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悅浦:(著名美術評論家)
最近看了黃永玉先生的畫展,有一篇文章寫他一句話:“不要把我的畫太認真,因為我的畫不嚴肅”。今天我覺得他說的話挺有味道,如果把那句話中的“畫”改成說話的“話”,我不想用評論語言來評論韓方的作品,就是說我是用自己的感覺來說話。我很喜歡韓方的畫,正好那天我來這里(漢方工作室)辦事,他的畫剛剛運到,從車上卸下來,當時我眼睛就一亮,感覺像是中國畫,年紀大了老眼昏花,后來仔細一看是油畫。當時我看主要有兩點,一是在技術上做的非常精到,后來聽師界弘(此次展覽的策展人)說這是一位年輕的畫家。所以我覺得年輕畫家在今天社會走到這樣一種狀態,能安心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對他產生一種敬意。就是說能安心的、非常平靜的去面對自己的作品,畫的非常的精到。
第二點是我喜歡他畫的文化品位,其實我們畫畫技術之后,韓方在作品的文化含義上下過一定的功夫,有的人很長時間才能得到(這種文化品位),而韓方今年才三十歲,就能找到。他是一個湖北人,沒有把他的地域給予他的厚土浪費掉,在那樣一種環境中,能把楚文化融入自己的作品當中,我覺得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兩點我非常喜歡。
張世彥:(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畫家)
韓方在自己的油畫作品中有一個很明確、很鮮明的選擇和定位。從油畫技能來看,的確是發揮的非常好,很到位,把油畫的性能表現得非常好,這是一點;主要是他在題材選擇上,選擇中國的古代文物作為自己的題材,感情非常深摯,顯示了他的一種文化趨向。這種趨向反映了他在藝術方面獨特的見解。通過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的詩意、研究狀態都體現了出來,這一點讓人感到一種非常明確、非常深刻的感覺。所以,無論從油畫特性的發揮上還是題材的選擇上,都顯示了藝術家的一種成熟狀態。希望以后看到韓方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專訪:
韓方是一個優秀的青年油畫家,他的作品看起來很耐看,討人喜歡。除此之外,他在題材上有這樣一種定位、這樣一種品相,也是有所不同。作為湖北人,畫了楚文化中間的一些遺物,通過這些來體現他的一種詩意人生。這都是一種很難得的一種定位、一種風貌。
陳榮:(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今天很高興能來到漢方參加韓方的油畫作品展。剛在樓梯口碰到韓方,都不敢相信,這么年輕畫的這么好,特別是青銅器楚文化的作品。韓方在湖北出生,三十歲就能將楚風、楚情、楚韻、楚文化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已證明韓方的功夫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不管是肌理、還是色彩、層次方面,就像看到了真的青銅器等古物一樣,使人感到身臨其境的感覺,想摸一下。說明他在想象與空間、技法與語言方面都表現的非常好,非常到位。其次作品的穿透力也非常好,我們很高興能有這么年輕的藝術家能畫出這么好的作品。希望韓方以后能將楚文化通過油畫作品在全國、全世界傳播下去。
韓方雖說剛三十歲,今天我們參觀這個展覽給我感觸很深,他能把湖北的楚文化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每一個筆觸、用法、層次、能力及感覺表現出來,尤其是在色彩的運用中,他把青銅器表現的和真的青銅器一樣,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看見他的畫就想上去摸一摸,他把自己的一些東西變成現實、變成一種向往,進一步發展,有一種超越的思想。對于他的每一幅畫,層次的感覺、色彩的運用,都有一種創新的感覺。畫面堆積的地方、畫的肌理,都融入了他的想法,并把自己的文化底蘊結合起來。所以我覺得這次畫展是非常成功的。
藝術作品向來是作者觀察體會,體驗世界發表自己獨立見解的一種特有的表達方式,每個藝術家總會不斷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和知識,向著更高更深的方向邁進。今天油畫展的主創韓方就是一典型范例,他通過自己藝術語言,借物抒情一楚文化厚重歷史記憶,呈現無限遐想空間,用獨特的遠古對話方式堅持藝術探索,在藝術作品中尋求更加符合自己的審美認識,體會更深的情感及文化內涵,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新思維。不斷拓展拓寬藝術這一神圣領域,重新給世人及藝術界打開一個新的審美天地,引導人們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韓方油畫作品不難看出表現性繪畫手法的成功之處,首先:在于他對客觀對象沒有停留在一般表面描寫與刻畫上,而是加強了自身主觀思維因素。在整個繪畫過程中,緊緊抓住繪畫對象的獨有特征與精神世界,多方面追求與表現,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藝術表現手段與手法。想象與空間、技術與語言、色彩與節奏、肌理與韻味、構圖與擇式、觀念與認識。從自己特有的角度切入,深刻表達了表現對象。韓方油畫畫面具有很強“穿透力”,整幅作品富于哲理,使人感到身臨其境,進入楚風、楚韻、楚情的優美境界之中。有新意、有創意、有獨特表達方式,有廣闊創造空間,觀后耐人尋味、流連忘返。
韓方表現性繪畫的藝術作品給繪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沖擊與認識、新思維與觀念、讓人們從更新的角度去體會作品的深刻文化、精神內涵。改變了以往的審美與認識,甚至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油畫作品向前發展。
孔奇:(湖北中國畫研究院院長、著名畫家)
韓方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青年畫家,他很勤奮,他在武漢青年畫家里面,是一個非常突出的佼佼者。他能把楚文化的神韻和現代審美語言結合的非常到位。前不久他在武漢辦過一個展覽,展覽很成功,很多專家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今天在北京首都舉辦展覽,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希望對他以后的道路、如何發展自己的空間有很大的幫助。我希望韓方在這個展覽之后,會有更高、更遠大的一個目標,呈現更多更美、更豐富的作品奉獻大家。最后,我預祝韓方此次展覽成功。
我很喜歡韓方的油畫,他既有楚文化的神韻、又有現代審美形式。他的畫既有西方油畫色彩調子,也有一些中國繪畫的語言、因素。兩者被他結合的非常完美,給人們帶來了一種新的思考和課題。韓方很年輕,他的畫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今后,他按照自己的創作想法,按照自己的意向繼續去發揮、去努力,應該是一個很有前途的藝術家。
呂墩墩 (《美術文獻》雜志主編)
這雖然是韓方的第一次個展,這還是可以看成一個人走藝術人生的成功的案例。我第一次見到他是他來我們編輯部找劉明,沒有找到,卻碰見了我,因為我認識他們美術社的老人,談到那些是我以前的同事,便使得氣氛有點一見如故。他那時給我的印象是埋頭畫了很久的畫,畫的足夠的多,現在想為這些作品做些工作,并且他這樣做的時候給人躊躇滿志的感覺,雖然他不知道他的作品處在哪一個位置。他謙恭地問道:“我將我的作品拿到拍賣會上去會怎樣?”我毫不遲疑地回答:“不行,會流標。”他似乎連流標也不懂,又問我為什么不行。我說你的作品先得進入一級市場,然后才能進入二級市場。他還沒有這個概念,我就開始建議了。我說首先要讓人知道你的作品,誰擁有作品,誰得宣傳,比如登雜志,他了解了一下價格以后覺得比較難,因為他的投資都用在了畫才上。我說如果有人看上你的作品為你宣傳也不錯,他問可不可以把畫拿給一些畫廊看。我說當然可以。于是他信心滿滿地離開了我們辦公室,幾個月之后他就向我報告有哪個畫廊要給辦展,還有哪個是下一個等等。真的是喜歡藝術,他畫這個東西也是因為愛這個東西,他經常到湖北省博物館去看文物,在某一個文物前一站就是幾個小時,那種深深的癡迷是常人難以企及的。然后自己創作還不用照片,形象都在心里掌握了。
薛保華(青年評論家)
韓方的藝術有自己的一種立場和態度,他對現實的疏離,基于其對周遭社會和流行文化的拷問。韓方沒有選擇喧囂的浮世隨處可見的流行性的符號,他將自己的視野投向了遠古,在歷史和現實、物質和內心之間營造了一個靜謐的自我的世界。在這里,記憶對于過往的懷想,人生對于恒久價值的追求,畫者所渴望的某種穩定和永恒的東西,轉化為了可以凝視和靜觀的圖像。
就觀者而言,韓方的繪畫不是觀念的直白,也不是情緒的宣泄,而是一種視覺的描述。韓方迷戀古青銅器的滄桑與華章,但并不停留于對于古物的細致入微地描畫,他有效地平衡了繪畫性和制作性,他用厚重凝滯的筆觸表現古物,并將其置于大面積的、虛空的背景之上,在扁平化的圖像中,凸顯了空間的層次,也由此獲得了悠遠的歷史感和一種詩意的節奏。
韓方開幕式上的講話:
在此,我要感謝策展人易向前、師界弘老師對我的幫助和支持。作為一個長時間的,在默默無聞的、在我自認為在一個晦暗無邊漫長過程中,探索、堅持的年輕人來說,能有這樣的鼓勵和支持,從我內心來說是感激不盡的。
我堅信:堅持做你想做的事情,只要去努力,就一定有結果。
我這一批創作主要是來源于我近些年來的一些思考,這些思考的來源點可能也是我將近有四五年的時間,我每天下午都在畫室里面,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有兩件,一是畫畫,一是看書,我自認為看了一些哲學宗教方面的書,我在這樣一個看書、畫畫不斷反思的過程中,我感興趣的是一些形而上學的觀念、一些意志,我在反思這些東西是怎樣給我帶來一些心靈上的震撼,同時因為這樣一種反思,反應在我繪畫上是怎樣的一種捕捉和再表現。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包括來之前,我也和冷軍老師做了一些交流,也就是說現在我有機會在媒體、在一些交流的場所有一些發生的機會,我很想表達一些正能量。也正如冷軍老師告訴我的,要想畫好畫,一定要先做好人,一定要在精神層面上有一定的高度,才能表現出更好的藝術作品。所以說,簡單的說,我也想告訴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在我們這樣一個比較急躁的年代,做你自己,并且認真的去做,一定會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