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弟水墨人物畫解析
當人類社會現代文明以其迅疾的步伐邁進歷史悠久的古老中國時,現代中國發生了重大變化,改革開放給古老的國度的沖擊,影響著現代中國的發展,影響著中國藝術家們以極大的熱情探索中西方藝術的借鑒、融匯,使東方與西方、符號與抽象、自然與構成、傳統與現代呈現出轟轟烈烈的沖撞與融匯。周燕弟就是一位在傳統與現代的圖式融匯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的實力派水墨人物畫家。
周燕弟出生于江蘇省灌云縣,號伊山人。1988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現為連云港師專美術學院院長、教授、江蘇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副會長。
在周燕弟水墨人物畫的創作歷程中,明顯分為傳統詩意型與現代融合型。
傳統詩意型 周燕弟的水墨人物畫,緊扣著源遠流長而又豐富的傳統文化,從這恒古不竭的源流中充實著自己的血液,激發著自己的靈感。不管是古代仕女,傳說人物等著眼于古代人文畫的傳統,他都賦與“東方詩意”,從傳統中去發掘、抉擇、覓尋著自己的獨特的筆墨語言;從文人畫的傳統中找到了直抒胸臆的意象表現語言,追求“象外求意”,使他的水墨人物畫,從外在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大大加深了藝術的內涵,擴大了審美范疇。同時從文人畫中吸取了書法入畫的技法,重視筆墨情趣。《荷趣面》用筆運轉自如,線描如行云流水,色塊響亮,人物形象略帶夸張,散發出一種文人氣息;《撫琴圖》在大片水墨淋漓芭蕉下,撫琴女子沉浸在憧憬、追憶、遐想之中;《觀蓮圖》則以書法的結體與運筆,以線性用筆畫蓮藕及枝莖,以沒骨粉彩畫人物的面部形成了自然生動的韻味。這類主要著眼于古代文人畫的傳統,從題材、筆墨到意境無不如此,且頗有自己的圖式韻味。在恬淡清新中,竭力追求質樸、雄放、大氣、強烈的風格,于粗放中見精微。作者從吳昌碩、齊白石、八大山人等大師那里吸收了傳統筆墨精華,同時在墨、勾、線的大塊面中大膽借鑒了現代藝術的技巧。對色彩的研究有其獨特之處,濃重的石青、石綠等礦物質顏料同樣把清淡悠遠的意境渲染得淋漓盡致。
中國的水墨人物畫,追求的是一種“深意”的造型,通常稱為“意象”的造型,或稱“以形寫神”。周燕弟人物畫的意象都是由動作的瞬間思想精神的凝定,他的人物畫的精神支柱,是性格的神趣加自由筆墨的表現,在他的水墨人物作品中,在寫意的基礎上,略增夸張變形,透露出一股自由的空靈的、清純的氣韻,在構圖上周燕弟追尋的是宋人之“簡”,筆墨取舍總是在“簡淡”中透出人物深邃的靈扉和曠古的情感,從中可以看出他表現人物是自如而忘形的理想人生,古人曾說占有“忘形”才可“得意”,因此,他的畫在刪繁就簡中傳達著一種“天人合一”的神韻,不拘于傳統又不失于傳統,使作品具有超凡脫俗、氣韻生動的藝術品格。
現代融合型 中國水墨人物畫的寫意性筆墨決定了人物畫不能拘泥于真實的摹寫,而更注重在傳統筆墨統攝下的傳神寫照,特別是對人物造型的處理,周燕弟的水墨人物畫既具有傳統筆墨韻味,又具有現代繪畫圖式的藝術語言,他把傳統筆墨的寫意性特征抽繹出來,作為繪畫技法的最基本語匯,再結合寫實性的造型手段,并將寫實性納入寫意性的傳統規則中,從而樹立了自己在水墨人物畫上的風貌。
在一個民族的現代化進程中,對民族文化與民族價值觀的重新審視與反思,并且以新的藝術語言加以表達,恰恰是藝術中的現代性體現,盡管這一表達的題材、方式、過程具有很大的差異性。有關“現代性”的定義可以視為社會文化整體性研究中的一個實體概念,是否可以將水墨藝術中的現代性概括為現代生活、現代意識、現代藝術形式、現代媒介、現代觀念?無論哪種概括,都不能擺脫現代性固有的內在矛盾,這種矛盾在現代城市生活中具有更為鮮明的典型特征。周燕弟的水墨人物畫,在傳承和發展的基礎上,十分注重對優秀傳統的拓展、吸收和轉換且關注現實生活。在開拓新意境、探索新技法,追求新的審美情趣和完善新的筆墨范式的過程中,既注重對“傳統性”精神的深層感悟和對“傳統”筆墨的良好把握和應用的雙重優勢并具備相當的人物“寫型”和“造型”能力,在追求形神兼備的同時又不失去筆墨情趣的技術優勢,在講求筆墨意味的同時又避免了傳統意筆人物畫重“意”則失“形”的缺憾,在水墨人物畫的傳統性與現代性的融匯探索方面,周燕弟作了有益的嘗試,既超越了只講筆墨意趣而不能深入刻劃神形的傳統人物畫,也超越了以“西畫”素描來“改造國畫”的寫實人物畫。在充分表現自己藝術潛質,關注時代、關照自然,遵從“心性”的創造過程中,在對中西方藝術狀態的研究,探索和實驗過程中,對東方詩意的回歸,以重新洗牌的方式融合東西方優秀藝術精華,探索和規范出自己的藝術語言圖式,從精神內涵到形式外延強化和豐富了水墨人物畫的表現力和生命力,使“傳統性”水墨人物畫具有了現代性風采和當代神韻。周燕弟近期作品《心靈的呼喚》用現代構成圖式,描繪了抗擊非典期間,醫護天使們在第一線為病人“救死扶傷”的場面,握毫潑墨與心理的同構因素結合起來擴大了現代水墨人物畫的形式美與肌理美;《西藏組畫》則將西方的構成與敦煌壁畫中融入雄沉渾大的氣勢,表現了質樸、天真、簡率的西藏風情。這種融合不是像拼盤式的湊合,在他的作品中總是力求把狀物與抒情、感性與理性,具象與抽象進行有機的結合,以達到神情并存,意趣融合。
在藝術發展長河中,傳統性與現代性的圖式融合的話題還將繼續存在并發展下去,但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首要的是區別于別人,并找到自己的獨特的藝術語言表達。周燕弟認為: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主體的選擇性,同化力是至為重要的,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藝術。在中國的水墨畫從傳統形態轉向現代形態的重要過程中,我們希望看到在現代和未來藝術旅途中,周燕弟在水墨人物畫完成自己的涅磐。
(作者為日本明富藝術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旅游聯誼中心理事,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青年報•大美術時代》學術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