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繪畫的藝術成就取決于對自然山川的觀察力,傳統繪畫的師承和自我的理解力。青年畫家段春曉的山水繪畫一出手就展示出非凡的審美追求和清新的藝術格調,實在是值得可喜可賀的事情,所以,我愿意對她的繪畫說點什么。
段春曉曾經學習過油畫、水彩、國畫和書法,最終,她把自己的藝術追求結穴為山水繪畫。難能可貴的是,她對山水繪畫的風格追求,是建立在傳統山水繪畫的審美標準基礎之上的。從山水繪畫的基本元素山、石、云、樹、水開始,悉心研究臨摹。從她最初的繪畫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在塑造形象的過程中,她的線條是屬于書法的,書法的節奏感和山水結構的律動感融合在一起,使畫面充滿了程式化、音樂美和趣味性。靈動和韻味是她繪畫的兩個靚點。正因為如此,她的畫才耐看,耐讀,耐品味。繁復的畫面有玲瓏之趣,簡約的畫面有千巖萬壑的氣勢。現在的山水畫家,很多人找不到自己,更找不到屬于自己的表現題材,這是因為在對自然世界的觀察過程中,失去了天人合一的審美固性。在大自然面前,山水畫家的創造力并不是靠一張簡單的繪畫作品來呈現的,繪畫藝術的審美價值是建立在畫家的心靈對大自然感悟之上的。畫家用心靈感悟自然,同時也在用心靈去描繪自然,努力去實現如何把自然物象轉化繪畫藝術的形象。段春曉的繪畫題材都很平凡,但是她能夠在平凡的題材中提煉出山水繪畫的表現方法,在皴、擦、點、染中塑造自己的心跡。從畫什么,到怎么畫,她完成了自我審美歷程到繪畫藝術價值的轉換。
中國山水繪畫的色彩觀念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一份寶貴的藝術遺產。隨著礦物質顏料的退位和化學顏料的興起,山水繪畫中的色彩審美價值已經大打折扣了,傳統的青綠山水、淺絳山水和金碧山水只能在浮躁的山水繪畫中淺唱低吟了。看到段春曉的畫,我眼前感覺一亮,她的山水繪畫中有一種實驗性色彩觀念引起了我很多思考。她的山水繪畫在著色上,可謂是有點“隨心所欲”了,淺絳的淡雅,青綠的靚麗有時在同一個畫面上出現,而且搭配十分和諧。這完全出于她對色彩的理解力。
我不愿意用什么“深刻”、“完美”等詞匯來評介段春曉的畫,因為我恐怕傷害她的純真。正如她的為人處世一樣,她的繪畫簡約、溫馨、清純,始終象一個小姑娘在花叢中笑著走著。如果繪畫藝術能夠給我們帶來這樣的審美愉悅,這不就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段春曉的藝術成就是可以期待的。
最近,段春曉要出版一本詩畫集,我的恩師趙翁統斌先生為之作序,并囑托我寫幾句話,欣然從命。
二零一九年六月八日于北京通州康劉莊村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著名美術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