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暉,女,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古琴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重慶書畫院創(chuàng)作部副主任,南岸區(qū)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重慶市書協(xié)婦女委員會委員,南岸區(qū)文聯(lián)委員。重慶市女性人才研究會常務理事。2011年6月24日,聶暉榮獲“中國首屆女性書畫攝影大賽”書法金獎。由全國婦聯(lián)、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攝影家協(xié)、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wǎng)共同舉辦的“中國首屆女性書畫攝影大賽”是建國以來首次國家級大型女性文化藝術賽事。
初識聶暉,是先見到她的作品。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在重慶《現(xiàn)代工人報》任副總編,一天我值班,副刊部主任拿來一幅書法作品,說是基層通訊員投稿并且是一個女孩,我當時就被這幅典雅、大氣還帶點古樸的篆書吸引了,即同意刊發(fā)在當期的副刊上。后來見到聶暉,端莊、質樸、清雅、秀外惠中,竟然感覺到很熟悉象老朋友一樣,只有這樣聰慧的女孩才寫得出那樣有靈氣的書法。慢慢熟悉了,對聶暉就更加了解了。聶暉7歲就開始學習書畫,之后又研習古典詩詞、古琴。當許多人浮燥于名利之時,她卻沉心于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中。經(jīng)過近30年的古典文化熏陶,現(xiàn)在,聶暉已成為當代少有的“琴、詩、書、畫”全面發(fā)展的青年藝術家,其古琴、詩詞、書法均獲得國家級會員資格認證,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市書畫大賽中獲獎,曾應邀為上海世博會題賀,被授予“世博中國題賀藝術名家”。還多次應邀參加大型古琴演奏、清賞會。其詩詞、楹聯(lián)被收入《中華詩詞文庫》,還曾應邀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華民族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新春座談會……。然而,光環(huán)映耀下的聶暉仍然是如此勤奮而執(zhí)著。 “琴而不詩,憾之。詩而不書,憾之;書而不畫,憾之;畫而不琴,憾之;琴詩書畫四象兼修,則融匯圓滿?!边@便是聶暉的藝術追求。自古以來,琴、詩、書、畫都是中國文人修身養(yǎng)性之徑,這樣的藝術追求,使聶暉的藝術作品充盈著豐富的古典人文氣息。
琴有古韻
早就聽說聶暉彈古琴,但一直無緣親自聆聽。2010年秋天,我應邀參加重慶市委宣傳部、臺灣中正文教基金會、重慶市大后方抗戰(zhàn)文化歷史研究會主辦的“三峽泉流——抗戰(zhàn)西遷古琴清賞會”。市委宣傳部特批三峽博物館拿出館藏古琴供全國古琴名家演奏。我早早的來到會場,我欣賞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古琴名家演奏有著三千年歷史的古琴,十分享受。當主持人介紹邀請重慶著名女書法家、古琴家聶暉上臺演奏時,還是很出我的意料,沒想到聶暉的古琴水平達到那樣的造詣,竟然與全國古琴泰斗吳釗等人同臺演出。衣著復古,氣質典雅的聶暉從容坐定后,用三峽博物館館藏唐代“襄琴”撥響了古樸清雅的樂曲《碧澗流泉》。如古剎山澗,如松柏傲立,如潺潺流水……,一直流到聽者的心靈深處,令人頓時靜下來,如入無人之境。之后,我讀到了巴丘先生的詩《聽聶暉撫琴碧澗流泉》:“龍脊彈蕉葉,七弦映素容。音傳三尺內,意動九天中。碧澗清泉響,凡心俗事空。叮咚聲在耳,何處覓芳蹤?”
古琴大師吳釗、金蔚都對她的古琴給予很高的評價,說她的琴聲特別有“古韻”,并一致認為這是由于她多年研習書畫詩詞,從中帶來的古雅氣韻。2009年她應邀參加中國經(jīng)典音樂古琴專場演奏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她應邀現(xiàn)場演奏古琴。重慶國際婦女社第六屆圣誕慈善晚會,邀請她演奏古琴……。2010年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中心主辦,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承辦的“把遺產(chǎn)交給未來——古琴名家名曲進百?!被顒?,聶暉也名列其中,為學生們帶去了別開生面的古琴文化傳承教育課。課后,學生們一窩蜂地圍上去,請她簽名,問問題……。老師說:“沒想到課堂氣氛還可以這樣活躍,沒想到孩子們對古琴會如此熱愛,比上其它課專心得多呢!”
詩抒胸臆
聶暉既愛古體詩,也好新體詩。她的詩作,追求靈性,直抒胸臆。有的富于哲理,有的典雅大器,有的情境交融,有的浪漫如畫。而我最喜愛的是那首小詞《憶江南•秋》:“秋風起,葉落染衣襟?;ò轼B飛癡入冢,世間萬象似無心,草木卻多情?” 她的多首詩作在《中華詩詞》等雜志報刊上發(fā)表,其中,有5首詩、1首詞、2對楹聯(lián)被收錄入《中華詩詞文庫——重慶卷》。2009年,她在重慶市慶祝建國60周年詩詞吟誦會上朗誦她的原創(chuàng)詩作。她撰寫的“琴棋書畫長聯(lián)”(上聯(lián):吟太白詩,養(yǎng)浩然氣,誦稼軒詞,壯報國情,品漢卿曲,恤民生苦,讀東坡賦,懷赤子心,百代文章引人手不釋卷,育智士不盡。下聯(lián):撫仲尼琴,沐幽蘭香,與堯帝棋,謀天下勢,法右軍書,得靈性通,游范寬畫,入清雅境,萬世經(jīng)典為士修生養(yǎng)性,滋仁者無窮。)發(fā)表后,得到各界認可,被金山詞霸引用作釋,被詩詞學專著引為范本。
書尚靜雅
賞聶暉的書法,氣韻生動而典雅,線條沉著而古樸,格調非常高。用她自己的話來說:“習書近30年來,可謂無一日不摸筆”。 聶暉20出頭就擁有了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資格,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國家級會員之一,特別是書壇本就女將難覓,更成為書壇一大亮點。她四體兼習,尤工篆隸。書法作品入展中國書協(xié)主辦的《全國第七屆、第八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四屆新人新作展》、《全國第二屆正書展》等,并結集出版。她先后榮獲《第一屆國際書法作品展》二等獎,首屆中國青年書法篆刻網(wǎng)絡展三等獎,重慶市職工書法比賽一等獎,重慶市群星獎等。她還應邀參加全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中韓書畫交流展,海峽兩岸書畫邀請巡回展、臺港澳渝書畫交流展,赴新加坡、馬來西亞參加書畫交流活動等。其書畫作品被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山東鄒城博物館、重慶市檔案館等國內外多家文博單位收藏或刻碑。被選錄入中國文獻出版社《九大女書法家》。
畫重人文
聶暉習畫的時間和書法幾乎同時。在上世紀80年代,聶暉的母親帶著7歲多的她去拜師學畫,老師說,書畫同源,書法好了畫就差不了。于是聶暉便先著手書法,然后以書法用筆畫國畫。她認為中國畫一定要有文人靜雅之氣。她非常注重筆墨情趣,其繪畫以山水見長,率逸而俊雅。往往于林泉之中置一草屋,一人或撫琴,或觀江,或垂釣,構圖中講究畫中有詩意,有琴韻非常空靈。她的畫作大多題有她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詞或聯(lián)語,再配以古雅的小篆標題、小楷跋文、自刻印章,詩書畫印結合,書卷氣撲面而來,有種純靜之美,如夏荷般清麗,孤傲、寧靜,受到中外友人的高度贊譽。2011年9月,她應邀參加重慶“民國風才女匯中秋雅集”活動,現(xiàn)場書“放懷聯(lián)”、繪“高山圖”、撫《流水》曲,令觀眾驚艷不已。四川美術學院、重慶教育學院、重慶交通大學等學校還曾邀請她舉辦《漢字之美》、《中國古琴》、《傳統(tǒng)文化解讀》等講座。因為對“琴詩書畫”的喜愛,使她更加深入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加之藝術才情的修為,得以多次應邀擔任中外文化交流聯(lián)誼會的司儀。她的文章也頗有見地,其書畫學術文章散見于各專業(yè)書畫雜志。作為當代少有的“琴、詩、書、畫”全面發(fā)展的女性,中國經(jīng)濟新聞網(wǎng)、新華網(wǎng)、中國婦女報及重慶報媒都曾對其進行報道。她是新時期追求中國經(jīng)典文化藝術的優(yōu)秀代表,也是熱愛工作、生活、學習,內外兼修的優(yōu)秀女性人才代表……。
掩卷燈下,正要結束這篇文章之時,又有朋友傳來消息:聶暉又在全國婦聯(lián)舉辦的書畫展覽中獲得了“金獎”,全國婦聯(lián)洪天惠副主席親自給她頒了獎。我真為聶暉高興,從28年前聶暉的雙親、一對年輕父母對一個7歲小女孩夢想的堅持,到聶暉一步一個腳印、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攀登,光環(huán)背后的艱辛唯有聶暉自己知道。還有親人、導師和朋友愛的光芒照耀著她,伴她一路前行。正象聶暉《仰望星空》一詩中所說“我知道,有一天,會有一天,我也會成為一顆星星,用愛的華光照亮生命的智慧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