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水府廟水庫天門山脈之麓,漣水之濱的羊古市。驀潭在這個明山秀水,風景怡目的環境釀造了我愛美、愛藝術的天性,陶冶了我酷愛大自然的優美情操。因此在我的靈魂深處就想怎樣把家鄉這大自然的美在心頭留住,永駐,從而就產生了對書畫的萌芽。我的家庭是個書香門第,幼承善訓、栽培。酷愛書畫、詩詞。歌賦皆通,臨池不輟,造詣日深。在讀小學時,就能替父代勞完成各種紅白喜事的裱幅楹聯和招牌,逐漸步人真、行、草等各種書體。幾十年來。我不但攻書法,擅長中國畫、油畫、粉畫、雕塑,還精作手杖、宮扇,每以詠物興懷,賦詩而言志.書畫齊名.尤其對“老虎”山水、翎毛、花草特感興趣,取得了個人在習作的獨特成就,只有獨特,便須創新。創新才有風格,風格才具生命。藝術最忌模仿.最忌雷同。不以陳法所囿,常以新意自出。
淡泊榮利 寒江獨釣
我曾作過一首對聯.“淡泊榮利,渡叟寒江憑獨釣;安怡陋室,鶴發耘硯盡馀暉。”這是我面對現實,退休后晚年對書畫藝術的自得的真實寫照。古稀之年,憶多少學子成批送到彼岸,而今兩袖清風。在書法界有所得名,不閑、不奢、不賭。勤耕書畫每天舉筆無暇。這就是玩得最好,也是一種獨特的享受。
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憑自己的獨特愛好。每天只是“寒江獨釣”,有時打開窗戶“攬攬山間趣,觀觀世外天”。每當作品已成,耐心總結觀察,修改,樂在其中。
勤耕筆硯 滴水穿石
我對畫虎有特殊的喜愛,因為虎,氣勢慓悍,形象優美,力量內在,具有威嚴之美。然而將之雄姿寫出,必須對虎具備長期觀察、研究、寫生,老虎的形象、結構、姿態、動作、神氣無不自然地潛入畫家的腦海里,其有利條件,我女在長沙公園工作,屢次入長沙動物園我總呆坐在虎籠外面,不厭觀察寫生,筆不擇手。故能做到落筆不凡和純熟自如地畫出多種多樣的虎來,達到形神兼備,出神人化的地步,我一生畫過許多老虎,有的是山崗長嘯.有的是溪邊暢飲,有的在攀登懸崖,有的休閑逍遙自在,有的在親昵撫愛,有的在騰飛長空……既有上山虎、下山虎、覓食虎、臥虎、飛虎,也有獨虎、雙虎,更有多虎成群,有其千姿百態,欲追求其趣味,各具其意而躍然紙上,令人驚嘆。
我畫的《虎》。原系布本、粉畫,后期轉為紙本,純屬中國工筆畫(也有半工半寫的),大的達3米,橫2米,曾存有湘鄉檢紀會會場,婁底民政局光榮院……所配景有山谷丘壑、幽澗奔瀉、草叢懸崖、古松草莽,有草中曲身揚尾,眈眈虎視,長嘯危巖巨石之上,聲振空谷,若有回聲。通暢以水墨設色而成,構圖博大.氣勢雄渾.其背景極為
洗煉,一草一石,寥寥幾筆,筆暢墨酣,盛實相坐。虎用赭石,朱石票,鵝黃烘染。再以周身層層撕毛的手法.表現虎的毛皮質感,力求逼真作到維妙維肖。根據動態松緊畫染花斑,再以白粉畫虎髭并刷白毛,澗水用濃淡線條勾出,剛健流暢。巖石丘壑,用勾、皴、擦、點染筆筆皆活。蒼潤淋漓。在繪畫中還注意必須靜觀總結.不厭推敲、觀察貓科類動物。
此外,我更愛畫花卉、翎毛、山水、人物.多方皆能.未曾擱筆,書法亦有擅長,在日久不輟,勤耕墨硯的同時,還發明大寫巨幅以抹巾法.拖帚法.其畫:用潑墨法,拓印法、絲瓜筋、揉印法、沖墨法、皂泡法、揉紙法。從實踐中.創新立異,筆染丹青,其作畫,從來未伏案,沒有規范的書畫案桌、鋪設氈毯、調色盤、畫架、畫夾,我用的是幾枝刺目爛排筆,長長短短。參差不齊。地上像個垃圾堆:有海棉塊、布團、竹篾刨花……畫時,面壁揮毫“筆弱當知腕未懸,腕懸蒼力自然堅,旦夕舉臂勤磨煉,得赤功夫自知玄。”這是我書畫的感受.有利氣勢磅礴,在筆端布陣上。有驚蛇人草,驅鳥出林,劍舞山河.蛟龍鬧海,龜鶴相爭、山勢連綿,古松倒懸之勢,接著傳統中,屋漏痕,錐劃砂、釵折股,蟲嚙印,理通、力遒、形象,情濃,就油然而生。
夕陽幾度 霜葉正紅
與時俱進,在現實生活中,書畫藝術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文明史上,書畫藝術的創作、收藏更是空前繁榮,為了展示我國當代書畫家的藝術作品,在出版界,文藝界的什么“特邀”“征稿”的信件似雪片般飛來。為了應付國內外大型書畫展中.我曾多次投稿“放之皆準”已受贊助、獲獎、收藏頗多。供國級單位結集出版達10余家。自1980年以來.書畫作品開始走向社會,還入編《中國美術家選集》、《中國書法家選集》、《當代中國名人名家書畫集》、《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精品薈萃》,2000年《嘯傲云天》(虎作)獲得東方美術館東方藝術家交流協會會員,作品展獲銀獎;該作品被東方藝術館永久收藏;2004年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中,《虎》作榮獲銅獎和“中華當代藝術精英”光榮稱號,作品已在“中華當代書畫集”出版。書法:2003年到2007年度,作品入編《大型藝術專著感動中國·晚晴頌》、《中國民族魂書畫集》此外,作品有部分曾在《中國書畫報》等文藝報刊發表刊登。2007年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5周年。在全國展覽中書法獲得金獎。
此文系書畫家劉秋瓊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