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劉松江,山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四、五屆山西美術家協會理事;臨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1991—1993年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作品入選由文化部、中國美協聯合舉辦的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八屆、第十一屆、第十四屆、第十六屆全國版畫展;21世紀首屆黑白木刻展、四次參加日本國際畫展。多次獲全國、省美展一、二、三等獎、第六屆全國高校版畫年會學院獎。被上海美術館、神州版畫博物館、青島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安徽省美協、西南大學、哈爾濱藝術宮版畫博物館單位收藏。先后于《美術》《美術觀察》《文藝研究》《中國版畫》《中國美術》《中國書畫》《當代中國版畫名家藏珍集》《江蘇畫刊》《山西省百年書畫名家作品集》等多種專業雜志發表作品,結集出版有《劉松江作品集》《劉松江國畫》。2003年隨中國美協代表團出訪俄羅斯。2016年出游新西蘭、澳大利亞。
小品大氣象
介子平
無壁堂主劉松江先生的山水畫,多小品之作,卻能從畫中的平靜空靈,窺得其退休后的心境。喧囂覆蓋著天籟徽音,惟有靜氣側耳后,方可聆取之,悠閑則是一個漫長的體悟過程,云卷云舒、花開花落的微妙,便是無影無蹤、無聲無息的理念。
畫界有大山水,也有小山水,這倒不是因為尺幅的大與小,也非構圖的全景與半景,在乎氣象也。雖曰小品,也不失其勢。空山氤氳,萬壑層疊,靈山秀色,秋山寒林,虛岫凝霄,密葉榮條,皇皇赫赫,巍然壯哉。然畫貌似古,而實質有新,由淡入濃,由潤而枯,設色雖淺淡而能深沉,艷麗而能清雅,濃烈而能古厚。筆墨所致,蒼勁醇然,雋秀華滋,意境更是幽幽縹緲,恬靜空靈,可謂精工之構,又有士氣。
雖曰長筆短筆,軟硬兼施,滿幅的恣肆縱橫,一任的磅礴自然,且仍不失擘肌分理、巨細畢究的審慎風格,密密疏疏卻相就相讓,一氣呵成而繼之有續。其用心之深,遷居之高,由此可窺一斑。
劉先生的山水,走的是寫生一路。作為山西師范大學美術專業的老師,每每利用帶領學生四處寫生機會,言傳身教,教學相長。晉畫家之于晉山水,得天獨厚,垂青有賴,開門即見山,山山皆有形。其重寫生,存物性,山水以腳寫就。宇宙在乎布局,眼前無非生機,寫生畫夾,勾勒點染,是“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之靈性,還是“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之滄溟?近水依違、遠峰籠統之山水,若對應文章段落,該是博逸興詠、詞不掩義之貫珠扣玉,還是因宜適變、曲盡文情之綽約可現。青山不墨,流水無弦,山水神態何在?性格何在?一方水土一方人,水土養性格,山水滋逸氣,古今得道畫家,其實皆地域文人。
想象中的山水易作,現實中的山水難為。“落筆之頃,各有師承,略涉杜撰,即成下劣”,國畫講究程式化、寫符號式的筆意,而想象中的山水,走的均為此路。現實中的山水需因山而異,因水而異,故而寫生者多注重其物理屬性,易造成“畫無筆跡”之態。
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但須寫景,莫須寫畫,寫畫有盡,寫景無窮,景無窮,學尤無窮,此乃以萬物為師,以生機為運也。師古人,也師造化,寫生是創作,臨摹何嘗不然。對景勾摹,實則借景抒懷,還是那名老話,“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些山水畫作,皆在崇山峻嶺、丑石寒松間。
既為小品,或取一角,或攝一邊。山水間穿插以樹木,氤氳以云煙,通透靈性之間,添了幾分森嚴之勢,層層積墨之時,藏了幾分樸野雄渾。于是乎便有了線條凝練古拙、用筆骨法硬朗、場景蒼厚質樸、氣勢率性的別樣風致。要知道劉先生初學版畫,之后方轉為國畫。近景中景遠景,圓刀棱刀平刀,版畫家運斤成風、率性鏤劃、氣到力到、木味十足的經歷,對于國畫家而言,已然化作縱橫開闔、茂密豪宕、辛辣焦澀、積染漸次面貌。
二保說老劉
劉松江畫室的名字叫無壁堂,既然是堂,為什么沒有壁呢?用她自己的話說,藝術無止境,無壁堂就是要博采眾長,不局限于某家某派。既然是無壁,畫家就要有一個寬闊的胸懷,要以自然為師,吸取天地之靈氣涵養自己,否則定會受限制。近幾年,版畫起家的劉松江,又攻研中國山水畫。畫山水在家里是無法畫出來的,所以她的這個無壁堂就是大自然了,名山大川就是他的畫室。在他的無壁堂里,松江給我講了許多他搜盡其峰打草稿,上山下溝寫生的有趣經歷。
藝術貴在創新,劉松江上山寫生,不愿走別人走過的路,更不愿走別人修好的整整齊齊的臺階,總要獨辟蹊徑,為了有新的發現和感受,在北岳恒山上,他領著學生走了一條無法返回的爬山路;為了有新的發現和感受,在呂梁上他和山羊比膽量,險些丟命;為了有新的發現和感受,在泰山黃山華山寫生中總要探幽尋勝,找尋自己獨特的角度。這就是劉松江的性格。憑著這個拗勁和不走尋常路的精神,在藝術上硬是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發展方向的路。
熟悉松江的人,都很敬佩他,敬佩他對藝術孜孜以求的執著,為了追求藝術,修養自己,他買的書足足能裝兩卡車,為了追求藝術,年輕時,他遍訪名師,央美、國美、天美、西美……都有他的足跡,為了追求藝術,他選擇了最苦最累最無經濟效益的版畫;功夫不負有心人,松江的苦苦追求,硬是從一個普通的工人司機,成了大學講臺上的教授。
在常人眼里,松江是成功的,可松江總是很低調,他的低調是真誠的。這也是他行萬里路大山給他的感悟。一次在陜西、內蒙、山西三省交界處的大山上,望著晉蒙峽谷的黃河群山,劉松江面對大山吼了一聲,大山沒有反應,于是他又扯著脖子,用足吃奶的氣力又大吼了一聲,四周的寂靜讓劉松江沉默了,震顫了,面對堅穩的群山,面對滾滾黃河水,面對養育人民的黃土地,劉松江突然省悟了……大山黃土地、大自然是他的老師、是他精神的向往,是他永久的課堂和靜修的地方。在這里他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這就是“無壁堂主”劉松江。
對松江在無壁堂的創作又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就從他的作品中,看看他還在大山里領悟到什么……
李二保 山西省漫畫協會會長,中國美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