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shù)簡介
王洋,1958年生,安徽亳州人,畢業(yè)于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美術(shù)系。2000-2018年任無錫市書畫院院長、無錫美術(shù)館館長。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油畫學會藝委會委員,國家藝術(shù)基金評委專家?guī)鞂<遥K省藝術(shù)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庫專家,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無錫市第十二屆、第十三屆政協(xié)委員。2018年到齡退休后任無錫市書畫院名譽院長,太湖學院藝術(shù)學院客座教授。
作品《軍人·榮譽》入選紀念建軍65周年第八屆全軍美展(1992);《茫茫秋海泣如霞》入選第八屆全國美術(shù)作品展(1994);《記憶中的陣地》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版畫展(1996),被江蘇省美術(shù)館收藏;《井岡山紅軍軍工廠》入選紀念建軍70周年第九屆全軍美展(1997);《古運晨曦》入選上海世博會中國美術(shù)作品展覽(2010);《金秋》、《硝煙散盡》、《覓》、《張聞天》、《春雨》、《千千結(jié)》等在省展中獲獎。出版有《王洋油畫作品集》(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境由心造·無錫市書畫院美術(shù)作品選王洋卷》(西泠印社出版社)等。1995年在北京中國美術(shù)館舉辦個人油畫展,1998年赴歐洲6國進行藝術(shù)考察,2001年赴日本進行美術(shù)交流,2002年在美國紐約舉辦個人畫展,2003年赴中國臺灣省舉辦書畫交流展,2004年赴摩洛哥、突尼斯參加“中國北非文化江蘇文化周”美術(shù)展覽,2007年赴馬來西亞舉辦畫展,2008年赴韓國舉辦畫展,2010年赴加拿大舉辦“中加建交四十周年美術(shù)作品展”。中央電視臺、《美術(shù)》等國家級媒體和專業(yè)報刊對作者及作品做過報道和評價。
油畫《共和國的男子漢》
王洋的畫
文/葉建興
人民,油畫,把這二個詞放在一起說,似乎扯遠了。其實不然,任何藝術(shù)樣式除所謂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外,都具有人民性,有的直接反映人民,如梁曉聲的《人世間》有的間接反映人民所思、所想、所愛,如齊白石畫的蝦、大青菜、蟬甚至蚱蜢等。
油畫《青春年華》
王洋是軍旅畫家,家鄉(xiāng)在曹操故里,畫了許多鐵血青年軍人和金戈鐵馬的戰(zhàn)爭題材,因扎實的油畫功底和敏銳的思想,許多作品獲得贊揚自不待言。
我與王院長相交多年,感覺他語言不多,是一個專心做學問的畫家。擔任無錫畫院院長,在無錫工作生活多年,他走街穿巷,琢磨這座城,觀察這里的人們,真正融入這個城市。他把筆觸深入到無錫清名橋、惠山古鎮(zhèn)二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深入到蕩口、榮巷、周新、巡塘等大家熟悉的古村落,更深入到南泉、軍嶂、許舍和滸水里、嚴家橋、西倉老街的村里田頭,在那里了解鄉(xiāng)土史,支起畫界寫生,一坐一下午。他每日的晨卡就是一幅老村落、街巷口,天天不同,畫面小場景小,但連綴起來就是一幀宏大的畫卷。那夕陽下老宅門口的藤椅,你會猜老人去哪了?老村委的暖壺,墻上隱約、褪色的標語,揭示了上世紀的歷史信息。低矮的老宅下的助力車和蹦蹦跳跳的孩童,訴說著新舊時代的變遷……這些畫面是否撥弄著你心底最柔軟的部份,你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這是百姓生于斯長于斯的地方,這是這座城這方土的積淀與原色。
油畫《太湖船女》
油畫是大畫種,但王院長卻偏偏以小品的結(jié)構(gòu)來反映眾多古村古鎮(zhèn)古宅,小題材反映了大時代,小圖畫反映了人民的情懷與情思。
每年的文化遺產(chǎn)日剛剛過去,呈現(xiàn)在王院長筆下的這些畫面有的還看得見,有的已不復存在,有的正在逝去。但人們的生活情景與生活方式留下來了,懂油畫的可欣賞到王院長擅長的大筆觸卻刻劃岀你熟悉的生活細節(jié),而一般的市民則喜孜孜地在觀畫中引起共鳴與共情,這是藝術(shù)品人民性的質(zhì)樸體現(xiàn),這是很難做到的。
油畫《自畫像》
油畫《希冀和平》
油畫《檀香扇》
油畫《金秋》
油畫《佳縣香爐寺》
油畫《田野晚秋》
油畫《冬季彩云》
油畫《古運晨曦》
油畫《湖畔晚秋》
油畫《江南四月》
油畫《美麗的太湖大堤》
油畫《秋荷之三》
油畫《太湖冬日》
油畫《黿頭渚櫻花園》
油畫《傍晚的湖畔》
油畫《冬季太湖》
油畫《正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