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京,他是書法家,但他又不只是書法家;他是畫家,但他又不只是畫家。他與別人不一樣,是當今難得的復合型書畫家,他集經營、中醫、佛道、養生、書畫、戲曲等于一身。古語有言:食養身,書潤心,戲養神。他常以書畫寫劇詞,學醫以養身,觀其之作,身心俱佳,神情怡然。他不同于別的書法家——他精通楷、行、草、隸、篆五體,而非只專其一,自言學法書須:“博觀廣取,宗法漢唐”。其楷書承襲北魏經典,古樸不失靈巧;行書追溯宋四家之一米芾,端嚴中巧寓變化。書法囊括褚遂良體、金農體、伊秉綬體、弘一法師體等,再結合醫者仁心,探索出獨一無二的“養生書畫”。使觀者在欣賞藝術之美時,還能領悟到養生之道,于身心、審美皆有益。
中國四大國粹——京劇、中醫、書法、武術,幾乎一一被劉俊京收入筆下。作為一名醫者,治世人之病痛,研養生之精道;劉俊京愛京劇,其師歐陽中石更是京劇名家,奚派傳人之一。以國粹之京劇入書畫,他更是能妙筆生花,形神既備,神采兼具。他研修繪畫、篆刻、戲曲、音樂、舞蹈、詩詞,把一分博學融入書法;研究佛家禪意書法的奧秘,把一分寧靜融入書法,使人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劉俊京是一個修身養性之人,因此在書法創作上,能生歡喜心,發慈悲心,體現為三字追求——敬、凈、靜,在如此浮躁的時代,是為一片凈土。不爭不奪,書不浮躁,墨色純凈,滿溢靈氣,就像中醫里說的,靜居則安,靜以致遠。既能書亦善畫,劉俊京用文人畫來體現他的文化傳承,寥寥幾筆,活靈活現,文人小品精道之處躍然紙上。在劉俊京看來,真正的好畫,是畫到至簡,并非以滿取勝,而是以立意為勝。書畫之根本是在于神采,如南朝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神采既具,乃為上品,才為藝術。
劉俊京的與眾不同還在于他書畫的取材。正如《左傳》中所言:“言而無文,行而不遠”。書法也是如此,書而無文,行而不遠。他文采斐然,不獨以古詩詞為句,別有修身養性、京劇戲曲、佛教禪宗之句。更常使觀者出題,他方下筆,這是極為有難度的。他的書法更是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為當今社會傳遞正能量,創文內容與時俱進,為中國夢題詞寫句,光復中華民族的中國夢。
劉俊京先生所有的成就,皆來自他的博修。其恩師歐陽中石先生是集歷史、邏輯、詩詞、京劇、書法、繪畫于一身的大家,劉先生不僅學其書法,更是苦心鉆研以博學,其“養生書畫”在形式、內容上均給人煥然一新之美感體驗。博取眾家之長者,必能有非凡成就,常自言道“博修才能恒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