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旻用他的材料美學觀為我們呈現了一個云氣混沌的世界,他的作品充滿了宇宙與自然之象的隱喻,也是一個品質精微華彩的手工藝術世界。王旻的材料美學觀中蘊含著中國傳統的對偶哲學,事物的相克與相生構成了生命生長的原動力。王旻創造性的把東西方藝術的手法融合,他把西方早期的坦培拉蛋彩方法與中國傳統大漆結合,運用兩種方法中水與油的流動變幻和偶發的特性,繪制磨練出自己云氣磅礴、獨僻境像的藝術風格。這似乎應了“楚人好新奇”的古語,來自古楚地湖北的王旻,他身上確實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百工巧匠”的秉賦和氣質,王旻的藝術思正是通過他獨具潛質的手工技藝實現的。
王旻用勤奮與巧慧的手工技藝去涂繪、打磨、拋光、沖滌、堆砌、暈染,心靈的感悟思想的花火在持續不斷的手工勞作中漸漸明晰清澈起來。思想和材質在手工勞作的貫通下,完成了心象的物化,也創造了視覺的神奇。
王旻出生在武當山下一個大山環抱、終年繚繞著云霧和山氣的村莊,王旻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這個充滿了大自然山野之氣的村莊里渡過的。維柯說,起源即本質。我們不能以因果思維去釋讀王旻的混沌藝術世界和童年的鄉村山野生活有著視覺的宿命關聯,但人最初的視覺記憶和經驗、以及象生態中的生物對生存所依賴環境的選擇和記憶一樣,童年的生活無疑是王旻藝術靈感終生的源泉。
王旻的藝術,表現出對云氣和混沌狀態的持久迷戀,他多年沉浸在他不斷營造的混沌世界中,從最早表現大自然的“染”系列;過渡到對自然生態關注的“蛻”系列;再到今天正在進行的“觀”系列,王旻不斷在拓展升華著心靈感悟的深度,也在不斷開放著融入新的思想體驗。新創作的“觀”系列,對宇宙、對生命、對生存的境地,都追溯回歸到一個原初的狀態。王旻系列混沌藝術的生成與發展軌跡,越來越趨向精神的氤氳與生命鏡像的單純與唯美。觀,即是觀察體悟,也是心靈的內省。觀,也是《易經》中的一個卦象,風行大地、無孔不入的體察事物的本質,這不僅是古代社會的采風觀,也可視為古代藝術的方法論。中國的古代藝術正是在風行大地般的觀之心象中,生成了超越單一視覺的意象圖式,王旻的努力與探索即始于此。
喬曉光 中央美術學院 教授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 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