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鵝系列之二》四尺整張2023年 紙本水墨
在當代藝術多元共生的格局中,徐青峰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交融碰撞里行進的水墨藝術探索,導入現代的藝術思維與視覺經驗,強化水墨媒介和表現方式的獨特性,以水墨將形與神的重構轉譯成當代繪畫語言,將水墨繪畫推向新的當代藝術層面,為觀者呈現出一個既飽含傳統底蘊又洋溢時代氣息的藝術語境。
《黑天鵝系列之四十三》四尺斗方2024年 紙本水墨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浪潮席卷而來,新的文化思潮、藝術觀念等對水墨畫形成巨大沖擊。以油畫創作蜚聲藝壇的徐青峰,他的學院畢業創作獲得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藝術水準和創作潛力,在學生時代即引起中國畫界的高度關注。隨后徐青峰在油畫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不僅成為中國寫實畫派的代表藝術家之一,創作出一批在中國畫壇獲得高度認可的佳作。他在擔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副院長后,徐青峰偶然的機會嘗試進行水墨繪畫創作,本為看似不經意的無心之作,卻隱含著他嘗試以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性,探索寫實油畫與中國傳統文化銜接的可能,折射出他對當代藝術的深刻思考。
《黑天鵝系列之二十二》四尺斗方2024年 紙本水墨
徐青峰在新觀念的驅動下的水墨創作,以抒放的姿態,重視在人文關懷中思考筆墨的發展,在筆墨發展中建立人文關懷。徐青峰的風景人物水墨畫,彌漫著繁華褪盡的樸素與寧靜,他的人物肖像創作沒有固定的程式、筆法皴法的束縛,作品的精神境界和畫外之意,嬗變成精神的詩性表達,成為徐青峰個人“心象”的再現。水墨作品《轉經的艾勞》透露出徐青峰對質樸繪畫風格的追懷,傾注他飽滿情緒。西藏風光的場景充滿濃濃的生活氣息,藏族同胞艾勞手持法器,晴朗的陽光響亮地照在他雪白的襯衫上,藏民魁梧的身樣、松弛的肢體語言,恰恰成為最能打動觀者的內心的姿態,充滿鐵漢柔情的詩意。徐青峰從生活點滴中發掘美感,將深藏于意識深處的價值觀念,以寫實的書法,融入寫意、象征的藝術方式呈現出來,由此他的水墨作品意蘊深厚,給人一種超自然、超感官的體驗,讓觀者仿佛能感受到他眼前和心里的一切,聽見了生命歡快的歌唱,驚艷了時光,溫柔了歲月。他將筆墨、色彩賦予滋養真性、超脫世情、安身立命的因子,通過繪畫達成理想人格的精神構建,在“天與人”“心與物”“文與質”等相輔相成的理念中,演繹情與景融、思與境諧、神與物游的境界,營造和諧交融的深遠意境,因此,徐青峰的水墨作品帶給人們更多的是心靈的慰藉、審美的愉悅與身心的陶冶,有助于人們平和面對精神困惑和現實生活的奔波,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宇宙萬物的和諧共生。
《黑天鵝系列之三十九》四尺斗方2024年 紙本水墨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
,畫重在在神似,本質都是在于對作品的生命力與風骨的重視和關注。徐青峰深諳筆墨的重要,他認為筆墨不僅是技巧、語言,更是文化、精神與人性的映現,他努力將筆墨的意義有效表達出來,以此完成對氣與神的追求。他的水墨作品中,筆墨不僅僅是描繪物象的工具,更是表達中國悠遠文化和中國人精神情感內涵的載體。徐青峰筆下的水墨黑白人物肖像畫,水墨與宣紙的互滲、暈染,筆痕、飛白等相互融合,建構了與徐青峰心靈碰撞產生的
“跡畫”,通透干凈,高妙自然,打破傳統水墨表現題材與形式固有邊界,始終遵循著天人合一的中國藝術追求。他創作的生宣水墨作品《錢學森像》,通過獨有細膩的筆觸和單純的水墨暈染,將錢學森堅毅、隱忍、豪邁的人格特征描繪得栩栩如生,他擺脫了傳統水墨經驗、圖式的局限,用水墨表現人物的毛發質感,甚至皮膚下的溫度,透出飄逸與厚重、沉靜與雄渾,甚至柔軟與堅硬的視覺體驗,筆墨的程序性、空間的二維特點以及“有規律而無定法”的規則,都得以在“法無定法”“不似之似”與“熟后生”的筆墨演繹中煥發神采,表現出經典敘述的風格。徐青峰獨特的筆墨語言向世人描繪中國各歷史階段層出不窮的人物形象,講述中國故事,彰顯中國精神與中國氣派,重構筆墨新意趣,成就筆墨新氣象。無論觀者年老或者年輕,國人還是外國人,站在徐青峰的畫作前,周邊的聲音仿佛都隱去了,透過他的水墨肖像作品,仿佛聽到另一種呼喊從歷史深處傳來,很容易讓我們回顧或追憶這些已經故去歷史人物的過往,銘記那段激情澎湃的歷史。徐青峰以藝術家的正直、敏銳和家國情懷,以及高超的藝術表現技巧和獨有的藝術表現,對人性進行深度追問,讓水墨藝術具備了另外一種跨文化交流的可能。
《黑天鵝系列之三十七》四尺斗方2024年 紙本水墨
新時代背景下,如何讓具有悠久歷史的水墨畫在借鑒先進文化的同時,實現新的發展,成為當代畫家面臨的重大課題。徐青峰的作品正是對這一課題的積極回應,
藝術家的創作離不開他所處的社會環境,而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能把握住時代精神和時代風貌,徐青峰的水墨畫正是探索怎么能夠更好地走向當代,體現更大的文化視野,從而追求更加寬闊雄渾的水墨意韻。在徐青峰看來,水墨畫的發展需立足傳統核心要義,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吸納各種文化營養,用創造性的筆墨語言表達內心情懷。在《天鵝》系列作品中,徐青峰借鑒水彩、國畫等各種藝術形式和觀念,吸收新的表現元素和手段,用獨特的筆墨語言描繪中國圖景,講述中國故事,彰顯中國精神與氣派。徐青峰筆下的天鵝,單純的水墨描摹出如錦緞的羽毛,姿態優美的天鵝在水上相互偎依,私密呢喃,還有帶著小天鵝悠閑游戲,徐青峰以傳統國畫創作中的“計白當黑”理念,作品中空白處充滿無限想象力的妙趣,鋪滿色彩的倒影,反襯著純粹的黑白主體,作品不僅工于信心描摹,更有潑墨潑彩,在具象與抽象、形與形而上的內涵作出新的探索,意境兼具屈原的纏綿悱惻與莊子的超曠空靈,深入描繪生物的核心,又能超越表象,達到“超以象外”的境界,我們能感受到生命的陽光與歡快,他用筆觸描繪出色彩斑斕的世界,體現了文化自信與開放創新的緊密聯系,表達當下人們生活及其精神變遷,以及對外部世界的思考和體驗,隱現著重構筆墨新意趣,成就筆墨新氣象,讓水墨畫在當代語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實現人與物質世界在精神層面的融合,反映時代的變遷。
《黑天鵝系列之三十四》四尺斗方2024年 紙本水墨
徐青峰在水墨藝術領域的探索,雖是他的專業繪畫領域的“余事”,卻是敏銳而前衛的,在抒放與隱秘之間,他以形寫神,描繪出表現性的、超級版本的“像”,包含冷暖自知的人生體驗、莫逆于心的硯邊心語、可以托起人性的高度、直面和承荷歲月的悲欣。他始終拒絕被世俗收編,呈現出多維度探索的印跡。他的作品融合中西、關照時代、注重人文、堅守筆墨,替古人做古人無法做到的探索,為水墨畫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啟示。徐青峰致力于在傳統與當代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為我們的靈魂尋得一處靈修的妙境,去感知和體驗超然外物的蓬勃生命力,讓觀者在他的水墨世界中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當代藝術的活力,也為后來的藝術家們開拓出一條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的藝術之道。
《錢學森像》四尺斗方2020年 紙本水墨
《我靜靜地喘息》徐青峰 布面油畫114×146cm 1994年
《轉經的艾勞》 紙本水墨 43×43CM 2017年
徐青峰
山東藝術學院院長
山東省文聯主席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
國家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文化和旅游部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副院長
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文聯第十一屆委員
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重大題材藝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寫實畫派成員
教育部全國研究生教育評估專家庫專家
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副會長
山東省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