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書畫家幾乎都知道琉璃廠有個宏寶堂,宏寶堂有位“堂主”程茂全。宏寶與茂全,不但在字義上能對上下聯,而且在神韻和氣度上也和轍入扣。只有心胸氣度上能“宏寶”,方可在文化藝術上有“茂全”。宏寶堂十年走過的路,印證了這一點。
欣逢盛世,國泰民安,書畫家趕上了好時候。只有盛世,書畫家才有幸有閑有機會,真正施展自己的才藝。尋常百姓也才有錢有能力有條件欣賞和收藏書畫家的作品。隨著書畫藝術品收藏的升溫,大大提升了書畫藝術家的價值,他們渴望有展示自己才藝和相互交流的平臺,宏寶堂恰恰是在這種背景和契機下橫空出世的。
當然,說它“橫空”,帶有點兒藝術夸張。事實上,宏寶堂的前身孔膳堂,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就已在琉璃廠文化街“試水”。孔膳弘揚的是圣人文化,本身就沾著仙氣兒,脫胎成宏寶堂之后,便以純書畫藝術立足于琉璃廠。
眾所周知,宣南自古就是京城文人墨客的薈萃之地,經過明清兩代的洗禮,琉璃廠文化街已蜚聲中外,近現代史上大師級的文化名人,幾乎都在琉璃廠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文化街五十年歷史以上的老字號店鋪有50多家。宏寶堂躋身其中,可謂后起之秀。
屈指算來,宏寶堂只有10年歷史,稱其“后起”當無疑問,稱其“木秀于林”,有些人恐怕存疑。不過,以宏寶堂目前的知名度來說,這個“秀”字當之無愧。別的不論,單說宏寶堂已連續十年舉辦了十屆“書畫名家百扇展”這一實例,便已證明其業績的不俗。更主要是宏寶堂將當代書壇畫壇大師級的書畫家匯聚一堂,用一位書畫名家的話說,宏寶堂已將國內各路名師名書畫家一網打盡。且看劉炳森、歐陽中石、沈鵬、梁樹年、王鏞等大師級人物為宏寶堂題寫的牌匾,便可知宏寶堂的“宏寶”名不虛傳。難能可貴的是,十年來宏寶堂團結了或者說褒掖和提攜了一大批中青年書畫家,許多不知名的畫家正是在宏寶堂被人們所認知,成為大眾喜愛的書畫家的。
如果說流璃廠是京城的一道獨特人文景觀,那么宏寶堂就是這條街上一道新穎別致的風景線。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堂雖不闊,有氣則通。這里群賢畢至,名師大家往來不斷,書畫展覽頻繁更新。行內人稱琉璃廠的書畫店,前有榮寶齋,今有宏寶堂。此言可謂精辟。
宏寶堂之氣韻在于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己任,服務于大眾,適應書畫市場需要,融傳統文化之魂,匯文化創意產業之魄,以獨、特、新、奇為旨,以真、小、精、廉為本,用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方式,開現代書畫藝術品經營之先河,營造出一種獨具魅力的文化氛圍,使之在琉璃廠乃至京城書畫界別具一格,獨領風騷。
文化人開店講究以氣為先,氣領神會,先重文后重商。氣指的是文氣。縱觀宏寶堂的經營之道,可以用“五氣”來濃縮,五氣者,即文氣、雅氣、大氣、生氣、人氣。
宏寶堂之所以在書畫界立身并顯鼻子顯眼,名聲大振,與“堂主”的經營有直接關系。
堂有五氣,“堂主”程茂全身上亦有“五氣”,這“五氣”是志氣、靈氣、膽氣、豪氣、義氣。可以說,沒有茂全的“五氣”,便沒有宏寶堂的“五氣”。
茂全出身于書香門第,自幼習書,很早出道,得鄭誦先、啟功、歐陽中石等名家之真傳,是京城著名書法家,但作為“堂主”,茂全的“五氣”即在書內又在書外。
茂全從小便立志,獻身書畫藝術,他多才多藝,博聞強記,過目成誦,厚積薄發,染墨修煉數十載,在當代書壇已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成為小有名氣的書法家。出任北京宏寶堂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之后,身為“堂主”,他以自己的膽氣,在琉璃廠文化街后來居上。他為人重義氣,處世有豪氣,廣泛結交全國各地的書畫界朋友,不但熱忱地為大家服務,而且想方設法幫助那些有才華但沒名氣的中青年書畫家,對有困難的書畫家,常常慷慨解囊,助其舉辦展覽,對許多社會公益事業也慷慨捐助,贈送墨寶。茂全的身上充滿激情和活力,他用自己的熱情感染人,用自己的誠心感動人,這種火一樣的激情具有非常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把來自全國各地的書法家和各界知名人士聚攏到宏寶堂,使宏寶堂有了生機和人氣。
茂全既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又是一位熱心的社會活動家。正是他的“五氣”將宏寶堂辦成了享譽京城的書畫藝術名店,宏寶堂堪稱是茂全先生十年來精心打造的書畫藝術品牌,是他傾注心血為京城的文化事業奉獻的最精彩的一幅“書畫作品”。
十年,宏寶堂走過了不同尋常之路,在宏寶堂成立十周年之際,我們祝愿琉璃廠文化街上的這面金字招牌更加輝煌,祝愿京城書畫界的這枝奇葩開得更艷,墨香萬里。
有詩相頌:
風雨十年不尋常,
五氣為先美名揚。
激情感動書畫界,
世人爭夸宏寶堂。
劉一達
2007年4月28日
寫于宏寶堂成立十周年之際
(作者為《北京晚報》記者、京味作家,北京宣武區文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