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夢也沒想到,他熱愛的玉泉山的泉水,不但造就了他這個京西漢子的筋骨,更滋養了他隨手栽種的墨花之源,在這個私家花園里,他的辛勤勞作樂此不疲,悠然芬芳園外,收獲頗豐......,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心經》,抄經時那一滴落在紙上的熱淚,讓他好夢初醒......
劉俊京,60年代初出生于一個普通農家,成為一名醫生,實現了他兒時之夢想,而時代潮流之推動,卻使他的能量向商海傾斜。 不論是治病或經商,他始終沒有放下從小就養成的讀書寫字的愛好,他漸漸地發現,在書寫中可以使人心寧氣定,化解煩憂。越深入中國的國粹,他越好奇地想知道博大精神之中國傳統文化的締造者,他們有著怎樣的心胸智慧和氣質,想和古人對話,最近的距離莫過于在他們的字畫里尋找他們的身影,那些千年流傳下來的印記,保持著遠古的風貌,沒有隨時代而演變遷移,現代社會知識繁雜,更新加快,加上拜金為上,很容易造成人心浮躁,眼光短淺,迷失自我。得益于十幾年的中醫理論學習的基礎和望聞問切的實踐功底。從表面上看出疾病的內在源頭和發展趨勢,正確判斷病人的個體特征,靈活掌握藥物的長短秉性,使得俊京在他的書法學習中能夠準確地捕捉到古人的神韻特質,能夠在實踐中學其精華,去其糟粕。由于具備了淳樸善良、勤奮好學的品德,加之名師的指導,是他在茫茫藝海中煉就了不隨波逐流,精確把握航行的本領。他的作品在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在書法界漸漸顯露頭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贊賞和熱愛,頻獲大獎進而走入了藏品的行列,很少有人知道,俊京的創作理念,追求的是動中顯靜,靜中展韻,韻中傳情,情中感悟,悟中求定,定中開慧,慧中格物,以期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因而他的書畫作品像一朵朵或含苞或綻放的蓮花;像一片片或純凈或變幻的云霞;像一汩汩或如鏡或如潮的泉中,微笑著安然生動的述說著,不由人想起那樣的詩句:“云在青天水在瓶”。沒有狂奔疾走的浮躁,沒有粗滿過雕的俗氣,使人安靜,引人思索。
魏碑筋骨聽風雨,二五風韻述古今
小隸柔情蓮花志,以墨洗塵清凈心
志遠何須造磅礴,德厚不在重彩傾
落筆無為道自然,于無聲處聽雷聲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正當俊京事業如中天,書法漸入佳境的時候,藝海商海的奔波是他的健康一度亮起紅燈,突發的疾患使他深深地體驗了健康的重要,他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這時,他遇到了《心經》。
《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260字的短小篇幅,精萃了佛法真諦。它撼人的氣勢,如詩的語言,深廣的內涵和神秘的氣息,深深打動了俊京的心。他深刻感悟到《心經》里有著不可思議的巨大能量;有著取之不盡的指揮的源泉,因而深深地愛上了它。從此把背誦抄寫《心經》作為每日的功課,從中他獲得了難以言狀的收獲,因此以不同的筆體刊印發表了專輯——《劉俊京多體敬錄《心經》》,以表達對佛法的無盡的感恩和敬意,也希望得見者、收藏者見的、藏的不僅僅是書法。
俗話說,書法易習,名師難求。作為一個書法家沒有名師指點終是一件憾事,而得遇名師不僅靠勤奮好學還要看福報緣分。俊京深知此理,因而在他之花園里只管耕耘,不問收獲,他將自己的虛心博修、聰慧無求一點一滴地融入了他的字里行間,為人處事也是嚴格要求,寬厚待人,因而收到了歐陽中石、李鐸和劉炳森等書法大家的褒獎,各種獎位榮譽的紛至沓來使他在書法界、收藏界備受關注。1992年,他正式拜歐陽中石為師。
“書本小道要在囑文明義,至于以為藝術乃是余事也,作字必有所宗。宗法即定,亦必有已意在焉,作字行文,文以載道,以書煥彩,賦以生機。”恩師的這番諄諄教導,像一盞指路明燈,使俊京的求藝之道、人生之道色彩斑斕,生機盎然。“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武則天的這篇開天偈,俊京不知抄寫了多少遍,它不但寫出了一個佛子對的深切感受,也映照了俊京得遇恩師的欣喜與感恩之心,因而,在他專集中把恩師傳給他的“法”印在篇首,并牢記于心。
在書法界,創作時人們廢寢忘食的情形非常普遍,為了完成“任務”透支健康的大有人在,以酒助興,豪飲猛潑的作法似乎也很時尚,人們貌似在“陶冶情操”,其實完全是和養生之道背道而馳。因而藝人們英年早逝已不是什么行業新聞,把養生融入日常生活和創作中應該是一個“上醫”治未病的良方,這才是人們真正需要的。
在提出了書法創作應追求“敬、凈、靜”的境界之后,經過多年的醞釀,俊京養生書畫終于問世了,一經推出大受歡迎,其中一幅“五味清鮮身康體健,七情穩斂絡暢經通”的自撰魏碑八言聯,在兩千多幅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銀獎,俊京深感欣慰。因為一個集中醫、書法家和企業首席于一身之人,在到了知天命之年,他深知中國傳統養生之道,有著不可思議的功效和地位。而養生先養心,正是養生之道的精妙所在。在人類物質文明進入極度發達的時代,精神文明發展往往出現滯后現象,縱觀近年我國現狀,精神文明教育出現了退化,甚至變形,金錢、權利、地位、榮譽并不能解除病苦現狀,演藝界歌頌的“愛情至上”和青少年“寧愿坐在寶馬車上哭,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的可悲之態,反映了當今社會精神文明亂象的冰山一角。加之人們普遍不信因果之律,更促使各種災難悲劇步步上演,這種狀況在書法界當然也不能幸免。假貨粗品充斥著藝術市場,使制造者的、收藏者的心境完全脫離了書畫藝術本意。使人們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俊京的養生書畫在這個情況下問世,真是來得正好,值得贊嘆。
養生書畫獨一味,濃淡相宜入五行
正氣內存邪不干,身心康健循內經
情清輕中七情斂,敬凈靜處避八風
謹記恩師慈悲頌,自在隨緣度有情。
縱觀俊京墨跡,我們不難看出一個醫者、學者、施者、行者的成長軌跡。
醫者仁心,從俊京作品中,很容易看到醫者的特質,他不僅用書法繪畫的形式展演了《黃帝內經》《千金方》等古代醫學經典,更創作了大量的養生書畫,勸人們關注健康,重視養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養生四法》《茶能養神》《以食為養》《養生珍言迭》《談佛家養生》魏碑八言聯等。
學者虛心《戒躁、博修才能恒遠》是俊京在獲得了眾多書法大獎和榮譽后發表的一篇文章。其中,他特別推崇弘一大師的人生價值觀和書法墨徑,他提醒自己和同行要深入經藏、勤學博修、戒驕戒躁,在各種藝術形式里尋找養分、提高素養。不要一味迎合市場,迷失在拜金狂潮中,成為一個書、畫匠。
施者慈心,“佛說,布施者可以獲福,慈心者可以無怨無悔,為善者可以消滅罪惡,離欲者可以無煩無惱,修諸得本,思慮而后行,唯有此番品行,不久可得般若涅槃。這是俊京作品中的一個精品。他的布施不但在作品中體現,以文載道,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樂善好施、隨緣度人。
行者清心,當今社會人們貪心有余,清新不足,而因追逐名權財色,總希望得到的更快、更多、更易、更大。為此,淪為房奴、車奴、妾婦、名奴,俊京自稱“布衣”樂在其中。看他的作品《布衣也開心》一杯清茶、一把木椅,面對著遠山近草,哪里有身不由己的煩勞,對于所獲的種種殊榮,更是淡然處之。因而,他的作品才能散發著無爭、淡泊的氣韻,透射著明亮致遠的光芒。
修行無小道,方寸見乾坤。
深淺無心色,藝海更耕耘。
愿他的廣茂藝海花園里繁花似錦,芬芳益人。
寫完了最后一句話,窗外已明月高懸,園內剛剛修理過的草地散發著沁人的清香,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在想:當今物欲橫流、亂象叢生的年代,我們能遇到這樣一位醫者、學者、施者、行者于一身的儒商實屬不易,追求他的墨跡,感受到他的慈悲、睿智、福報更是難得。讓我們和他一起成長,吉祥安康。還等什么呢?寫到這里,一個熟悉的旋律在我心里升起,就讓我以此作為本文的結束語和對他的再次祝福吧。
揭諦 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田建春 (如 元)
2014年7月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