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耀國先生是在2011年11月17日,農歷10月立冬后的第10天。是日,我受山東著名書法家于謀勇先生之邀,與毛澤東主席嫡孫毛新宇同行,到山東鄒平縣西董鎮參加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18周年而舉行的毛主席雕像落成揭幕儀式。此行亦邀請了北京一得閣藝術館執行館長崔要鋒先生。當天晚餐后,崔先生找到我說:“我還從北京帶來了一位書畫家王耀國,他尤為擅長寫毛澤東體書法,能否請您推薦給毛部長,請他審閱。”我說:“恐怕不妥,主要是號稱能寫毛體字的人太多,都想借著和毛部長合影,而言稱毛主席后代充分肯定。”崔先生說:“要不然您先把把眼?”不大一會兒,崔先生把王耀國先生帶來了,只見他個子不高,頭戴一頂長舌檐休閑帽,身著一件大紅外套,最有特點的是:留著長約7厘米的絡腮胡。從黑白相間的須發能看出,應該是我的兄長。當二人打開第一幅書法作品,我立即被這幅毛體字震撼了,內容是毛主席創作的一首詞:西江月井岡山。只見在八尺對裁大的白紙上,連詞牌帶落款瀟瀟灑灑64個字,從整篇大體勢上看就已知:不是毛體字還能是什么字。再細細品鑒這幅字,寓柔于剛、寓方于圓、藏正于斜、藏靜于動,既對立又和諧、既豐富又鮮明、狂放而不失法度、瀟灑而不失真功、險峻而不失莊重,觀之產生強烈的視覺美感。我很快決定帶著崔、王二人去見毛新宇部長。到了他下榻的房間,一番寒暄之后,耀國先生接連展示了五幅毛體字書法,毛部長高興的說:“寫得好,比許多寫我爺爺字體的人寫的都好,這幾幅我都留下可以嗎?用你的書法作品送朋友好嗎?”耀國當即表示同意,我又張羅著大家合影留念,記錄下了這難忘的歷史瞬間。
自那以后我和耀國先生經常聯系,交往中我了解到:王耀國,號:韶嬗齋主,玄音客人。1955年生于山東泗水。國家一級美術師、書法家。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美術家網特邀書畫家;北京一得閣藝術館簽約書畫家;他自幼酷愛藝術,尤對書法、音樂情有獨鐘。1989年畢業于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系,被評為優秀畢業生,1997年參加山東省書法家協會首屆高級人才文藝骨干培訓班,并取得優異成績,受到眾專家教授的好評。
他多年習書,臨池不輟,真草皆善,尤精小楷。追宗魏晉、取法鐘王。師古不泥,尚古出新。
曾多次參加省市及全國書法大展并獲獎。
1988年在孔孟故里全國書法篆刻大賽中獲優等獎;
1996年在“桂陵杯”國際書法美術作品大展賽獲二等獎;
2006年書法作品參加魯豫兩省書法交流展;
2007年在“美好的禮贊”——山東省慶祝黨的十七大美術書法攝影大展中獲優秀獎;
2007年入展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展;
2008年書法作品在“情系軍旅”書畫作品展中獲二等獎;
2008年書法作品榮獲“2008和諧中華迎奧運全國美術、書法攝影大展”書法金獎。
2009年入展第六屆全國楹聯書法展;
2010年入展第三屆全國扇面展;
他的作品入編《世界華人書法、篆刻名家大辭典》、《中國百位書畫名家精品集》、《中國書畫研究》、《中華人物》、《盛世收藏》、《品鑒》、《紅旗》建黨特刊等。書法作品曾被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國務院原副總理吳桂賢;中央辦公廳、中紀委、全國人大、中央軍委辦公廳、釣魚臺國賓館、中央組織部、國務院西山服務局、毛澤東手書館、解放軍各大單位、團中央及中央電視臺等單位和領導收藏。部分作品被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和港澳臺地區及韓國、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際友人收藏。
我曾經詢問耀國先生:學書毛體字,會不會止于形似,難得神韻,對草書進步能有幫助嗎?耀國先生認為:“書法之道,博大精深。欲知其奧妙,得其真諦,非具過人之天賦,豐富之學養,高尚之情操,廣闊之胸襟而不能;又須勤于臨池,善于頓悟,方能筆精墨妙,進入化境。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結晶。歷代書法大家的優秀經典之作,無不是作者思想、才氣、情思和書寫技法的完美統一,所以僅僅臨書毛主席原作是遠遠不夠的。”
王耀國既知如此,身體力行,博采眾長,苦心研習,他生長在孔孟之邦,有著深厚的文化素養,又長于音樂,薩克斯和葫蘆絲演奏達到專業水平,漸漸領悟到了音樂和書法之間具有變化和融通的辯證關系。運筆時仿佛音樂旋律的高低起伏、落墨時好似音樂節奏的長短快慢,音樂的七個音符變化又像是字體筆劃的間架結構,音樂的篇章段落樂句就有如書法創作的布白章法。
經過多年來對古代書法筆貼的研究,使他的書學理念高卓而通達,由此形成他喜歡個性化的創作精神,他認為:只有個性風格的獨立,才能成功地體現一個書法家的生命價值。
有位書法評論家寫道:“觀王耀國的書法,有入木三分之感,一派陽剛之氣,字體的造型、點劃的聚散、行氣的貫穿,上下承接氣勢磅礴又匠心獨具,無不體現剛強的稟性和大將風度,對線條的質量非常講究,他認為線條在書法創作中是前提條件。只有好的線條,才能產生質量高的書法作品。所以他更注重線條質感的錘煉,表現出了一種清新剛健的特征,體現出一種自然風貌。觀賞他的作品,每字之間的結構相得益彰,疏密恰到好處,整幅作品氣象渾穆、魄力雄強俊偉挺拔。點畫勁挺凝練爽朗有神,用筆瀟散潤致生動自然。用墨筆飽墨濃間又有飛白,直透出一片酣暢淋漓的神韻妙境。”有人贊其作品:古樸厚重,細致凝練;剛放含蓄,意境靈動;雄渾有力,瀟灑豪放;蒼勁渾厚,磅礡大氣;動靜自如,雅俗共賞。
王耀國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作為毛澤東時代成長的文藝工作者,對毛主席有深厚的情感,1976年毛澤東主席與世長辭,耀國連日痛哭的記憶,成為他發奮繼承毛主席遺志的精神動力,他說:“用毛體書法,寫毛主席詩篇,是宣傳毛澤東思想的好方法。”毛體書法,章法縱橫馳騁,筆墨瀟灑淋漓。特別是草書,筆畫細圓,字形較大,大草的布局采用了行行逶迤、翩翩恣肆的寫法,相當瀟灑。毛澤東的草書采千古之遺韻、集百家之所長、熔眾法于一爐,世人尊之為“毛體”。其狂草源于張旭、懷素,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風格獨具,蓋世無雙。特別是他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寫的行草書體,體勢開張、雍容大度,章法縱橫馳騁,筆墨瀟灑淋漓,布局嚴謹,渾然天成,遒勁剛健,縱逸奔放,為千古絕唱。毛體書法極富創造和革新精神,亦書、亦畫、亦情、亦景,字里行間充滿雄才大略,恢弘氣度,勝似閑庭信步,如同山雨欲來,若千里決勝,是其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豪邁情懷和波瀾壯闊的人生的一種折射。
耀國先生創作毛體書法時所追求的正是這樣一種精神境界。為了深得毛體要領,他廢寢忘食、陶醉其間、心摹手臨、獨悟天機、取其精華、自成妙趣、功底漸厚、面目日新。業已達到無帖默寫、起手即有、形神兼備、揮灑自如的水平。
我幾乎每年都要收藏幾幅耀國先生的書法,除了毛體字、草書、榜書、楷書,我還有幸收藏了他的一本冊頁,內容是《蘭亭序》,整篇用小楷正楷字寫就,行家一看就知書者不僅臨過二王、趙孟頫、歐陽詢,而且達到了小楷書法的一種高度。小楷之難寫,不僅在精雕細刻、筆劃遒勁,更難在落墨爽快、結構灑脫。而此幅作品窄幅之間恣意寫就,如入無限之地,毫厘之處收放自如,如履有云之天。
耀國先生不僅擅長書法,且偏愛寫蘭。他對蘭花有特殊的認知:有“王者香”之稱的蘭花,形象純潔高雅,是堅貞不渝、不慕榮華的君子美德的化身,蘭之芳香,與眾不同,氣息優雅,潛溢幽香。特別是畫蘭筆法多用側鋒、出鋒,與毛體書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常常畫蘭自然也練就了毛體字的筆法。觀其所畫蘭花:布白簡潔、構圖險絕、舒展飽滿、筆法蒼勁、墨法多變、藏秀高雅,如呼之欲出,似身臨聞香。業內有人稱之:耀國蘭。
耀國先生孝順長者,真誠待人,和諧處事,多才多藝,既能一連幾日足不出戶潛心創作,又能伴著我的手風琴演奏踏歌起舞,雖然年近花甲,尚可情趣率真。
唐穆宗曾請教時為翰林學士的書法大家柳公權,如何才能寫出好字,對曰︰“運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筆正乃可法矣。”此語可謂真知灼見,一語中的。人們常說“書為心畫”,“字如其人”。柳公權的“心正則筆正”道出了其中的道理。字要寫得端正,首先心思要正。而簡單的一個“正”字,卻飽含著正氣、正大、正義、正直、正能量等諸多價值觀念,是對書法者提出的深層次個人修養因素。一個人若要達到較高的書法境界,決不能停留或滿足于技法的操練中,而要上升到心靈意境的高度。一個人如果心術不正、氣度不大,不僅言談會顯露端倪甚至暴露無遺,其書法作品也只能流于一般,平庸乃至拙劣。因為書品往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人品、心志和追求審美的取向,縱觀古今,莫不如此。書法藝術發自天機,秉乎陰陽,取于自然,回歸生活。古人有“陽氣生則華壁立,陰氣升則風神汰”之說,藝術價值體現在作品意蘊與人文精神之中。
王耀國注重字內功與字外功兼修養蓄,技藝日臻成熟。書風集眾碑帖之大成,碑的金石氣與帖的書卷氣相糅合,融合貫通而契合于道,對于當代名家他崇尚趙樸初的書體,在行草書法中努力尋求真善美的境界,在發揚光大傳統書法美學之中求新求變形成時代特征,他善于把握從傳統到創新的轉化,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相信在今后的藝術實踐中,耀國先生定能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避免固步自封,盡量揚長避短,注重知識養成,增進藝術交流,為書畫愛好者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藏品,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美術創作不懈努力。
文中多處引用他人文字,難查出處,恕不奉告,僅致感謝。
撰稿:唐劍(中央電視臺軍事節目主持人、高級編輯、解放軍大校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