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京屬于我喜歡的書法家類型,注重傳統,行筆厚重,沒有那種現代書法的古怪造型和舞墨的技法,老老實實地寫字。讓人看著實實在在,如鄉下的一股清新之風,非常難得。
看著劉俊京一幅一幅作品的款識中,我看到一個規律,其落款大多是勉、寫、一抹、隨筆、溫故、玩墨、寫記、學記、學寫、信筆、匆筆等,“玩”是不是就是劉俊京一種對書法的態度。
書法真可以玩嗎?以前人家說我的書法如何如何,我通常會說我只是玩玩而已,不是專業的書法家。而劉俊京卻不然,他是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的學生,其作品在中國文聯“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中國書協舉辦的八屆國展、九屆國展。第四屆正書展、第八屆國際書法交流展,中國書法家五百強展,第十五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等,并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華養生書畫研究院院長,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禪佛書畫院副院長等職務,應該是一個大書法家了。可你認真的看看劉俊京的書畫作品,那種把玩的心態就在其間。
書法可以玩什么?
在辭海里,“玩”字有5個注釋,一是玩耍、戲弄;二是欣賞、玩賞;三是玩賞的東西,如古玩;四是研習,如玩辭;五是忽視,輕慢。由此說來,“玩”字內涵非常豐富,許多正面的或反面的事都可以與“玩”聯系起來。書畫行業有許多玩法,書畫家們叫“玩墨”,收藏家叫“古玩”,古時就有玩物喪志之說,我卻認為物玩得好,是可以增志的。
中國書法是一個老少皆宜的玩藝,玩得佳的是藝術家,玩得好的可陶冶情操,玩得勤的可鍛練身心。從經濟成本上說,玩書法遠比玩馬術、玩高爾夫便宜得多,比玩麻將,玩輸贏少了許多麻煩。從風險上說,玩權術易栽跟頭,玩股票易被套牢,而玩書法輕松愉快,成本低,風險小,老少皆宜.
書法可以玩什么?劉俊京的書法實踐告訴我們,書法可以玩興趣。劉俊京對書法有著深厚的興趣,做什么事他都喜歡用書法去表現,時下流行養生學,他把書法融入養生之中。提出了“養生書法”的理念,讓人眼前為之一亮。在劉俊京眼里,書法可以傳播養生,也可以實踐養生。我經常在公園看到以書法鍛練的人,他們在地上寫得又快又好,純正的楷書、隸書,還有草書。有些人覺得筆太小不給力,還自制了幾十公斤的筆,拖著一個大桶的水,從山上寫到山下,水寫在水泥地上,很快就蒸發了,但他們卻能從中享受到無窮樂趣。
書法可以玩情趣。書法原本是文人宣泄情緒的一種載體,一種方式。書畫怡人,陶冶情操,或警世自勉,或寄托情懷,興之所至,即興揮毫,痛快淋漓,不為錢、不為名,只為表達心情。這種玩里透著一份真情,像王羲之的《蘭亭序集》,把酒言歡之中也有一分哀愁;顏真卿的《祭姪兒稿》悲憤之情流露于筆下;蘇東坡的《寒食帖》,通篇也是懷才不遇的感慨。劉俊京的書畫情趣很濃,或信筆揮毫,或乘興一抹,或興致玩墨,藝術與把玩間得以展示,情趣在筆墨間得以流露。
書法可以玩學養。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有許多值得總結和學習的。俊京一直在倡導,“作為書法愛好者、書法家要沉下來,戒除焦躁,博學博修,才能不斷提高文化修養,才能使自己的藝術作品豐富。”劉俊京是個醫生,從事醫療工作十余年,對中醫理論和實踐,都有不俗的研究,尤其對中醫養生頗有成就,創立出養生書法,他的一系列的養生書畫作品,給人們帶來的不只是精神上的文化熏陶,還有益于身體健康的養生知識。
時下人心浮燥,藝術圈中人也各有所玩,玩名利的有之,爭名遂利;玩技巧的有之,舞筆弄墨;玩騙術的有之,弄虛作假。書法誰都可以玩,但不管你怎么玩,書法還是書法,它不會因為你的“玩”法而改變書法自身的運動。書法博大精深,人們的任何“玩法”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書法是高雅的,“玩書法”也應該像劉俊京一樣“玩”得高雅。
書法要怎么玩?
玩也是一門學問,在劉俊京的作品中,我們看不到那種超大的作品,沒有時下流行的拼、染、搭,卻能夠把中醫的望、聞、問、切融進書法,別具一番味道,原來書法也可以這樣玩。
玩書法要能放。中國書法浩如煙海,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讓學習者傳承的壓力好大好大。中國哲學有一個說法,有所失就有所得,學會放下才能成功。劉俊京是一個有定力的男人,為了書法他能夠他放下了名利,不去刻意地炫耀自己書藝,把日常點滴的所思所想都融入書法;他放下了應酬,潛心讀書,研修繪畫、篆刻、戲曲、音樂、舞蹈、詩詞,把一分博學融入書法;他放下了急燥,從《弘一大師年譜與遺墨》入手研究佛家禪意書法的奧秘,把一分寧靜融入書法。
玩書法要能迷。對藝術,首先是要入迷。入迷才會有興趣、有動力,才能鉆得進去。對藝術入迷,就自然會去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學習、研究藝術,繼而才有能力發展藝術。劉俊京對書法是入迷的,對養生也是入迷的,可一心不能二用,他干脆把書法和養生揉合在一起,創立了養生書法,沒有一股迷勁是做不到的。其次,要沉迷。沒有什么能夠像藝術一樣充滿著魅力,劉俊京和所有沉迷于藝術的人一樣,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沉迷于紙筆墨硯,點橫撇捺,沉迷于花鳥山水之間,享受了寂寞,也享受了快樂。第三,要癡迷。對藝術的癡迷是一種境界,只有那種把藝術已經作為自己生命的一個部分的人才可能達到疾迷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劉俊京是歡樂的,歡樂到一種癡迷的程度。歡樂到一種癡迷的程度就已經和藝術融為一體了。
玩書法要能收。書法是豐富的,正草篆隸各有風采,劉俊京像一個貪婪的“孩子”,他廣種博收,他善于從古人中吸取營養,其書涉及正、草、篆、隸各種書體,無所不精。
其楷書傳承北魏經典,厚重中不失靈巧,清純典雅,行筆從容,有一種古樸的味道。楷書啟功絕句,行筆厚實,收放有如,其來、如等字,很有禪意書法的味道,翰、一、手、心等字的收與來、墨、如、八等字的放相互協調,互為補充。楷書胸有波瀾詩,行筆率性隨意,融楷隸為一體,沉穩大方。楷書清包世臣論書絕句,以造像書體入書,但打破了造像書體的平穩,揉合了爨寶子的隨意,有幾分拙趣。小楷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結體緊湊,字型偏扁,揉合了楷書和隸書的筆法,舒展大方,相互穿插,輔之以標點,渾然一體。
其隸書吸收了金農、伊秉瘦和漢簡的筆法,結構變化豐富,將隸書的藏頭護尾收于筆端,盡情揮灑。隸書唐五絕兩首,深得清伊秉瘦的韻味,橫平豎直,撇曲捺展,如舞如詩。隸書蔡雄七絕詩,以金農的隸書書這,把厚重與巧拙結合起來,繁收簡放,相得宜彰。那撇時而緊湊,很有力的撇出,像一個逗號,時而細細地撇出,像一個飄舞的長袖。其作品心經,充分展示了其書法的功底,正草篆隸,各有風采,隸書心經,有的是融入了漢簡的筆法,有的是金農的味道,有的是伊秉瘦的風格,多姿多彩。
其行書作品,端嚴中巧寓變化,收斂多于舒揚,含蓄多于直張,不激不厲,顧盼有情,洋溢著文質彬彬、瀟灑自如的君子之風。行書啟功論收絕句,用筆厚實,輕重相間,揮灑有度,其書整體上偏楷,以楷書筆法寫行書,以行書筆法寫草書,行中帶草,收放自如。行書舍南舍北詩,書寫流暢,信筆而書,用筆厚重,有沙孟海的味道。
書法要玩到什么境界?
馮景元有篇小文,叫《玩》,說“玩是初界,也是大界。”畫家林風眠在上海介紹自己的時候,詼諧地說自己是弄點顏色玩玩的人,還說自己是好色之徒。大畫家林風眠舉重若輕,很謙虛地說自己弄點顏色玩玩,這一玩就成了中國整個二十世紀美術界的精神領袖。弄點顏色玩玩,說是玩其實已經超脫達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
玩要玩得有境界,劉俊京玩出了境界。劉俊京骨子里是一個傳統的人,雖說是玩,你看他玩墨信筆的時候,卻透著十分的認真,他把“敬、凈、靜”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
玩不可不敬。劉俊京把“敬”作為書學實踐的第一個境界。敬古、敬師、敬人,劉俊京以古為敬,以古為師,上溯魏晉,下追宋明,吸取魏晉的古樸,宋明的氣韻。他以師為敬,遵師訓,承師業,以嚴謹、整肅、規范的態度治學,表現其對書學的“恭敬”與虔誠。他以人為敬,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雖然他總是以玩墨、信筆自稱,其書卻公正端莊,盡顯儒雅之氣。
玩不可不凈。“凈”是劉俊京的書學實踐的第二個境界。純凈、潔凈、干凈,他崇尚“凈”,他作書就像行醫,必潔其手、磨其墨、摘其紙,起筆收筆,干凈利落,沒有一點滴滴噠噠的。表面上看是干凈,卻映射出他心底里的純凈,潔凈,心無雜念,筆則凈。
玩不可不靜。“靜”是劉俊京的書學實踐的第三個境界。靜心、靜氣、靜寧,靜的本意是不爭,不爭則能知足常樂。其書不浮燥,用墨干凈,墨色亮麗,字與字之間相互穿插,每個字每個筆畫都安安靜靜地,一切順其自然,不爭不擠,很有章法。其書大都是與其養生治病的相關知識,透著一分靈性,不爭名貪利,順其自然,就像中醫里說的,靜居則安。寧靜可以致遠,“靜”把劉俊京書法引入了一種悠遠的境界。
馮景元說:“人生走過后,血過,淚過,名過,利過,滄桑過,榮辱過,沉浮過,進入一種境地、一種詮釋、一種了知、抑或也是一種徹悟。”劉俊京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