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真正地靈人杰的
風水寶地,卻無奈“被低調”
在我的心中,湖南的三個人文高地分別是長沙、常德、衡陽。可惜衡陽自改開以來,這塊湖湘文化的發祥地已徹底失去人文氣質,補位的是同樣歷史底蘊深厚,卻厚積薄發的岳陽。雖然衡山依舊香火繁盛,但遍地是銅錢的詭異。值得慶幸的是,一個全新的人文平臺----年輕的張家界正在悄悄成長,假以時日,必將受到世人的注目和尊重。
(劉秋瓊先生書法作品)
以縣域人文而言,當首推湘鄉,其次是茶陵,武岡、雙峰、澧縣、石門、桃源等難分伯仲。
壺天地處湘鄉市的西北部,以圈層文化而論,壺天人更將自己歸屬于梅山文化圈。
這里往返婁底單程不過20里路,約30分鐘。而去湘鄉市內,則達120里路。這有點雷同于萍鄉與湖南的關系,心向長沙而背南昌。
今日造訪此地,一是因可非、騰芬等推介劉老先生保有梅山古老的漁獵術,貌似神乎其神,須得眼見為實。二是知曉原中央常委賀國強、開國大將譚政和湖南首富周群飛的故居就在周邊不遠。人是需要榜樣的,若身邊有舉國乃至世界知名的聞人賢達,對當地絕對是不可估量的人文引領。這或許才是湘鄉地靈人杰的本源。
但見到劉老先生后,實際情況卻改變了計劃。免口述,直接上圖吧。
1.秋瓊老86歲高齡,精神矍鑠,身體健朗,工作室設在三樓,卻健步如飛,不管在室內寫字作畫,還是在戶外跋山涉水,爬高伏低,無一挪下。
(劉秋瓊先生)
(劉秋瓊先生作品)
(劉秋瓊先生作品)
毛主席從小愛吃的甜蛋卷,是這里人人都喜歡吃的美食。
3.秋瓊先生贈字于我。
(劉秋瓊先生作品)
4.梅山宗教傳承之金羅寺,劉老主導復建并親力親為題聯書名刻像。
5.南岳坪是村名,與合東水庫相依相存。群山環繞,村落棋布,是極好的旅游資源,可惜至今養在深閨人未識。
6.劉老的書法做成了木雕作品。
(劉秋瓊先生書法作品)
7.時代久遠的月霞寺,留下了朱元璋屠戮湘人的一個歷史片段。
8.昏昏欲睡中又到巖龍庵,依峭壁深洞而建的值得全新規劃,有很大宗教旅游開發空間。
9.巖龍庵前的地藏王菩薩和觀音菩薩,全部由巨石雕刻而成。
10.秋瓊先生贈予我宗教寶典,珍品,就不上圖了。
哦呵,忘記漁獵術了。難怪劉老開始就說要住一個晚上,還有賀國強故居、周群飛生長地沒去看吶。或許,有遺憾的旅行,才會有更多念想。特別是劉老家人后來送了我滿滿一大袋子紅薯和南瓜,劉老說,這里的紅薯特別好吃,很有名。
【弗蘭】尋訪鄉村文化,無窮事業……
(劉秋瓊先生作品)
【詩人戴明浩評老聃】
湘人老聃
文/戴明浩
長沙,“老聃”者(圖2左),仁人也,赤子也。老聃老師發聲之時,端的是音色洪亮,洞見迭出。純為坦誠人生之急公好義之兄也。不見聃兄久也,甚念。
老聃者,師也。老聃之奔走者,樂活乎?聃師于近年冶游鄉村,足跡遍于湖南。無論名鄉抑或僻壤,聃師總能興之所至,見出此鄉野之不同凡響。
(劉秋瓊先生書法作品)
聃師者,樂游之際,“田野考察”者乎?
而聃師,逸好酒之微醺,之上頭,之酩酊。聃師察水土之途,亦循茶香之清毫,甘水澈之,綠意激涌,聃師心思追于林泉,鶴鳴九天乎?
又云聃師見好則收,安化黑茶、六安瓜片、武夷紅袍無不入杯;巖茶、綠釉,清風、名剎俱為知音。
聃師者,何以至此耳?
人之所棲者,莫若鳥之抱枝也。春林競木,雜樹迷目,此之時也,眾皆癡于季節,戀于天光。而秋水瘦泉,晚霧寒風之際,則懨懨不語,未若遷鳥也。如此觀之,人不如鳥也。何至如是?眾生困于塵世久也,心中無奈亦無傷,興味之余,聊以度日耳。
此論既出,余觀老聃之師,曠世達人乎?聃兄既飽覽經史窮通算術 ,濟世名教之于老聃,則處高山而覽低丘,壘層云而化晨露之功,俱為一體,合為己出。人中龍鳳概蒙童初始,想必人人可成;精光朗煉不棄中年進退,唯識老聃無多。
歲月日增,課業日緊,眼見老聃擇周末而疾走,導地圖而遠尋。水庫炊煙,當是白云蒼狗之境;橘叢湖濱,原本漁家農人之秘。叩門扉以執禮儀,敬淡酒而結翁叔。村嫂健談,授稻粱椒麥之機宜;大娘善廚,烹瓜魚禽辣之鮮味。聃兄何來?文化能推鄉村振興;此行如意?酒熱構思田園話題。
正是:土地默然千年,人子百代耕作。湘人老聃,半百年華,源出新化,長系田家。返于鄉野,竟是困于城池之身;盛于鄉野,從來無關吃瓜之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