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2-06-01 15:42:55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有這樣一種說法,人類為了適應殘酷的自然并生存下來,向動物學習了許多生存技巧,而這些技巧后來成為了人類的體育活動。
漫步在第5屆城運會主會場長沙賀龍體育中心前的廣場上,你會看到一組青銅雕塑。這組名為“人與自然”的系列雕塑,以一位運動員與一種動物相類比的形式,展現了體育運動來源于自然這一獨特的理念。這組獨特的雕塑,是長沙市委特意為城運會而立起的,而能從諸多投標者中脫穎而出的正是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著名雕塑家黎明教授的設計。為此,記者特意采訪了這位雕塑大師。
訪問自然是先從這一組雕塑的誕生說起。說來也巧,黎教授本就是一名體育愛好者,但在觀賞體育比賽時,他還是脫離不了自己的“職業病”,總是留意運動員在比賽中力與美結合的動作。久而久之,黎教授形成了一個意念:“人類最完美的體育動作,都能從動物身上找到影子,人類在進行體育鍛煉中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為了把這個概念轉化成現實,黎教授反復比較了運動員與動物的姿勢,人向獵豹學習爆發力、人向馬學習耐力、人向梅花鹿學習跳躍和人向海豚學習在水中暢泳這4組雕塑已經逐漸成形。剛好在這個時候,他得知長沙市政府正在征集城運會的雕塑作品,就把自己多年來的想法畫成了圖樣。
這一新穎的設計理念打動了所有的評委,但長沙市政府卻希望能再多設計兩座雕塑讓整個系列更加豐滿,更能體現長沙的特色。“在‘舞’這個主題中,我選擇了劉璇這位長沙籍著名體操運動員作為人物創作的原型,她身上穿的體操服上也印有長沙的市花芙蓉花。”而在設計另一座名為“搏”的雕塑中,卻出現了兩大問題。黎明說,“我首先確立了以拳擊作為主題,卻找不到相關的動物。后來請教了體育學院的老師們才知道,原來拳擊運動員的入門第一課就是從熊的掌擊中轉化過來的,我才確定用熊來做比照。設計方案出來以后,又有人提議讓人與熊對打來增加雕塑的可觀性,這也是我堅決反對的,因為雕塑的中心是人與自然的統一而非對立。”經過多番的修改,雕塑成了今天所見到的——選手跟在熊身后學習揮拳。
確立主題只是第一步,如何通過雕塑去表達作者的意念才更為重要。在這組作品中,黎教授巧妙地把西方雕塑中的寫實和中國國畫的寫意結合在一起。“在塑造運動員的身體比例和動作時,我都是嚴格按照體育運動中實際的畫面來創作,并選取該項運動中最頂尖的選手和他們的經典動作作為模型。”仔細比較雕塑中的人物,雖然短跑運動員和長跑運動員都是黑人的身形,但還是能分辨出長跑運動員相對瘦小的身材。這就是寫實。而在表現力量與神韻的時候,黎教授又采取了另一種方式,他在青銅色的雕塑上,通過把某些部分磨出金光,增強了肌肉的力量感;又在雕塑上打出一個個小洞,利用明暗對比來表現豹和鹿身上的斑點。這種中西理念的碰撞,迸發出奇妙的火花。
在開幕式前,記者在廣場上碰到許多與雕塑合影的市民,他們都對這組雕塑表示好奇與欣賞。過往的體育雕塑大多是兩種類型,要么是如實地反映一組體育場景,要么是用抽象的線條體現運動的本質,但市民認為前者過于保守后者太過深奧,而“人與自然”系列即看得懂也容易明白作者的意念,所以大家都很喜歡,而這些正是黎教授想要的:“只要大家能夠欣賞這組雕塑,并能從中想到些什么,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