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2-06-05 15:13:15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對于藝術的理解與介入以及由于各不同的理解和介入,必然造就了藝術家的不同的藝術觀念和創作形態。藝術家的創作也總是與自身的生活、情感經歷以及社會和文化的身份等因素有著內在的關系。然而無論如何,藝術作品中所顯現的形式上和情感上的美的因素與品格,卻必須是自由自在的,是發乎于作者內心的認同和需要的。
我們在賞析王小慧的許多作品的過程中,正是體驗到了那份屬于她自己及該時代所具有的藝術美的氣質和品性。應該說,王小蕙是一位多才而多產的雕塑家,并使傳統架上雕塑步入社會公共空間的藝術實驗者,尤其是以其知識型的女性雕塑家的藝術見識,創作出了許多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和感動的現代雕塑作品。這無論是是她的《美甲系列》《喜洋洋》《青花系列》《呵護人生》《香薰系列》《天馳作》《過天橋》《它們需要克隆》等展示于室內外的不同題材和觀念的作品,還是運用不同材質塑造的人物系列作品(如《倩影》《永遠美麗》《秋韻》《閨秀》《紅河谷》《花木人生》等)都集中地顯現出作者對于人、人生的哲理的思索和對人間之美的形態和理念的關切與褒揚。在許多反映與女性情素及情節的相關作品中,使觀者能夠通過作品的形式元素和文化符號透析作者的文化態度和審美理想。特別是其中蘊涵的作者所持有的知識女性身份的文化視野、情感喜好及視覺美學的價值尺度,這些都并非趨同或順從于男性社會或傳統的精英文化的價值理念及審美的好惡;亦非簡單地跟隨大眾文化及商業文化中的流行趣味,而是以作者自身的心理體驗和藝術感悟去率真而自由的表現。客觀上看,她的作品的美學意味和文化旨趣,跨越了傳統與現代、西方與東方、男性與女性以及裝飾性與表現性(以及實驗性)的藩籬,而更多的是她自身對“美’以及對當代人的生活和社會文化問題的敏感。
在我的有限的觀察和理解中,王小蕙許多作品中的題材元素、觀念元素、形式元素、材料元素及制作元素,均從不同的角度顯露出她對當代雕塑形式語言和美學問題的執著的探詢與試驗,也自然浸透著她不斷的吸收、選擇與融變的意志與毅力。她的作品屬于專業藝術的圈子,也屬于當代大眾社會,此間并沒有截然分割的鴻溝。直率的說,她的許多作品中具有艷而不俗、甜而不膩、細而不碎的藝術氣質,這都依賴于藝術家的綜合修養和能力的調適與把控,并需要作者使傳統架上雕塑及裝飾性雕塑走向戶外公共空間—接受當代多元社會的審視的突破性跨越的能力和勇氣。在她的另外的一些看似“雕塑小品”形式的人物系列中,可以見出簡約、率真,大氣而具有幽默感的特征。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人物與潛在的情節中透出了作者對于文化生態及人的命運與理想的真切的關注和尊重。
另一個使我注意到的情形是,在王小蕙的《青花系列》及參加“和而不同”雕塑展的《倩影》永遠美麗》等作品中,明顯在形體的處理上具有凝練、變形、含蓄及婉約的特點,這不禁使我聯想到20世紀初西方現代主義雕塑家阿契本斯、利普希茨、布朗庫希、莫迪格里阿尼等人的現代雕塑語言中的某些視覺元素,但更使我感覺到中國漢唐以來人物雕塑及民間藝術中特有的夸張、簡約而生動的氣韻。中西古今的藝術歷史畢竟可以給當代藝術創作提供多樣的經驗和營養、然而,一切藝術作品的基本價值與魅力,仍然在于展現出藝術家所發現和展示的獨特的藝術語言及精神的光華,而王小蕙的雕塑作品(包括裝置性的作品)便具備了這種屬于她個人的類型化、風格化的語言特征,并顯示了她善于吸納眾多藝術養分而豐富自我語言的智慧與能力。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