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雕塑作品《融合》系列經過近三年的思考與創作最終得以完成。作品主題關乎于自然與人類,觀照的對象是宇宙的物與人之關系。作品中塑造有兩類物象:一類是諸如鹿、馬、牛、蝶、花、草、樹、石等具有自然屬性的物,它們騰躍向上或向前,孕育著自然的韻律與節奏,象征著速度、激情與不可抗拒的生長,充滿了風馳電掣般的原始爆發力;另一類是由男和女組成的人類,他們奔跑,虎虎生風,即便靜止,也被風所包裹、纏繞與拉扯,彰顯著力的抗爭與較量。
塑造的物象被構置在四個獨立的展館內,意在營造幽藍邈遠的宇宙空間:第一個場景以石的構成為主,無數個飛石從天而降,拖著長長的射線,又彈將回到空中,它們懸浮于空中,極具視覺張力與運動節奏,象征著混沌初開、乾坤空凈的宇宙運動。這個場景中所運用帶著風的射線造型語言奠定了全場四個場景物象造型的基礎,為其他場景中的物象造型都從石的造型演化出來,而且貫連在每一個場景之中。第二個場景分布著鹿、牛、馬等形象,奔突升騰,昭示自然預示花草鳥獸,繁衍不止,生生不息;第三個場景和第四個場景由四組人物構成:一組是位于中央的構成蝴蝶造型的男女形象,另一組是分列蝴蝶兩側的騰躍而起的男女形象;一組是向前跨越奔跑的男人,另一組是從落葉中慢慢裸露的女人,這四組形象象征著順遂時序,生長收藏,永不衰竭。自然界中的天、地、人和合而生,正如《易經》所謂:“天之道在于始萬物”“地之道在于生萬物”“人之道在于成萬物”。
《融合》作品力圖發掘所塑造物象的“物性”,同時,試圖營造天地人相生相合、物我兩化之意蘊,表達對于傳統文化精神的藝術情思,寄寓心靈自由、超然物外、妙造自然的精神境界。
簡歷
石向東,廣西桂林市人;1990年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2002年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畢業;2003年畢業于法國巴黎美術學院托尼·布郎教授研究課題《媒體與媒介》當代藝術創作訓練班。
現任廣西美術家協會主席、廣西藝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院長、二級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委員,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雕塑協會常務理事。
雕塑作品參加多項國內外學術展覽,代表作品有12件在重大美術作品展中獲獎,4件獲全國最高獎,其中作品《最后的防線》、《走向奧林匹克》分別被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奧委會作為禮品贈送給奧林匹克委員會總部收藏,并榮獲國際奧委會頒發的特等獎獎杯;創作作品《行進》獲中國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最高獎(中國美術類最高級別展覽),同時發表于中國雕塑唯一專利創刊號封面,并被中國國防大學收藏陳列在校園內。2016年雕塑作品《大美·山河》榮獲中國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資助項目,并在2017年被中國美術館收藏;2019年雕塑作品《花竹帽》特邀參加“民族大團結——全國雕塑藝術作品展”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2020年雕塑作品《那片海》特邀參加第五屆中青年雕塑藝術展;2021年雕塑作品《扶貧路上》特邀參加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從舊中國到新時代雕塑作品展”。
2020年1月榮獲中央宣傳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稱號;2020年榮獲國家哲社領軍人才。
【場景】1 融合之始萬物
【局部】始萬物 局部1
【局部】始萬物 局部2
【局部】始萬物 局部3
【場景】2 融合之生萬物
【局部】生萬物 局部1
【局部】生萬物 局部2
【局部】生萬物 局部3
【場景】3 融合之成萬物·生長
【局部】成萬物·生長 局部1
【局部】成萬物·生長 局部2
【局部】成萬物·生長 局部3
【局部】成萬物·生長 局部4
【局部】成萬物·生長 局部5
【場景】4 融合之成萬物·收藏
【局部】成萬物·收藏 局部1
【局部】成萬物·收藏 局部3
【局部】成萬物·收藏 局部4
【早年同系列作品】《長風鑄春秋》鑄銅 200×130×75cm 2009年
藝術家寄語:
今天向朋友們匯報一下我的最新創作,這些作品雖然有很多不足,但是是我近兩年半時間內每天除了白天的行政和教學工作之后用晚上時間創作的,請朋友們多批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