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2-06-02 08:40:16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曾成鋼,(1960.11—)浙江平陽人。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2008年11月5日,中國姿態·首屆中國雕塑大展溫州站開幕式在溫州萬和豪生酒店舉行。一夜之間,酒店變成了藝術的天堂:從廳堂到角落,從過道到綠化帶,到處置放雕塑作品。清晨的微風中,作為本次展覽的組委會主任,曾成鋼一襲黑色唐裝,面帶微笑,向觀眾們介紹各個雕塑作品的意義和內涵。人群中不時傳來低語:“曾成鋼,平陽人呢……”
學成妙手奪天工
出生于平陽鰲江鎮的曾成鋼父親是個漁民,母親是個紡織工人。壯麗的鰲江潮,秀美的江南水鄉,賦予曾成鋼敏銳的藝術觸感。恢復高考后,18歲的曾成鋼考取了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雕塑系第一屆大學生。畢業后經過不懈努力,又考取了中國美院的研究生,從此真正步入雕塑藝術殿堂。1989年,他的作品《鑒湖三俠》獲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金獎和劉開渠雕塑藝術基金獎,同時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這時,他研究生還沒畢業。此后,他的創作日臻成熟,作品也日臻完美。泥巴、鐵絲架、不銹鋼等等材料在他的手中,以各種藝術的姿態抒寫著生活場景和歷史人物。
“一個好的藝術家,既應該堅持自己明確的藝術道路,同時又要不斷地反思和否定自己已有的藝術創作,在否定中求得藝術問題的深化。”這些年來,曾成鋼不斷地思索著中國當前藝術的發展方向,同時做出各種嘗試。首屆中國雕塑大展上的扛鼎之作《蓮說》就是曾成鋼在雕塑藝術道路上的新嘗試:蓮蓬敞開,一顆顆圓潤飽滿的蓮子向人們訴說著蓮花敗謝之后,生命是如何孕育的,不銹鋼材質賦予整個作品一種透亮和澄澈的視覺,不僅給人們帶來新鮮感,還感受到生命的純凈和圣潔……
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社會人,曾成鋼以自己的藝術才華為依托,積極傳播雕塑藝術和文化。“雕塑藝術是民族精神孵化和載體的象征,當代的中國雕塑藝術必將肩負著偉大的命題和使命努力前行……藝術發展需要依托平臺,舉辦展覽,是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到雕塑藝術的魅力”。曾成鋼在奉獻著自己的創作才華同時,還培育了許多雕塑業界的高材生,并多次作為主要策劃人組織舉辦雕塑展覽,把雕塑藝術之美撒向廣闊的天地。
卅年長情系桑梓
把這次雕塑大展的首站定在溫州,把雕塑展的區域主題定位“游子情·溫州行”,除了推廣雕塑藝術外,還蘊藏著曾成鋼對家鄉的無限熱愛和深厚寄望。
當他挾著一身榮譽、站在中國雕塑藝術頂峰回望時,他堅定地說:“我是平陽人,我熱愛平陽這塊土地,我希望能給溫州,給家鄉平陽帶來更多的藝術發展契機……”30年的異國他鄉生活,曾成鋼不論多忙,總是要求自己每年回家鄉看一看。
這些年來家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曾成鋼看在眼里,心頭卻是喜憂摻半:“經濟發展當然是好事,但江南水鄉的很多景觀都消失了,這讓我想到對平陽傳統文化的繼承問題。平陽歷史悠久,地上的、地下的、物質的、非物質的,都是寶貝。”雖說傳統景觀的消失是每個國家經濟發展中必然出現的現象,但保護和繼承仍然應該成為當前文化發展的主題之一。談及黨中央提出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求和近年來平陽縣委、縣政府加強文化保護發展工作,曾成鋼認為這非常及時,并希望有關部門繼續致力于這方面的工作。
每個城市都必須有自身的文化依托,要怎么發展家鄉的文化藝術,曾成鋼認為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徑。孩子是未來,提高孩子的文化修養,就是埋下文化的種子。除了課堂教育之外,社會和家庭還應該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文化熏陶和學習平臺。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