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李長貴,字喻之,號石字匠,畫室此寬堂,1955年生于北京,1975年拜師著名畫家婁師白先生。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泰龍書畫院副院長、東方藝術天地藝術顧問。
師門恩重 德厚流芳
文/李長貴
今年是著名國畫大師婁師白誕辰一百周年,寫一些隨恩師學畫時的經歷追憶師恩。
在我還未拜師國畫大師婁師白先生之前就已經對先生仰慕已久。1975年經大師哥劉文和引薦得以如愿拜師。當時我在工廠做木工工作,恩師和師母便親切的叫我"小木匠”。
恩師是一位待人謙虛、和藹、寬厚,沒有架子,像慈父一樣很好接觸的藝術家。特別是在教學生畫畫上總是有問必答,不厭其煩、毫無保留,看到學生畫畫稍有進步,就一定會鼓勵和鞭策。
恩師一生致力于弘揚齊白石藝術大師的繪畫藝術,并提出“厚今而不薄古,基中而可融洋”的藝術主張。他的作品都是反映著欣欣向榮,積極向上的新時代氣息。恩師在繼承齊白石藝術大師的繪畫藝術的同時,更創作出了一批有時代感,獨具個人藝術特點的藝術作品,對發展大寫意花鳥畫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跟恩師學畫的過程中他常用老師齊白石藝術大師教導他的“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觀點教導我們,并要求我們到大自然中去體驗生活,勤觀察,多寫生,要到大自然中去搜取創作的素材和靈感。
1978年初,北京市第一次舉辦全市性的《北京市工人美術書法展覽》,在征稿初期,恩師鼓勵我們學生積極參選,認真創作。由于我跟恩師學畫年頭不長,覺得自己繪畫水平有限,沒有膽量參加。恩師知道后就鼓勵我“別發憷,要有信心,要有勇氣,你先選好畫的題材再定個題目,大膽創作,我給你把關輔導”。在恩師的鼓勵下我堅定了信心。
那段時間我跟恩師正在學畫絲瓜小雞,就有了創作絲瓜的想法,恩師告訴我光畫絲瓜是不夠的,主題立意不明確,要反映時代,要結合生活和生產實踐來創作。當時我在運輸公司工作,單位有很多大卡車,我就構想創作一幅以絲瓜為主再輔以廠房和汽車的參展作品,恩師聽后說這個構想好。當我畫好小樣拿給恩師看了以后,他給予了肯定并指出了不足,在創作和構圖的安排上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在繪畫技法上又做了示范。回家創作了以后又拿給恩師看,恩師再提出改進意見,回家再畫,就這樣反復了幾次。最終,恩師說可以了,恩師還給我的作品提了款兒,《我場的菜園》就這樣投了稿并被選入了展覽。
為紀念國家領導人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堂舉行大型書畫展的紀念活動。在籌備展覽前夕紀念堂特別邀請恩師來堂里創作大幅菊花作品。我因在紀念堂工作,被安排全程陪侍,得以有幸觀摩了恩師創作大幅作品的全過程。恩師創作態度十分認真,在開始創作前先設計了畫稿,經過反復修改滿意后才開始創作大幅畫作。當我看到恩師把菊花頭畫的跟盤子那么大時,就不解的問恩師“您為什么要畫的這么大呀?”恩師說“創作巨幅作品時要有意將花頭畫大,如果按比例畫出來以后,把畫掛起來遠看花頭就會顯得小了,也不容易看清楚。
恩師還說,“不光是花頭要畫大,葉子也要畫大才行。”經恩師這么一講我恍然大悟才明白是這個道理。當恩師勾完全部菊花頭后又調礬水往菊花頭的花瓣上罩染,這時我又不解了問這是為什么?恩師說:“畫白菊花要染白粉,但是,現在的白粉是鉛粉制作的,如果不先罩上白礬水,直接染上白粉,時間長了白粉色就會變黑的,罩上礬水后再染上白粉就能保留時間長了。恩師這么一講我才明白為什么要先罩礬水的道理,在這關鍵的結點上恩師又傳授給了我一個知識,在我以后的創作過程中也用到了此方法。通過這次觀摩恩師創作大幅作品,使我學到了一些創作大畫的方法和經驗。
在隨恩師學畫之初經常幫恩師磨墨,那個年代畫畫要先磨墨,有時我性急就使勁磨,恩師就指出磨墨不能用力太大,要輕磨用力要勻,不能性急。恩師還教受墨磨到什么濃度才合適,畫畫時筆要怎么用,水要怎么用,墨要怎么用,色要怎么用等等,恩師都毫無保留,耐心地手把手教過。到后來恩師作畫時該用那支筆了都能看出來遞過去,有時在恩師家學畫到飯點兒了恩師就留我在他家里同桌吃飯,恩師和師母待我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樣親切。跟隨恩師學畫幾十年我倍感榮幸,并受益一生。
李長貴
2018年春于此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