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認識聶暉,是在一個朋友的宴會上,眼中的感覺是嬌小秀美,溫文爾雅;隨后見到她在儀式上展示出的書法作品,感覺也同樣靈氣秀美,賺人眼球。
與她交往不多,模糊感覺她多少有些才氣。不然,年紀輕輕的,能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以漢簡書藝名世的著名書法家毛峰不止一次對人說:聶暉是“重慶市女職工十佳才藝獎”獲得者。呵!果真有才。
最能證實她“有才”的,是在2011年6月獲得了首屆全國女性書畫展書法“金獎”,她還在北京登臺亮相發表了“獲獎感言”。之前,更應邀為上海世博會題賀,被授予“世博中國題賀藝術名家”,在上海世博會中國主題館中,獲邀向中外參觀者現場表演了書法“上善若水”,現場演奏古琴曲《流水》……
說起獲獎,全國的,重慶市的,地方的,不計其數。不僅書法獲獎,而且在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單位評優等等方面,也獲獎無數。支撐獲獎的,不用說是能力,是才氣。
老實說,聶暉干哪樣,就哪樣出彩。書法參展、獲獎、被收藏的不必多說。她是單位團委干部,“優秀團干”自然屬她;她是單位管理層干部,自然“管理明星”榮譽屬她;她給單位建言獻策,自然成了“合理化建議先進個人”;她要寫文章,不論是論文,還是散文、詩詞、楹聯什么的,發表、獲獎的準是一大把;她鉆研“國學”,比如漢字、詩詞什么的,四川美院、重慶教育學院、重慶現代書城的公益活動等經常請她去舉辦講座;她工作之暇練古琴,除了在上海世博會偶露“崢嶸”外,還應邀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演奏過,更多的是登上高等學府課堂演奏并講授,諸如去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師大等高校……
一個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出生的女流,如此年齡,能經常應邀去專家學者如云的高等學府講授國學知識傳授書法藝術等,沒有滿腹才華,可能嗎?僅僅看她撰寫的一副長聯便可管窺:“吟太白詩養浩然氣,誦稼軒詞壯報國情,品漢卿曲恤民生苦,讀東坡賦懷赤子心,百代文章引人手不釋卷,育智士不盡;撫仲尼琴沐幽蘭香,與堯帝棋謀天下勢,法右軍書得靈性通,游范寬畫入清雅境,萬世經典為士修生養性,滋仁者無窮。”據說,此長聯被某專業韻律學論文引作范文!
作為書法家,自然地,人家請她,多數是要她傳授書法藝術。故而,還是細說一下她的書法藝術吧。
聶暉的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兩個字:靜,雅。她自己說,“靜、雅”是她書法藝術道路上的審美追求。
她真行隸篆四體兼習,主攻隸篆。她的篆書,基礎于嶧山碑,其線條沉靜典雅,蘊含豐厚,氣韻古樸,恬淡高妙。她的隸書,又以漢隸和伊秉綬為基礎,醇厚大氣,沉著有力,古拙禪定,不乏廟堂之氣。她的行書,取法弘一師法,沖淡平和,無欲無爭,安靜從容。行家評價她的書藝,說書中既含畫意,亦藏琴韻,文雅質樸,意境高遠,筆趣悠長,書卷氣濃。這不是無稽妄說,因為,聶暉喜好彈琴繪畫,讀經撰聯,寫詩填詞,自然鍛造如此書法品性。確實的,她給我們單位現場書寫4尺斗方作品“道法自然”,中鋒用筆,不疾不徐,雅極,靜極,且充滿禪意及墨趣,人見人夸。
藝海求索,還須上班的聶暉可謂四面出擊,頻頻出彩,我不知道她哪來的時間和精力。也許,在大學教授研究生書法課的毛峰先生對我無意中說的話則可管見:“早年,每當我按時去重慶大學講課的時候,聶暉準早早就在教室門外等候我了,從不落下!”2012年聶暉與謝飛東合撰的書法文字學專著《讀字》出版了,還應邀赴馬來西亞舉辦了“東方雅韻”聶暉詩書畫展及“山水清音”古琴欣賞會……。
聶暉說,做一名書畫家,是她7歲就開始的夢想,而且至今執著不渝。如今夢想成真。緣何?還是她在北京的獲獎發言中將自己的成功說得深廣一些:“和平的年代、和諧的社會背景下,女性在養護好物質生命的同時,養護好精神生命,創作出大量的藝術作品,是一個歷史的必然……。這個歷史的必然,還源自我們成長過程中親人、朋友、領導、學界的充分關懷、理解與支持!”
呵!如此胸懷,能不成才?能不成為“才女”?
聶暉 女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古琴學會會員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重慶書畫院創作部副主任
南岸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重慶市書協婦女委員會委員
南岸區文聯委員。
出版了書法文字學專著《讀字》
2012年應邀赴馬來西亞舉辦了“東方雅韻”聶暉琴詩書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