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論】野長城的味道--讀李少白攝影畫冊《長城野韻》
作者:高星2014-04-26 09:41:49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人們都說搞攝影的人"帶像",其實也不盡然。第一次見李少白,正趕上他到別人家拍家居,只見他拎著一個簡單的黑色帆布包就來了,全然不像別人大箱子、小箱子,又是燈又是架子的樣子。第二次見他,是在云南的香格里拉,這次像機和架子他帶的倒是不少,但見他用一個膠布纏著一個塑料盒蓋當像機的鏡頭蓋,總是讓我感到幾分驚異?! ∑鋵嵶鳛橐粋€攝影家不應是自身外表的"帶像",而是要看他出來的片子是否"帶像",才能稱為"像片"。李少白是拍攝故宮、長城的專家。故宮、長城是兩個最典型的中國文化代表,題材沒有比這更大的了,何況拍的人太多了。但李少白自有他獨到的角度,他拍故宮是"看不見的故宮",從局部節入,挖掘故宮內在的情調影像,他拍長城是"野味的長城",讓長城回歸于平凡和原生狀態?! ∨囊伴L城,但片子并不是粗野的,同樣是唯美精細的,就像是粗糧野菜,也可以做成大餐的味道。李少白拍的野長城不是考古學者的平面檔案,也不是探險家的征服記錄。作為攝影家的李少白拍野長城,是要把別人不能輕易來到的地方,更不能輕易出好片子的地方拍到位,拍到家,成為我們一般人所景仰的好片子,以解我們的渴望之愿。當然他更是要拍出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片子,傳達出更完美的歷史信息,將來野長城越來越少的時候,或許李少白拍的片子還能筑起一道逼真的長城來?! ∥殷@嘆于李少白的片子之精細,甚至可以讓長城上每一塊磚、每一塊石頭都在照片是凸現出來似的,讓我們產生觸摸的欲望,下意識地抬手拂去上面的沙塵,而整部畫冊構成了凝聚的史詩色彩?! ∷牡暮颖边w安縣徐流口段長城,畫面中有一片秋后的玉米地,倒伏的黃色的葉子上泛著藍色的天光,如冰霜一樣,和遠外的長城相映成安靜冷酸的表情。我曾開玩笑地問他,是不是對每一片葉子都進行了測光? 李少白拍長城,有意躲開了所有的旅游景點,甚至不見一個人影,讓長城回歸自然,退回到歷史的盡頭,只有冷清的環境才能讓我們耽于思考。雖然李少白長城的片子中,不見人煙,但并不缺少物質生活的特征。我注意到有幾張片子中,在長城墻角下,有游動的羊群,有啃食干草有毛驢,在河北崇禮縣的古長城那張片子中,石塊堆砌的長城傾廢在高原牧草場上,有一隊馬群橫跨其上,顯得格外生動,動物的形象就會給我們產生了一種社會距離感,這種親情是我們作為人類內心本能的暗示,它拒絕人群的進入。 同樣李少白的長城片子中還有陜西的窯洞,夜行的卡車,還有大量的玉米地、麥子地、蕎麥地、油菜花地等農作物植被,都同樣給人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長城不再是往日政治符號的象征,而是溶于歷史進程、溶于自然環境、溶于人們生活之中的真實寫照,樸實無華,真真切切?! ±钌侔组L城片子不僅提供美的享受、歷史的印證,還有地理信息的外露,特別是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如:云岡石窟我曾去了兩次,都沒有發現在巨佛雕塑的石窟頂上,就存有一座長城烽火臺。兩個偉大古跡上下相映,很有意思,想不到這個鏡頭被李少白"發現"了。還有潘家口水庫由于枯水季節,淹沒于水庫之中的部分長城浮出水面;河北萬全縣早于明代的錐形土墩;甘肅安西縣六工古城墻上的成排孔洞等等?! ∽鰹橐粋€攝影家,不光是為我們提供一種曝光準確,構圖完美,景致漂亮的風光片,還要為我們提供認識歷史,認識自然,包括認識人生的入孔和顯微途徑?! ¢L城不僅對中國來說具有強大的和固有的歷史文化符號和象征,也是一道具體的普通的中國院墻,它不僅長,而且所占域也大,但它也是一座殘敗的古建筑,早已溶入不同地域的自然環境之中,有一些東西是我們肉眼所不能看見的。我以為李少白的野長城攝影能夠存世的理由,正是因為他讓我們看見了一些不易看見的長城同。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