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張英愛,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泰安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泰安市老年大學特聘教授。北京榮寶齋畫院郭石夫、陳保棣工作室畫家,我愛丹青(北京)聯保體系畫家,萬恒丹青(北京)書畫院簽約畫家。現就職于泰安日報社,為文產中心國山書院主任、副院長。
2011年12月,作品《荷塘日記》獲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當代花鳥畫展優秀獎(最高獎)并被收藏;
2011年5月,作品《荷塘深處是我家》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八屆全國工筆畫展并被收藏;
2013年5月,作品《錦秋佳音》獲中國美協主辦的“泰山之尊”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最高獎)并被收藏;
2013年,作品《染秋》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首屆八大山人全國花鳥畫展并被收藏;
2014年,作品《溪塘今古秋一色》獲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揚州2500周年城慶——丹青揚州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最高獎)并被收藏;
2012年8月,作品《荷花葉發好 孤鳥一聲幽》獲國家畫院舉辦的“荊浩杯”中國畫雙年展優秀獎(最高獎)并被收藏;
2013年8月,作品《溪塘今古秋一色》獲十藝節全國美展山東預選作品展優秀獎;
2014年,《溪塘今古秋一色》參加十二屆全國美展山東省展:2013年,作品獲第六屆全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優秀獎;
2017年,《荷塘秋色》入選中國畫學會主辦的“吉祥五臺山——中國畫藝術展”,并于2017年12月6日在山西五臺山佛教文化藝術村展出。
2019年8月3日,作品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暨榮寶齋畫院建院十五周年“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在北京炎黃藝術館展出并被收藏。
2019年9月23日,作品《家園》參加“我愛丹青第四屆全國中國畫展”,在北京尚鴻國際美術館展出并被收藏。
2019年9月26日,作品《春韻》參加“走進泰山”全國名家中國畫邀請展2020年5月,作品參加趵突泉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
2020年11月,作品參加在河南鄭州舉辦的“逸品坊全國名家邀請展”并全部售出。
2011年10月,荷花四條屏《舞荷、家園、清池、聽荷》獲全國第五屆花鳥畫展優秀獎;
2009年,花鳥畫《秋之舞》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山東省花鳥畫展;
繪畫作品曾被《美術報》、《書法報》、《國畫家》、《東方美術》等美術類專業刊物做專題介紹,泰安電視臺《品茶論道》專欄拍攝個人專輯播出,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北京榮寶齋畫院等國內外收藏家及美術館收藏。
《晴秋》170×90cm
女性視角下的柔美與雅致
文/劉靜逸
從女畫家張英愛近時期所創作的作品中,我們能明顯地發現一種潛在的改變和努力,那就是對以往那種注重形式構成,具有一定裝飾性花鳥畫風格的擺脫和突破,取而代之的是以一種女性獨有細膩的內在感受來表現對于外在世界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實現一種內在情感的真實表達。畫家能主動破除以往的繪畫藩籬,進行一種自覺性的創新,這無疑是畫家創作思想逐漸成熟起來的標志,從這一點來看,無疑,張英愛是一位具有藝術理想和追求的女畫家。
《春日尋芳》170×90cm
變與不變是畫家一種源自內心的藝術態度,決定了一個藝術家藝術之路能走多遠,藝術水平能達到一種什么樣的高度,更能體現出其藝術創造的能力,任何的固步自封和自以為是必定是藝術發展中最大的障礙,求新求變才是藝術保持生命活力和感染力的永恒定律。難能可貴的是畫家張英愛在繪畫求變創新的發展中,始終保持了一種孜孜追求的繪畫探索精神,進而把這種精神轉化為繪畫創作的動力,因此,張英愛現今的繪畫創作表現為一種多樣化的藝術嘗試,對于工筆花鳥、人物、冰雪畫、工寫結合等藝術題材、類型的廣泛涉獵,使之在不斷地融合創作中,繪畫思維變得異常活躍起來,繪畫的視野隨之開闊,繪畫語言技法的互通和借鑒,變得更加的自如和嫻熟,藝術形象也變得更加的唯美和自然真實。
《錦秋》170×90cm
工筆畫是女畫家張英愛最為擅長,也是最能體現其才情的,我們從中能切實地感受到那種女性的細膩和唯美的風致。工筆畫易工難精,得其形似易,得其神似難,得其內在的生機和氣韻更難,因為工筆畫里面包含了較多的用線、賦色的制作工序和技巧,在創作的過程中,很多人往往就會陷入一種機械地制作中,而在長期重復地制作過程中,往往僅客觀再現了形象的外在部分,而內在的神韻和畫家的主體情感體驗,卻在繁瑣的制作過程中而喪失殆盡。
《和諧家園》170×90cm
張英愛的工筆畫之所以能擺脫陷入一種徒得其形的繪畫泥沼,首先,得益于其深厚嫻熟的傳統功力,因為只有解決掉技法給畫家帶來的困擾,才能把繪畫的重心放在作品意蘊和主體情感的表達上。傳統從來不是現代工筆畫發展的桎梏,相反卻是無法回避和拋開的基礎,只有真正領悟和理解傳統的精髓和掌握傳統的技法,才能超越傳統的羈絆,進入一種得心應手的自由之境地,就這一點畫家張英愛顯然做得足夠好;其次,畫家張英愛的工筆畫能表現的如此生動和鮮活,最重要的不僅是因為其技法的嫻熟表達,而是其內心感受的深入和情感的真實,一切景語皆情語,情動于中而付諸繪畫表現,其情也深,其畫亦真。缺少感染力的繪畫往往都是因為畫家的情感投入不夠真實,因此古人謂:“畫者,心象也”;“夫畫者,從于心也”的言論就深刻地說明了這個道理。
《富貴呈祥》136×68cm
繪畫作為藝術家認識自然,溝通世界,表達自我的一種藝術方式,從來就是以一種獨立個體的形式來建構屬于自己的藝術表現方式,通過最終形成的藝術風格來顯現一種獨特的人格精神和表達一種內在的情感認同。正是如此,畫家張英愛在自己的繪畫世界里,以女畫家獨有的藝術視角和縝密心思,營造出一種形式上柔美和格調上雅致的畫風。
《盛世春光》136×68cm
品讀張英愛的作品,你會被一種無比細膩平靜的畫面情緒所抓住,那種滲透在一筆一色、一枝一葉中的飽滿而又內斂的情感狀態,使畫面彌漫著一種無比平靜而又自足的氣氛,淡遠而又悠長。女性畫家的體驗是獨特的,其視角敏銳而又細膩,花葉生長態勢的向背、禽鳥的動態變化,人物眼神的刻畫等,無不體現出女性觀察和表達特有的細致和細心;而線條的勾勒與穿插、婉轉與流暢;賦色的嚴謹與自然;物象質感的表現,尤其禽鳥羽毛質感的暈染更是體現出女性畫家一絲不茍的耐心和追求完美的心理訴求。
《麗日》136×68cm
在畫家張英愛的繪畫世界里,她用女性特有的感性、敏銳、細膩建構起一個屬于自己的柔美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有著唯美的意象、和諧的氣氛和內斂的情緒,沒有奇異的構圖、沒有炫目的色彩、沒有浮夸的形象,似乎一切都自然而然的存在在那里。那里沒有驚擾、沒有喧鬧,在心與物、情與景、自然與情感的默契融合中,透射出一種生命自我而又自足的靜觀。
《至臻芳華》136×68cm
純凈的畫面、平和的氣氛、內斂的情感,使我們在張英愛的繪畫作品中品味到一份典雅和精致,這種雅致,首先是來至于畫面所營構出的一種視覺上的唯美,從構圖到賦色,從形象塑造到意蘊傳達,都體現女性畫家特有的細膩和精致,給觀者帶來的是一種極其平靜而又溫暖的審美愉悅感;其次這種雅致也是畫家人格修養、藝術追求和人生態度等綜合因素物化在作品中的體現,畫如其人的文化修養映照,對傳統繪畫氣韻的堅持,對現實生活的熱愛等都無形地凝聚在作品中,成就繪畫一種內在的氣質,既清新脫俗,又不失生活氣息;既文雅精致又不矯揉做作,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和安靜。
《清芬異眾芳》136×68cm
對于繪畫藝術而言,這是個喧囂的時代,急功近利的粗制濫造,自吹自擂的炒作標榜大行其道,獨立地思考與安靜的創作似乎成為了一種奢求。在這樣的藝術時代環境中,女畫家張英愛還能保持一份淡然,尋求繪畫上的突破與創新,這無疑是一種難得藝術精神。好在是!最終一切都以作品來說話,張英愛的作品就象她所描繪的那位讀書少女一樣,靜靜地就在那里,不事張揚地散發出應有的藝術魅力。
《盛世春光》90×90cm
張英愛多年來癡心于繪畫,勤耕不輟,收獲頗豐,她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泰安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榮寶齋畫院郭石夫工作室畫家,北京“我愛丹青”文化傳媒公司聯保體系簽約畫家等。
《清韻》
張英愛作品也多次參加全國性的展覽并獲獎,藝術成果及作品在《美術報》、《國畫家》、《書法報》、《東方美術》等專業刊物上做專題介紹,泰安電視臺《品茶論道》專欄拍攝個人專輯播出,作品被北京榮寶齋畫院等美術機構及國內外收藏家收藏。
“看是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每一個人的藝術道路都充滿了夢想與快樂,心血與汗水,我們唯愿女畫家張英愛在今后的藝術發展中,能保持住一份真實真誠的藝術品質,在繪畫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和諧》直徑50cm
《伉儷情深》直徑60cm
《鴻運圖》68cm
《水月觀音》90×80cm
《觀音菩薩》136×68cm
《溪塘今古秋一色》240×20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