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點來到了2014,“30年彈指一揮間”?王榮松在繪畫藝術界滾爬已30余載-----。
自古天府出才子,出生于四川愛國村的王榮松從一個青楞的毛頭小伙邁入了人生的甘醇鼎盛之年,我是他成長的見證人;回首往事,他說道:最幸運的是青年時代在西藏部隊趕上大裁軍,部隊大力支持軍人參加軍地兩用人才選拔學習,王榮松順利的進入由裴莊欣、孫景波創(chuàng)辦的拉薩首屆美術培訓班接受正規(guī)學院派訓練,如愿的走上為之癡迷一生的繪畫藝術。
此次展出的100多幅速寫手稿是30余年來王榮松長期堅持畫速寫手稿中挑選出來的,足跡遍布世界多個角落,隨手畫隨時體會,酣暢淋漓躍然紙上,速寫手稿成了王榮松修心養(yǎng)性不可缺少的生活養(yǎng)料,已根植于血脈中。
創(chuàng)作與創(chuàng)造同義有別,一個范圍局限一個無范圍?充滿熱情、斗志、發(fā)揮想象力,事實上今日的時代真有創(chuàng)造力的東西少之又少,王榮松是勤勞善耕耘的藝術家,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到了今天;面對繪畫藝術,他滿懷豪情誠懇的面對每一件作品,哪怕只是小品、手稿也精心的加以仔細推敲。
西藏是他創(chuàng)作源泉的根;歐美游學是開闊視野養(yǎng)料的補給站。澤當,昌珠寺;日喀則、珠峰、普蘭、古格遺址,林芝,當雄、那曲牧場、可可西里、港澳臺、歐美、愛國村等等,30年累計畫了幾毛箱速寫手稿,這是王榮松面對藝術的一種虔誠態(tài)度,如果沒有崇高的信仰和脫俗超凡境界難于走到今天,特別是王榮松學畫的八十年代初期我國剛走出十年動亂百廢待興的年代,身為長子的王榮松身兼全家6口人的吃飯問題和弟妹求學尋找出路等多重壓力背景下,王榮松猶如曠野頑石下的小草領著全家人頑強的走出了困境,且沒有因家境的窘迫而荒廢自己熱愛的繪畫藝術;不能不說是傳奇。
王榮松對速寫手稿的迷戀必須提及對他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四個畫家,裴莊欣、孫景波、葉永青、陳丹青。
裴莊欣、孫景波帶有八十年代所有畫家都有的局限語氣告訴王榮松;畫好速寫是繪畫創(chuàng)作的唯一途徑,速寫最能看出一個畫家的質素和天資。后來在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讀大學時王榮松下課就跑到葉永青老師畫室看他畫那些繞有趣味的線描構成,從葉永青老師口中得知西方大師的速寫手稿都畫得極其精彩。2000年后王榮松得知陳丹青從美國歸來在清華美術學院任教,毅然放棄了自己在深圳經(jīng)營多年的設計企業(yè)來到北京求學,當他看到清華美術學院為陳丹青舉辦的1968—1999跨越31年陳丹青速寫素描展時驚呆了,原來速寫素描可以畫得如此生動傳神,對陳丹青天才般的腦袋和靈巧的神來之筆深感嘆服,王榮松暗自下決心,有一天自己也要畫成這樣辦展覽。
在八十年代有一臺笨拙的120黑白相機就算是很奢侈富裕的了;每月只有9元津貼的王榮松自然買不起,沒有相機,收集素材全靠手工畫;長久以來反到成就了另一番藝術形式,速寫手稿的魅力包涵其長久磨練的嫻熟之中,熟能生巧形成了特殊魅力,難怪王榮松無論橫跨大洋飛多遠都不忘記背上幾個速寫本。
如今已經(jīng)身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的王榮松,無論教學和管理任務多么的繁忙他還是會利用節(jié)假日、周末和晚上琢磨畫速寫手稿,是習慣也是快樂的,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
我雖然和王榮松在川美西方美術史課堂以師生關系認識至今20多年;但是對王榮松坎坷豐富的人生閱歷仍然了解甚少,介于師生關系、朋友關系都應該為他30年堅守從藝歷練道賀,他的執(zhí)著與毅力是年輕學子學習的楷模,30年磨一劍、哪有不鋒利;此文是我寫得最難的一文,其因的難點是無論怎樣布局篩選都無法囊括王榮松豐滿的一生;實乃有生搬硬套之嫌,這樣寫不知算不算序,請同行專家批證,就此擱筆?
費新碑2014年9月15日寫于北京海淀大學城
費新碑—著名美術批評家
1974-1977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就讀
1980-1982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師資研究生班畢業(yè)
1996-2002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史論教授
1999-2002四川美術學院圖書館館長
2002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媒體藝術學院教授
主講的課程: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藝術文獻導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研究、網(wǎng)絡界面設計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