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2-06-04 16:17:21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對話:許鴻飛與阿比奧拉•阿基杜拉作品展》10月28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行。這一回,許鴻飛不是一個人在搞藝術。《對話》是他和美籍尼日利亞綜合藝術家阿基杜拉的聯合展。也許是機緣巧合,在廣州旅行的阿基杜拉經藝術界的朋友介紹看到許鴻飛的作品后,與許鴻飛產生了共鳴,決定留下來與許鴻飛一起合作。大約半年后,他們一起創作了一批作品,并且有了這個展覽。
親切是誘人的藝術力量
這些年,許鴻飛是少有的不斷舉辦展覽的活躍藝術家。他的雕塑作品眾所周知的是“肥女人”系列,肥作為一種美,被他挖掘、創造和推出。這次雕塑展,許鴻飛延續了肥女人的肥美和動感,拓展了題材的空間。肥的人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不靈動的,但許鴻飛卻可以把身輕如燕和豐乳肥臀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健康而渾然的女性,她們看起來是那么的敏捷而又憨厚多姿,折射出生命飽滿的光芒。藝術就是這樣,它把看起來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而且讓你感受到事物或許原來是這樣的。不知是否跟亞運會在廣州舉行有關,還是一種巧合,許鴻飛這次展出的作品中,就有一組運動狀態中的人物,她們騎馬擊鞠,飛身打網球,轉身打棒球,信似閑庭散步的舉重等等,把肥胖型運動員矯健、性感、活力的一面表現出來。一件作品要有自身的生命力才能釋放被扼制的部分,使作品的內涵和獨立性再現在材料之外。這些光著腳的女運動員,她們生命的美感已超越了運動,成為容光煥發的女性,成為歡娛的身體,如此就成為親切。親切是最誘人的藝術力量。
顯然,許鴻飛沒有去解釋什么,他也不追求意義的象征,他只想把自己感受到的生命精髓雕刻進肥女性的時光中,讓她們凸現出傳統的美感和真實的心境。很多時候,作品說得越少越能打動人,越能給人帶來審美的愉悅。在處理運動中的肥女人時,許鴻飛或抓住生猛的瞬間,或生活的意趣,或從另一個側面來表達。比如表現舉重運動員,許鴻飛就沒有去設計一個蹲著馬步、吃力舉重的動作,他捕捉到肥女性搬動器材的動作,把一個肥女性的力張揚出來。《春天的故事》是一個肥女人和三個女孩玩杠桿的場景,一邊是青春飛揚的美,一邊是飽含汁液的生命,這樣的美當然是春天動人的姿態。除了強烈的對比感,作品還透露出輕松詼諧的情調。許鴻飛總是讓自己作品中的人物遠離女權主義者的犀利,她們只是一味地享用沛然的生命,仿佛擁有不需言說的快意。
雕塑大師羅丹曾經雕刻過一件作品《吻》。《吻》把一對愛戀中的青年男女的動態異常靈動地呈現出來,線條的流動把人物內心的幸福和激情帶給每一個觀眾。這一次,許鴻飛也雕塑了一件作品《吻》。不同的是,許鴻飛定格的是舞臺上男舞者托舉女舞者深情一吻的瞬間。男舞者氣質健朗,他有力的托舉凝聚成一種愛的力量,而女孩張開的手臂仿佛天使飛來一吻。從這件作品中,我看到許鴻飛在做一些轉變。轉變對一個雕塑家來說是需要的,就像他這次與美籍雕塑家阿基杜拉合作一樣,總有潛移默化的轉變。
藝術沒有國界和異鄉
藝術是一種緣分。早在2008年,美籍尼日利亞人阿比奧拉•阿基杜拉與許鴻飛的緣分已埋下伏筆。阿基杜拉9歲學藝,他掌握了從人體素描、解剖、肖像到雕塑等制作精湛技藝。他的作品有詩歌與音樂的美感,也富于神秘的光環。2010年,阿基杜拉到廣州來,經人介紹去見許鴻飛,在許鴻飛的石磨坊,他看到一件作品,跟2008年他在瑞士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擔任評委看到的一樣。后來他才知道,他在瑞士看到的作品就出自許鴻飛之手。他一下就動了心,預感到自己在東方找到了知音。許鴻飛也聽聞過阿基杜拉為奧巴馬做雕塑的事,有藝術家自遠方來尋求藝術交流之道,正合他的意。
阿基杜拉在廣州石磨坊的這批作品是以運動為題材的,多種運動項目在他的手中顯得陌生又富于內在的風骨。他的這些作品展現了人人都渴望擁有的活力和激情。他用不銹鋼做的《馬球》是一件令人贊嘆的作品。飛騰的馬蹄揚起,隨風的鬃毛和馬尾給人馳騁的美感,而打馬球的騎者,那份自信、堅定和瀟灑之態呼之欲出,給人明快的質感和整體性的生命感。當我看到他的《生活不是一場馬拉松》時,我一下子就抓到速度,感受到生活就是奔跑,生命就是跨越一切障礙,達到生命的和諧和完整。造型對阿基杜拉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他對材料的運用可謂得心應手。那結實的形體、人物的姿態和不銹鋼材料的處理,無不表明雕塑家對運動狀態中的人傾盡了熱情。那一條條不銹鋼一如人的筋絡,有血性,而不是冰冷的。我相信,沒有內心強大的力量是很難生長這樣的作品的。他的《信仰的翅膀》也是一件充滿希望的作品,騰空的雙腿,向后張開的雙臂和飛揚的頭發一起構成一個動感的造型,而挺起的胸膛讓人感受到對生命之美是所向無敵的,一如圣潔的信仰讓我們激情滿懷。
《我們都是相互關聯的》是阿基杜拉在廣州收獲的一件抽象作品。這是一件木雕,雕塑家把一群人有秩序地連接起來,他們或凹凸有致,或大小不一,或錯落不對稱,他們各有自己的造型和特點,他們一起構成流動的線條和運動的美感。這件作品體現了奧林匹克的運動精神,又不僅僅是體育。人不能獨立于社會之外,人需要相互關愛才可以生活得更好。就像我們與自然的關系:我們是一體的,我們要珍視彼此,從而超越此刻。
藝術沒有國界,藝術也沒有異鄉。在廣州,阿基杜拉完成了自己在途中的作品。真正的藝術家都是在途中完成自己。
藝術合作與對話的回響
惺惺相惜的合作總是愉悅的,也是值得銘記的。多年之后,也許兩位雕塑家會想起在廣州石磨坊合作的日子。跟其他人相見不同的是,許鴻飛和阿基杜拉最大的幸運是他們一起完成了兩件作品,這是兩國藝術家友誼的見證,也是他們藝術才華的結晶。《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他們合作的第一件作品,雕塑的是羅密歐半跪脫帽手持玫瑰向朱麗葉求婚的場景。許鴻飛用肥胖的文化符號塑造了朱麗葉幸福又害羞的表情。在這個作品中,他們并沒有遷就對方,而是從自己的藝術特點出發完成了這件作品。另一件合作的作品是《醉》,一個男孩手持吉他,彈響內心的旋律,肥女孩聞樂起舞,陶醉在愛的河流里。飄逸出來的彩帶是動感、是云彩、是流淌的夢。瘦男孩依然由阿基杜拉來完成,肥女孩讓人一眼認出那就是許鴻飛的拿手好戲,但如果你不知情,你還以為是一個人完成的呢。藝術是有趣的,阿基杜拉的肥和許鴻飛的瘦一起構成詼諧的一對。許鴻飛他們還給阿基杜拉取了一個好玩的中文名字“錢大有”,阿基杜拉也就入鄉隨俗地接受了。他們就這樣進行一場時而詼諧、時而嚴肅、時而認真的對話。作為雕塑家他們既用行動來對話,也用心靈來對話。這樣的對話剛剛開始,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許阿基杜拉會創造出東方風格的雕塑作品,而許鴻飛的作品也會呈現出異國的情調。
不知為何,我總會想起羅丹在巴黎葡萄園街14號的工作室,那是羅丹誕生偉大作品的地方。雖然廣州的石磨坊不能與葡萄園街14號相提并論,但這里的歲月同樣是值得回味的,有浪漫的回響,就像那些美,總在出其不意之時出現。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