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王畫家劉秋瓊近照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
在多年老友八十年代初期任雙江鄉政府建設辦主任的賀縉紳同志、優秀司法所長彭介華同志、全國著名書法家顏長奇同志的陪同下,我采訪了全國著名虎王畫家劉秋瓊。
是日,春陽燦燦,和風拂煦,我們一路歡歌,一路談笑迎著太陽升起的東方前進。我聽他們介紹說,山的左邊就是毛主席家鄉韶山,前邊就是劉少奇主席家的寧鄉太子沖,山的右邊就是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家,呈現一個品字形的結構位置。劉秋瓊同志就是靠近賀國強書記老家的褒忠山麓。
褒忠山在湖南湘鄉市西約35公里處。一山拔地而起,直插蒼穹,云繚霧繞,朦朧迷離,古稱“湘中第一山”。褒忠山海拔八百多米,曾名“貞女山”,相傳有邱氏二女終身不字,于此山修道成仙。宋末,鄉民劉叔榮起兵抗元,踞山不屈。最后,兵盡糧斷,墜崖犧牲。后人為紀念他,褒獎忠義,遂改名為褒忠山。 褒忠山景觀有白云關、報恩寺遺址、仙女廟舊址、舍身巖、一尖峰、二尖峰等。其中以白云關最為壯觀。沿登山小道而上,道旁一巨石上鐫刻著“白云關”三個大字,此所謂白云出入之關口。每當白云“出關”,則關下云霧迷漫,而山頭晴朗碧透;若白云“入關”,則山頭云遮霧蓋,而關下清明如鏡,為褒忠山一奇觀。“舍身巖”如刀削斧砍,巋然聳立,傳說為劉叔榮退守至此,誓不投降,跳巖舍身之處。 褒忠山峰巒重修,修竹搖曳,林木蔭蔽,山花香馨,百鳥囀鳴;山谷間,清泉飛瀑,流溪潺潺,如歌似曲。令人陶醉。有水杉、黑殼楠,潤楠、紅桐等許多珍貴樹種,是一處難得的天然植物園,現已辟為褒忠山國有林場。
湘鄉,湘軍故里,楚南重鎮,古稱龍城。位于湖南省中部,北鄰韶山22公里,東距長沙80公里,為長株潭城市群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的重要工業基地和休閑旅游城市。總面積2011平方公里,人口90萬,下轄3鄉15鎮4個街道辦事處。湘鄉,歷史悠久,英才輩出 三國蜀相蔣琬,元代文豪馮子振,湘軍統帥曾國藩,力平新疆叛亂的“飛將軍”劉錦棠,辛亥革命先軀龔鐵錚,共和國軍事家、紅軍杰出將領黃公略,大將陳賡與譚政,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杰出的政治工作者李卓然,上將丁秋生,國際詩人蕭三,著名兒童文學家張天翼,愛國將領宋希濂,一代報人成舍我,“中國佛教最杰出高僧”虛云法師等都誕生在湘鄉。一代偉人毛澤東、我黨早期重要領導人蔡和森曾分別在湘鄉東山學校和湘鄉二中求學。新中國成立后,又走出了賀國強、成思危、宋文漢、丁一平等一批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湘鄉也是湘軍的策源地,民間曾有“自古無湘不成軍,天下湘軍出湘鄉”之說。湘鄉曾‘以百里之地薈萃群才,以一軍之威維系全局“、”以一縣之兵,征伐十八省“,歷經半個多世紀,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湘鄉旅游資源相當豐富,這里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山書院,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發現戰國以來的古墓葬5000多座及大量文物。文廟、伏虎井、褚公祠、觀音閣、狀元塔、宋窯遺址等20多處古跡保存完好。宋代古剎云門寺,內有全國第二大千手千眼觀音塑像和漢白玉雕刻的十八羅漢,成為國內外佛教信徒拜謁的圣地,整日香火綿綿,鐘磬悠悠。 湖南水府旅游區,碧波蕩漾,山巒影疊 東臺山國家森林公園、曾國藩詩文島(碧洲公園)、韶山灌區、褒忠山原始次森林風景如畫。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毛主席母校——東山書院,陳賡、譚政大將故居,楊尚昆題詞的黃公略故居,江澤民、李鵬題詞的黃公略銅像,讓瞻仰者肅然起敬,風景秀麗,步移景換,享有”天下水府、人間瑤池“之美譽,為湖南省新瀟湘休閑八景之一。)記者也被感動的附和說出了陸游《偶讀舊稿有感》:”文字塵埃我自知,向來諸老誤相期。 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顏長奇說,早就聽說劉秋瓊老師老虎畫得好,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名聞三湘四水,大江南北。作品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2007年榮獲《當代杰出書畫藝術家新作展覽》金獎。其作品入編《中國美術家選集》《中國書畫藝術精品薈萃》等多部辭書。談笑中來到了劉秋瓊同志的家。
情濃酒濃興致濃 八旬老翁如趣童
湖南湘鄉壺天鎮,蒼龍般的褒忠山郁郁青青,山麓阡陌桑田,門前綠樹成蔭,年近八旬的畫虎大師劉秋瓊笑語盈盈熱情接待。品茶、飲酒、赴宴、談天、説地、憶舊、展望、看畫、揮毫等等,是那樣的親切,那樣的一見如故。劉秋瓊老師的老友李雪峰老先生書面告訴我們,他和劉秋瓊是50年代就相識的老朋友,1957年他在澗山鄉任文化站長時,劉秋瓊老師在澗山完小任教,同住一棟屋,僅只一墻之隔。當時文化站編的《澗山文化》油印簡報,我每期都請他來刻鋼板,劉老師在簡報上配的畫格外引人注目,深受讀者喜愛。那時,劉老師還送給他一幅用白布畫的老虎,至今完好無損。日前,他應邀去了劉老師寓所拜訪,他一進屋,劉老師就迫不及待地帶著他觀看了畫室,幾間屋的墻壁上掛滿了書畫作品,特別是虎畫居多,觀后,令他心曠神怡,感慨萬千。李雪峰老先生寫下了如文記述:
“我剛落座,他就滔滔不絕地和我談起畫虎的事來。他說了這么一個故事,春秋時,楚國有個叫沈諸良的人,其父曾受封于葉,他繼承了父親的封地,自稱“葉公。他非常喜歡龍,他的屋梁、柱、門窗及所有家具上都雕畫著龍的圖案,就連服飾、被帳上都繡了龍。天上的真龍聽到了葉公好龍的事,專程下到人間拜訪他。真龍來到葉公家里,從窗外把頭伸進去,將長長的身子擺到堂屋里。葉公一見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這時真龍才知道葉公不喜歡真龍,而喜歡的是龍的形象。這一故事無疑引向了我。有好些人嘲笑我是”劉公好虎“。我確實好虎,我對老虎有著特殊的喜愛,自稱”虎癡“、”虎呆“。在大千世界中,虎其勇猛、威武的本性,具有一定的威脅力量,氣勢剽悍,形象優美,力量內在,因此人們稱虎為獸中之王,古時候文學家司馬遷有”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之句。虎的威武象征,人們常把威武之臣稱之虎臣,猛將稱”虎將“、”虎賁“,形容舉動非凡稱”虎步“,自古以來,人們常把虎奉為鎮妖避邪之物。寄托人們的祝福和美好愿望,我對老虎深愛有加,我思想上有虎,記憶中有虎,夢寐中有虎,語言中有虎,本子上有虎,與虎結下了不解之緣。
劉秋瓊作品
劉秋瓊認為,要把虎畫虎,首先必須對虎的形象結構、姿態、動作、神氣等要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和了解,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虎細心觀察,認真研究,要自然地潛入自己的腦海里,因此,他只要有機會能見到老虎,總要想方設法地觀察一番。他有一女兒在長沙公園工作,他每次去長沙時第一任務就是到動物園觀虎。有時,他呆呆地站在鐵籠邊目不轉睛地觀看著老虎,久久不愿離去,他還帶著本子、鉛筆把虎的形態及各種動作姿勢畫出來。他在長沙住幾天,就在動物園呆幾天,有時連飯都忘記回家吃,經常要他女兒到動物園來喊他,可見他觀虎出了神。
同時他還注意廣收博采,只要見到報刊、書籍上有虎的圖象,特別是一些名畫家的佳作,他細心觀賞,從中受到教益和啟迪。由于他細心觀察,認真研究,因此,他對虎的外表、形態以及兇猛威武的本性了如指掌,為畫虎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劉秋瓊畫了幾十年的虎,在任教期間只要有空就畫,特別是退休以后,幾乎天天在家畫虎,他畫的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的是懸崖長嘯,有的是溪間暢飲,有的在休閑逍遙,有的在親昵撫愛,有的在騰飛凌霄……他習慣于懸腕畫壁,內含著氣巧而鍛煉了身體,雖已年屆古稀,身體非常健旺,終日潛心于畫室,他在居室門前貼了這樣一幅自撰聯:
淡泊榮利,渡叟寒江憑獨釣 安居陋室,鶴發耘硯盡余暉。
這是他退休后對書畫藝術上自勉的真實寫照。”
記者問他是甚么時候開始從藝,是什么力量驅使著勤耕不綴?
書香門第熏陶早 愛心永恒不覺老
“我出生于水府廟水庫天門山脈之麓,漣水之濱的羊古市,驀潭在這個明山秀水、風景怡人的環境,釀造了我愛美、愛藝術的天性,陶冶了我酷愛大自然的優美情操。因此在我的靈魂深處就想怎樣把家鄉這大自然的美在心頭留住,永駐,從而就產生了對書畫的萌發。我的家庭是個書香門第,幼承善訓、栽培,酷愛書畫、詩詞、歌賦皆通,臨池不輟,造詣日深,在讀小學時,就能替父代勞完成各種紅白喜事的裱幅楹聯和招牌,逐漸步入真、行、草的各種書體。幾十年來,我不但攻書法,擅長中國畫、油畫、粉畫、雕塑,還精作手杖、宮扇,每以詠物興懷,賦詩而言志,書畫齊名,尤其對”老虎“山水、翎毛、花草特感興趣,取得了個人在習作的獨特成就,只有獨特,便須創新,創新才有風格,風格才具生命。藝術最忌模仿,最忌雷同。不以陳法所囿,常以新意自出。
我曾作過一首對聯,”淡泊榮利,渡叟寒江憑獨釣;安怡陋室,鶴發耘硯盡余暉。“這是我面對現實,退休后晚年對書畫藝術的自得的真實寫照,古稀之年,憶多少學子成批送到彼岸,而今兩袖清風,在書法界有所得名,不閑、不奢、不賭,勤耕書畫每天舉筆無暇,這就是玩得最好,也是一種獨特的享受。
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憑自己的獨特愛好,每天只是”寒江獨釣“,有時打開窗戶”攬攬山間趣,觀觀世外天“。每當作品已成,耐心總結觀察,修改,樂在其中。
我對畫虎有特殊的喜愛,因為虎,氣勢剽悍,形象優美,力量內在,具有威嚴之美。然而將之雄姿寫出,必須對虎具備長期觀察、研究、寫生,老虎的形象、結構、姿態、動作、神氣無不自然地潛入畫家的腦海里,其有利條件,我女在長沙公園工作,屢次入長沙,我總呆坐在虎籠外面,不厭觀察寫生,筆不擇手,故能做到落筆不凡和純熟自如地畫出多種多樣的虎來,達到形神兼備,出神入化的地步,我一生畫過許多老虎,有的是山岡長嘯,有的是溪邊暢飲,有的在攀登懸崖,有的休閑逍遙自在,有的在親昵撫愛,有的在騰飛長空……既有上山虎、下山虎、覓食虎、臥虎、飛虎,也有獨虎、雙虎,更有多虎成群,有其千姿百態,欲追求其趣味,各具其意而躍然紙上,令人驚嘆。
我畫的《虎》,原系布本、粉畫,后期轉為紙本,純屬中國工筆畫(也有半工半寫的),大的達3米,橫2米,曾存有湘鄉檢紀會會場,婁底民政局光榮院……所配景有山谷丘壑、幽澗奔瀉、草叢懸崖、古松草莽,有草中曲身揚尾,眈眈虎視,長嘯危巖巨石之上,聲振空谷,若有回聲。通暢以水墨設色而成,構圖博大,氣勢雄渾,其背景極為洗煉,一草一石,寥寥幾筆,筆暢墨酣,盛實相坐。虎用赭石、朱砂、鵝黃烘染,再以周身層層撕毛的手法,表現虎的毛皮質感,力求逼真作到維妙維肖。根據動態松緊畫染花斑,再以白粉畫虎髭并刷白毛,澗水用濃淡線條勾出,剛健流暢。巖石丘壑,用勾、皴、擦、點染筆筆皆活,蒼潤淋漓。在繪畫中還注意必須靜觀總結,不厭推敲、觀察貓科類動物。
此外,我更愛畫花卉、鴿毛、山水、人物,多方皆能,未曾擱筆,書法亦有擅長,在日久不輟,勤耕墨硯的同時,還發明大寫巨幅以抹巾法,拖帚法,其畫:用潑墨法、拓印法、絲瓜筋、揉印法、沖墨法、皂泡法、揉紙法。從實踐中,創新立異,筆染丹青,其作畫,從來未伏案,沒有規范的書畫案桌、鋪設氈毯、調色盤、畫架、畫夾,我用的是幾枝刺目爛排筆,長長短短,參差不齊,地上像個垃圾堆:有海綿塊、布團、竹蔑刨花……畫時,面壁揮毫”筆弱當知腕未懸,腕懸蒼力自然堅,旦夕舉臂勤磨練,得赤功夫自知玄。“這是我書畫的感受,有利氣勢磅礴,在筆端布陣上,有驚蛇入草,驅鳥出林,劍舞山河,蛟龍鬧海,龜鶴相爭、山勢連綿,古松倒懸之勢,接著傳統中,屋漏痕,錐劃砂、釵折股,蟲嚙印,理通、力遒、形象,情濃,就油然而生。
與時俱進,在現實生活中,書畫藝術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文明史上,書畫藝術的創作、收藏更是空前繁榮,為了展示我國當代書畫家的藝術作品,在出版界,文藝界的什么”特邀“”征稿“的信件似雪片飛來。為了應付國內外大型書畫展中,我曾多次投稿”放之皆準“已受贊助、獲獎、收藏頗多。供國家級單位結集出版達10余家。自1980年以來,書畫作品開始走向社會,還入編《中國美術家選集》、《中國書法家選集》、《當代中國名人名家書畫集》、《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精品薈萃》,2000年《嘯傲云天》(虎部)獲得東方美術館(中央文化部主辦)東方藝術家交流協會會員作品展,銀獎作品收入中國博物館,2004年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中,《虎》作榮獲銅獎和”中華當代藝術精英“光榮稱號,作品已在”中華當代書畫集“出版。書法:2003年到2007年度,作品入編《大型藝術專著感動中國·晚晴頌》、《中國民族魂書畫集》,此外,作品有部分曾在《中國書畫報》等文藝報刊發表刊登。2007年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5周年,在全國展覽中書法獲得金獎。”劉秋瓊大師談到幸福生活的同時,略顯傷感,老年喪妻,如今為了更好地完成他對藝術事業的苦苦追求,他決心再續良緣。記者一行均被感動,著名書法家顏長奇激情難抑,揮毫作對以贈,“秋風引雷驚天雨,瓊管生花畫虎筆!”
記者面對劉秋瓊大師,肅然起敬,作詩以贈,并請顏長奇大師書之:“春日融融訪虎王,八旬老翁如趣童;中華國寶長江水,詩書畫印盡其中;湖湘自有杰人蔚,龍城深藏老蛟龍;情不自禁詩一首,滾滾文章步后終蹤”!
劉秋瓊作品
劉秋瓊作品
劉秋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