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王延青,蒙古族,1945年出生,內蒙古哲里木盟人。曾任內蒙古美術館館長、內蒙古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現任內蒙古草原油畫院院長、內蒙古美術家協會名譽副主席、妥木斯油畫工作室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82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屆研修班。導師為靳尚誼、韋其美、李天祥、聞立鵬等中國著名教授。作品多次參加重大全國美展展出、獲獎。在美國、英國、日本、前蘇聯、東南亞、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多次展出作品并被中國美術館、當地美術館、畫廊和個人收藏。出版有《王延青油畫作品集》《中國油畫二十家——王延青》《王延青人體素描集》《王延青畫集》《當代油畫三大家一靳尚誼
王延青 艾軒》等。2005年,王延青主創繪制完成了長206米、高2.5米的《蒙古歷史油畫長卷》在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蒙古歷史博物館永久陳列。
《等車》100×160cm 2014年
聞立鵬文摘
蒙古族畫家王延青近些年的藝術給人十分強烈的印象,《一代天驕》、《盛裝蒙古女》、《老牧民》、《牧馬人》及長達206米的《蒙古歷史油畫長卷》,個性鮮明,畫面氣勢宏偉,造型粗獷豪放,蒙古草原深沉、遼闊、壯麗的氣息撲面而來,使被太多平庸艷俗,照抄相片式的圖像污染已久的眼睛為之一亮,令人不能久久忘懷。
摘自2009年《時代的呼喚歷史的期許—讀美院第一屆油畫研修班作品的一些感想》聞立鵬(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油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小憩》130×115cm 2015年
賈方舟文摘
作為一名蒙古族后裔和在草原文化的孕育中成長起來的畫家,這種選擇是十分自然的。他由衷的熱愛大草原,熱愛生活在草原上的父老鄉親。這種質樸的鄉土情感在他的作品中自然的貫穿始終。他并不刻意追求什么,選擇的題材大多是草原生活中的常見景象,但也正是這樣一些平常生活景象才使人感到親切與親近,如同生活本身那樣純樸、自然,富于草原氣息。如他所說,“我所追求的,只是站在自己深愛的蒙古大草原上,力圖用畫筆去表達自己民族的北方氣質:古老、博大、粗獷、樸實、熱情、堅毅
……,用畫筆去解讀草原的歷史,去追憶草原的過去,去表訴草原的當代, 用畫筆去再現自己心中的‘蒙古人’”。
在表現手法上,王延青也同樣是順其自然,并不刻意追求什么。他從不耍花招,趕潮流,只是老老實實的畫,盡可能的畫到、畫夠,力求達到畫面的完整。但這種不刻意追求什么的結果,卻也在實際上達到一種“追求”:以寫實為基本面貌的質樸、自然、細膩與豐富。
《搏克世家》180×150cm 2015年
王延青在藝術上有一種他人少有的韌勁,正是這種韌勁,使他的創作水準一直處于上升趨勢。我曾于90年代對他創作的《八月的布里亞特》給予贊賞,認為是他當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人物刻畫細膩但不拘謹,造型富有力度但又畫得比較放松,對畫面的整體性處理以及情調的把握也俱佳,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充分反映出他的畫藝正走向日見成熟的新階段。近年從展覽上看到他的新作《盛裝蒙古女》、《博克王》、《巴特們》等,覺得又提升了一大步,從原有的一味地寫實中走出來,繪畫語言獨到,特點鮮明,形色光、筆觸與肌理的有機結合,使略帶裝飾趣味的平面化處理,簡約不簡單。人物造型考究,雖夸張但不變形,莊重優雅,充分展示了蒙古民族的人物特征和精神氣質,真正畫出了“自己心中的‘蒙古人’”。而在《錫林格勒草原七月》中,古老的草原風情令人耳目一新,充滿歡快、時尚的現代氣息。如果假以時日,相信王延青還會跨出新的堅實的步伐。如他的名字,藝術的青春必將得以延續。
摘自2011年7月《王延青畫集》序 賈方舟(中國著名美術評論家)
《聊》160×200cm 2015年
《那達慕一姐妹們》布面油畫 150×180cm 2015年
《牧歸》130cm×190cm 2017年
《套馬的漢子》180×150cm 2015年
《盛裝蒙古》160×140cm 2008年
《巴特們之二》200×180cm 2013年
《冬雪》130×130cm 2015年
《小歇》110×130cm 2018年
《小騎手》145×175cm 2017年
《喀爾喀蒙古女》布面油彩 90cm×110cm 2015年
《巴爾虎蒙古新娘》布面油彩 65×65cm 1997年
《巴爾虎蒙古女》90×110cm 2014年
《達里甘嘎蒙古女》布面油彩 110cm×90cm 2015年
《阿爾斯楞》110×90cm 2017年
《額吉納》布面油彩 110×90cm 2016年
《老巴圖》布面油彩 110cm×90cm 2019年
《巴特爾》布面油畫 110×90cm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