cm×240cm 2021年
《和氣致祥》紙本綜合材料 90cm×70cm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