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辦事謙和質樸中帶有一點知性,穿著打扮時而西裝革履偶爾也叼煙斗上鏡。他就是從四季青農民成長起來的草根書法家、現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華養生書畫研究院院長劉俊京。
農家子弟迷上中醫和書法
位于海淀區西部的四季青地區,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安家駐足的風水寶地。當代作家楊沫、畫家黃胄、書法家康殷等都曾安家落戶于此并留下大量作品墨寶和真跡。在四季青香山一帶,至今仍有多個畫家、書法家、作家的私人宅院。
可能是受四季青地區濃郁文化氛圍的影響,劉俊京從小就喜歡上了中醫和書法。高中畢業之后,他如愿當上中醫給患者把脈治病,業余時間臨摹練字樂此不疲。
又榮幸拜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結緣,讓對書法藝術如饑似渴、不斷追求的劉俊京得到了快速提升自己藝術水平的機遇
為理想“冷落”中醫專攻書法
拜歐陽先生為師后,劉俊京對書法的追求更是如醉如癡。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跟隨歐陽大師學習書法,劉俊京忍痛割愛了他熱愛的中醫職業,從醫院調到四博連公司擔任書記一職。做好本職工作之外的全部業余時間,他都用在了學習和鉆研書法藝術上。
虛心、勤勉是跟俊京接觸過的朋友對他的一致評價。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別的書法家,他對待不同界別和層面的人總是恭敬有加,言必信、行必果。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彰顯一派謙謙君子之風范。
經過多年的學習和臨摹古今名帖,俊京的書法逐漸成熟起來。2004,中國楹聯界首屆自撰楹聯書法展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成功舉辦,劉俊京創作的一幅“五味清鮮身康體健;七情穩斂絡暢經通”自撰魏碑八言聯,從全國各地的兩千多幅來搞中脫穎而出,一舉摘得十名銀獎。其作品先后獲中國文聯“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獎,北京市第三屆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等。其書法作品隨神舟八號上太空并被毛主席紀念堂、中南海、天安門等收藏。
中醫反哺藝術 獨創“養生書畫”
如今的中國書法、繪畫百舸齊發、大師輩出,要想在如今已經非常成熟的書法藝術中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談何容易?而完全跟在大師后面亦步亦趨,這不是理想遠大的劉俊京的追求。
俊京早年間曾經對中醫頗有研究,就是在書法界成名之后,他也時不時應邀為一些患者把脈出方,做一些養生建議。俊京覺得,在自己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中醫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的理念對自己形成獨特的書法風格幫助很大。人在撰寫書法的過程中講究摒神靜氣,講究精氣神的高度合一,這時人體內的清氣上升、雜念全無,而很多疾病和身體不適,都是因為現實社會競爭激烈,人需要面對的雜念和誘惑太多,書法恰恰能夠幫助現代人鬧中取靜、返璞歸真,能不能把中醫的理念與書法創作結合起來,創造一種養生書法,既能讓人在練習書法中得到藝術享受,又能起到養生作用?2007年,劉俊京正式提出了“養生書畫”的理念。
劉俊京提出“養生書法”的核心是三個字:“敬、凈、靜”。其目的是傳遞正能量,讓人們在欣賞書畫的同時,又能學到很多養生知識。
“敬”是劉俊京“養生書畫”的第一個境界。表明他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態度,也是儒家提倡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入世的態度。即對于書法的“恭敬”與虔誠。
“凈”是劉俊京養生書法的第二個境界。說的是寫書之人在揮毫潑墨時心底里的純凈,潔凈。這也是他修身養性、做人從藝的基本準則之一。
“靜”是劉俊京養生書法的第三個境界。劉俊京酷愛中醫,他的書齋名號是“靜醫齋”。“靜”的本意是不爭,不爭則能知足常樂。不爭意味著不貪求名利,順守自然。“靜”的引申義是指一種悠遠的境界,寧靜可以致遠,可以獲得智慧靈感;一個“靜”字,蘊含了古人圓融通達的智慧,也是劉俊京在其做人和書法作品中追求的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