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許江2012-06-11 16:07:53 來源:《杭州日報》
本期《文化風情》邀約的嘉賓是中國美院院長、我國著名油畫藝術家許江。在主持人明青眼里,她從許江身上看到了一位當代藝術家和人文學者應有的魅力和擔當。節目將于今晚22:10在西湖明珠頻道播出。
談到蔡元培和林風眠兩位前輩73年前選址西湖創立“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許江先生感慨萬分。他說,這片湖山蘊藏著千年人文的傳承和積淀,它是鮮活的傳統、生動的博物館,靜水深流的西湖里涌動著中國文人骨子里頭最深刻的基因。在整個訪談中,許江先生不斷提到湖山精神和“一萬”精神:即對西湖的一往情深和對歷史、對家國的萬般無奈。湖山精神和“一萬”精神中所蘊含的人文擔當和家國情懷都離不開西湖這一片山水望境。
在中國美院象山校區的設計上,他就非常強調所有的建筑物圍繞著那座青山來蓋,然后通過門窗、走廊形成不同的界面,讓同學們朝朝暮暮
遠望青山,感受山林之氣。那個山林有一種高貴的漠然,年年歲歲、春秋冬夏我們會感受到我們和它之間的那種濃厚的牽連。于是,我們人會被山水而山水化。在那個山水的深處,在那個青山的深處,有一種遙遠的自己。這才是教育、真正的教育。所以一所大學的環境非常重要,并不是說要去做很多假山、要種很多樹,而是要塑造這樣一片望境。
許江老師還帶我們去他的油畫工作室參觀。步入他的畫室,撲面而來的是一望無際的暮色中的“葵園”。他鐘情于畫“葵”,他畫的“葵”,有一種苦難,卻不頹廢;有幾許滄桑,卻不沉淪。他說:畫葵,就是畫他們那一代人,他筆下的殘破之葵就是那代人集體性的執著與滄桑,是生存與殤逝之間強烈對峙的“義勇軍進行葵”。他說在南方,葵比較少,只在田邊、地頭有幾株;但是只要有幾株葵,就像太陽一樣,把這地方給照亮。植物都有趨光性,但是把這種趨光性變成自己生長的形象大概只有葵。所以說,葵是有神性的,在葵的趨光性的后面,有一種我們看不見的大地與天空的牽連。所以面對葵,人們往往想到忠誠、想到承諾、想到擔當。
作為一名當代藝術家,許江認為當下中國的文化體系面臨著三大矛盾,即全球境遇與本土關懷的矛盾、技術時代與傳統藝術的矛盾、嚴肅人文關懷與大眾娛樂文化的矛盾。他認為,如何化解三者之間的矛盾并促進它們之間融合,讓中國傳統文化活在當下且生生不息,是他們這一代“老葵”們的歷史使命。
與許江老師的訪談,讓我深刻地領悟了他筆下的老葵精神、領悟了他常常提到的湖山精神、“一萬”精神,更從他身上看到了一位當代藝術家和人文學者應有的魅力和擔當。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