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浮氣躁、標新互異、藐視傳統、超越前賢成為時自時,青年畫家張翔毫不掩飾自己對古典藝術、傳統文化的傾向、追隨和認同。同時他也毫不掩飾,唯有在現代意義上的高屋建瓴才能使傳統藝術更加璀璨。他與有些青年畫家不同,理論的素養使他沒有去充當盲目“反傳統的好漢”,目目相反,他在自己的創作過程十卻不斷地回歸傳統,學習傳統,力求對傳統精神從宏觀上進行把握,理解其精髓,并在此基礎上對傳統繪畫加以改造、升華,把那些能夠{起現代人心靈共振的、富有藝術生命力的因素加以吸收,發揚光大。他正是這樣來充實自己,而后又大膽地突破傳統,致力于現代與古典的相互溝通。
吸收了傳統筆墨的高古清峻,以氣韻為旨,格調平淡幽探,水墨蒼郁,煙云風光,,溢于畫面,于筆墨間抒放胸臆,重山復水,師法天章,自成一格,是張翔作品傳統山水精神領悟的充分展示與辛勤求索的結果。他也并非不注重對豐富大自然的汲取,與眾不同的是,他并不拘泥于生活,而十分重視“心源”的能動作用。無論在他的寫生還是創作中,對生活的體悟性表現多于對生活的真實性描繪。他以當代人的審美觀念,理解傳統的美學思想,高度發揮創作中的主觀能動性,他既不是泥古不化的傳統主義者,也不是自然的奴隸,而是以心靈化臺自然,從自然中西區美質,職其意象,以傳統的山水精神抒寫自己對自然的審美感受和“固心造境”。
優秀的藝術家,都會自覺不自覺地觀照民族文化的源頭,發現并守護自己賴以生存的“根”。不然,他就無法以獨特的毅力和氣質穿越歷史時空,去追尋、去重建、去表現那詩意的歲月沉淀。
張翔已經做的正在做的,都應歸結到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