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王培昆,現居北京。職業畫家。
這幾年王培昆常來洗心禪寺,偶爾小住幾日,在方丈樓畫國畫,所以印象深刻。
現在他囑我為他寫序,還真有幾分為難。我雖好書畫,然而全無師承,任性胡為而己,理論更談不上。如此,只有揚長避短,從“禪”談起,請教于諸方。
禪這個不是東西的東西,對中國人的文化思想影響真是深遠,不言其它,僅詩書畫印方面,自從有了禪,中國人就從寫實主義走向了浪漫主義,其實是一種空靈,不再拘泥于現實。
以王維為例,“行止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這種空靈與悠遠以前是沒在的。后來詩畫陣營領軍的和尚們,如八大、石濤無以不是以詩畫表禪!表什么禪?禪意與禪境!
什么是禪意?首先是空靈!要詩畫空靈,作家先要空靈!心中塞滿名利,怎么可以空靈?去名去利談何易矣!如寺前放生池,一池水濁,從魚皆染……
三十年經濟熱夢,書畫界已經是人滿為患,被擠得水泄不通了。官人商人也濫側其中,將本來斯文,本來清平的書畫界搞得黑白不分。這會成為歷史的笑柄,時下人們是看不清的。這沒在標準,沒有羞恥的時代,怎一個“亂”字了得!
王培昆是跳出名利二字的“癡子”。我雖不相面,但我會看人。他在廟里能住得住就是一證。
他酷愛書畫自不必說,關鍵在于奈得住寂寞如和尚一般,實屬不易。這首先從其筆畫功夫說起。一招一式有出處,心不燥,氣不浮,意在筆先,故線條沉著,來去交待清楚。靜也,入道之初門。
其次,空也。空,并不是什么都沒有,而是語到極簡,惜墨如金之謂也。我們在培昆的羅漢們身上看到了。如此以來,羅漢們才以“無我”“空”的狀態呈現在我們面前了。羅漢的精神面貌被展現出來。古人云:知人知面不知心,畫虎畫皮難畫骨。羅漢的骨也是不好畫的。他們將佛畫成神偶,全然千佛一面,將觀音畫成娘娘,全然沒有慈悲。將羅漢畫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肥胖癥人群,全然沒有羅漢的解脫狀。乃至造像,總是從骨子里透露出要經營的樣子……這怎么傳世呢!?不過,烏鴉落在豬背上,大家一樣,誰也別嫌誰黑。俗人俗心,畫品不俗難啊!
時人自己癡狂,還以為別人癡狂。每字畫,滿紙滿滿蕩蕩,生怕別人看不懂,將讀者當成傻子,其實,不會演戲的未必不會看戲,行行如此。
只有對禪門之空有所領悟的人,才會留白留得恰到好處。
禪的最大的特點與法要還不在空字上,而在悟字上,一個悟字好生了得!培昆是有悟性的。悟性表現在筆觸、構圖、用色幾個方面,這幾個方面呈現出禪境是畫外有韻。
以培昆的山水畫為例,他沒有濃墨重彩,而是勾勒與淡抺,遠山近水,人物草木便以“和”的狀態呈現出來。這是禪境,禪境不是一種理論,而是融化的狀態。畫與紙融,人與境融,混然天成。在畫外有一種理想,這種理想超越現實。我們為什么喜歡畫,因為它超越現實,給人一理想的安慰!
培昆為什么叫我寫序?
想來,他認準我懂禪,其實,我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是清凈、不爭、無求。那么好吧,你認為消極也好,保守也罷,隱忍也行,反正人與畫的品位在于狀態,狀態不好,價再高,位置再顯赫,心身,人與畫品也是分離的。對立與分離的狀態是不好的。如秦檜寫得一手好字,知道的人甚少。人品不高,作品貶值。
言為心聲,字為心畫也。畫家須志在山林,胸中有千山萬壑,然后筆下風云自然。如若滿腦子技法人事,挖空心思經營自己,其作品必然惡俗、甜軟。
至此,不得不說一下傳統文化的修養問題。書畫是傳統文化的載體,不但呈現作者的心性功夫,也表現其文化素養。古來大家對于儒釋道三家以及詩詞歌賦皆可信手拈來,或題詩或落款或題畫名皆有點晴之妙,而今人因胸無點墨題記往往俗不可耐。
心性功夫不獨對士大夫而言,棋琴書畫無以例外。
本煥和尚與一誠和尚的字,透露出窮苦孩子的勤,字后面隱藏的卻是一個信仰者的安靜、清凈、入定。如果依照字畫論,自不入流,但以品位而言,決不在書畫家之下。
培昆有這個意思,面對這五欲紅塵,他力參本心,以禪入畫,以畫表禪,我期待他人書俱老。不過禪是不封頂的,如道一樣,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所謂:向上一路,千圣莫傳。
妙華
2016年12月15日彌陀圣誕于洗心禪寺
作品圖
作品圖
作品圖
作品圖
作品圖
作品圖
作品圖
作品圖
作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