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瓊的老虎畫得好,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名聞三湘四水,大江南北。作品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2007年榮獲《當代杰出書畫藝術家新作展覽》金獎。其作品人編《中國美術家選集》《中國書畫藝術精品薈萃》等多部辭書。
我和劉秋瓊是50年代就相識的老朋友。1957年我在澗山鄉任文化站長時,他在澗山完小任教,同住一棟屋,僅只一墻之隔。當時文化站編的《澗山文化》油印簡報,我每期都請他來刻鋼板,他在簡報上配的畫格外引人注目,深受讀者喜愛。那時,他還送給我一幅用白布畫的老虎,至今完好無損。日前,筆者應邀去了他寓所拜訪了他,一進屋,他就追不及待地帶著我觀看他的畫室,幾間屋的墻壁上掛滿了書畫作品,特別是虎畫居多,觀后,令我心曠神怡,感慨萬千。
愛虎
我剛落坐,他就滔滔不絕地和我談起畫虎的事來。他說了這么一個故事,春秋時,楚國有個叫沈諸良的人,其父曾受封于葉,他繼承了父親的封地,自稱“葉公”。他非常喜歡龍,他的屋粱、柱、門窗及所有家具上都雕畫著龍的圖案,就連服飾、被帳上都繡了龍。天上的真龍聽到了葉公好龍的事,專程下到人間拜訪他。真龍來到葉公家里,從窗外把頭伸進去,將長長的身子擺到堂屋里。葉公一見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這時真龍才知道葉公不喜歡真龍,而喜歡的是龍的形象。這一故事無疑引向了我。有好些人嘲笑我是“劉公好虎”。我確實好虎,我對老虎有著特殊的喜愛,自稱“虎癡”、“虎呆”。在大千世界中,虎其勇猛,威武的本性,具有一定的威懾力量,氣勢慓悍,形象優美,力量內在,因此人們稱虎為獸中之王.古時候文學家司馬遷有“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之句。虎的威武象征,人們常把威武之臣稱之虎臣,猛將稱“虎將”、“虎賁”,形容舉動非凡稱“虎步”,自古以來,人們常把虎奉為鎮妖避邪之物。寄托人們的祝福和美好愿望,我對老虎深愛有加,我思想上有虎,記憶中有虎,夢寐中有虎,語言中有虎,本子上有虎,與虎結下了不解之緣。
觀虎
劉秋瓊認為,要把虎畫虎,首先必須對虎的形象結構、姿態、動作、神氣等要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和了解,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虎細心觀察,認真研究,要自然地潛入自己的腦海里,因此,他只要有機會能見到老虎,總要想方設法地觀察一番。他有一女兒在長沙公園工作,他每次去長沙時第一任務就是到動物園觀虎。有時,他呆呆地站在鐵籠邊目不轉睛地觀看著著老虎,久久不愿離去,他還帶著本子,鉛筆把虎的形態及各種動作姿勢畫出來。他在長沙住幾天,就在動物園呆幾天,有時連飯都忘記回家吃,經常要他女兒到動物園來喊他.
可見他觀虎出了神。
同時他還注意廣收博采,只要見到報刊、書籍上有虎的圖像。特別是一些名畫家的佳作,他細心觀賞,從中受到教益和啟迪。由于他細心觀察,認真研究,因此,他對虎的外表、形態以及兇猛威武的本性了如指掌,為畫好虎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畫虎
劉秋瓊畫了幾十年的虎,在任教期間只要有空就畫,特別是退休以后,幾乎天天在家畫虎,他畫的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的是懸崖長嘯,有的是溪間暢飲,有的在休閑逍遙,有的在親呢撫愛,有的在騰飛凌霄……既有上山虎,下山虎、臥虎、飛奔虎、蹲虎、跳間虎、嬉戲虎等,也有獨虎、雙虎、群虎、千姿百態,備具其意躍然紙上,令人驚嘆。 他除畫虎以外,還愛好畫山水,翎毛、人物、花卉等。其作品有颼風雨飛、龍屹蛇動,筆端陣上,驚蛇入草,雄鷹展翅、驅鳥出林、蛟龍鬧海、劍舞山河、古松懸崖等,畫作以濃墨清、拓印法、抒紙法、沖墨法、皂泡法……他習慣于懸腕面壁,內含著氣功而鍛煉了身體,雖已年屆古稀,身體非常健旺,終日潛心于畫室,他在居室門前貼了這樣一幅自撰聯:
淡泊榮利,渡叟寒江憑獨釣;安居陋室,鶴發耘硯盡余暉。
這是他退休后對書畫藝術上自勉的真實寫照。
作者李雪峰,系湖南省湘鄉市《龍城文學》雜志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