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藝術類核心期刊《中國書畫》雜志2016年9月總第165期,當代藝術家欄目推薦并發表了馬嘯天先生的作品和藝術輯評。
國家級藝術類核心期刊《中國書畫》雜志2016年9月總第165期,當代藝術家欄目推薦并發表了我的作品和藝術輯評。因版面所限,未能將馬林、田玉武先生的藝術評論文章全文發表,本欄目于此將有關全文刊發如下,已示謝意。--馬嘯天
懷高古之雅思書名士之豪情-識馬驤先生畫兼與之論文人畫
蒙先生抬愛,不棄吾之陋識,修文以窺先生繪事堂奧,惴惴之余兼亦幸甚之至!吾雖未嘗得見先生華采,同席相與語,然先生筆墨睹于眉睫,倏然有曠古高風、林泉高致。所畫者淺深暈淡,宛若天成,其間思者景者,凝想賦形,搜妙創真,俱見生動氣韻,備遺不俗。
靜安先生"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吾亦引清言曰:"畫以境界為最善。有境界則自成高致,自有妙筆。"
吾以為,境界之于畫者有五。山明水媚,鳥飛花落,此實景也;由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成實,實而為虛,是在筆墨有無間。此之謂充實以為美,空則有靈氣往來也。其次意象并出,造化既奇。立象以盡意,意托象而蘊籍,狀難寫之境如在眼前,含無盡之意見于象外,故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象近而旨遠也。其次情物不二,物無情不顯,情無物不生。靜安先生言:"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藝皆同此理,人皆同此心也。其次畫者造詣修為,有軒有輊,雖見仁見智難斷千秋,乃有品級分優劣。佛之有小乘、中乘、大乘、上上乘,其覺悟之有別也,故所知與行亦遠也。其次心法手法互為儔侶,無一闕如。陸機《文賦》云:"恒患意不稱物,辭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吾以為此五者可證丹青之境界,事六藝之人概莫能外。
時屆魏晉,山水方滋,含道應物,翳然于林木,而與天地游。其情之所鐘,正在我輩;意之所托,正在濠濮。中土畫自此以山水為宗,其根肇始于中土文化之天人合一境界。人之能與天地參,蓋出張載之為天地立心。天者,天地也,天道也,天數也,天性也,天志也,天命也,天下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妙悟者,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陽明"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好一句直取心肝劊子手耳。
先生動心忍性,涵養久者,故大器始成。名師(劉繼卣、何海霞、黃胄、黃苗子、黃永玉、吳悅石)陶鑄,水活石潤,故聞無上妙法。洗盡塵俗,獨存孤迥,故得馨香遠聞。潛移造化,神遇跡化,故代山川立言。精研筆墨,疏證六法,故為京中俊彥。倚超邁天姿,假堅韌意志,故能開一代生面。
《渭長先生納涼圖》,淡然無意,自足品流,好個清涼乾坤。《歸去來兮辭意》,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好個清醒天命。《讀書秋樹根》,天高樹凈,水落石出,好個清譽文章?!锻G俅褕D》,停琴聽阮,品茗待月,好個清芬肺腑?!吨粽嚷犓蓤D》,發蘭之幽香,撫松之盤桓,好個清高襟懷?!逗氠灐?,上下一白,鳥盡蹤滅,好個清凈無礙。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水之精神寫不出,以橫舟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木寫之;冬之精神寫不出,以冰雪寫之。
先生外師造化而中得心源,故與山川兩相映發;師古而絕無泥古之累,故古意森然,華實雙茂。先生行路披卷,得山水畫之法諦,毋見其間有無形病、有形病,毋見草草便得,甚是難能。以筆墨作渡人之金針,示人之津粱,乃吾輩之矜式也。吾于丙申歲初夏得先生之往籍《往事丹青》《馬嘯天畫集》,以作煙霞林澗之想,忝在相知之列,幸為云朋霞友,此情可待追懷也。
吾之愚拙之見,不足博先生一哂,猶念多聞兄臺之丹青佳作,以伸雅懷也。
馬林頓首并書于丙申歲初夏滇池湖畔
2016/6/24
師法的感悟-我所認識的馬嘯天
作者簡介:田玉武,歷任中學教師、盤山人民廣播電臺記者、盤山電視臺廣告部主任、電視臺副臺長、盤山縣廣播電視局副局長。1988年起在報刊上發表詩歌、散文。
京城畫家馬嘯天,談不上是那種有"組織"有"背景"的畫家,他不但無證上崗,也沒有參加過任何縣、鄉、村等機構所組織的小展,更別提什么省展、國展了,亦沒得過任何獎牌,可他也不是什么大棚里培育的苗子,他是正在曠野中自然成長的一棵大樹!既然如此,我便趁此良機給這棵大樹澆上幾瓢清水吧!
與嘯天相識已有些年頭了,還在我們未曾謀面的時候,我己在京城眾多書畫界朋友們家的玉壁之上,被他的書法作品所打動。后來,我們有幸相識,見面后才知道他不但書法寫得好,畫也畫的十分了得。 嘯天性格開朗,與當代諸多藝術大家廣有交流,可謂眼高藝不俗。尤其是對藝術理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觀點。
以下文字便是嘯天與我探討繪畫藝術的一些交流:
嘯天先生在中國美術家網站的主頁曾經發表文章表述:"余長從繪事,窮極傳統,問學諸家,力倡"復興中華傳統文化"。主張以"詩魂、書骨、畫能"滋養書卷之氣的美學原則,推崇"新古典"創作風格。時以點滴筆墨,寄藝事所托,放浪形骸,興懷遣悶。自詡"澄懷堂主",癡畫,能書,通攝影,偶辭章,解衣盤礴,澄抒己懷。纂銘座右:"探哲理虛懷若谷,看世界觀道澄懷"…… 英國藝術史家貢布里希曾經說過:"藝術家的創造是一個民族長期審美心理范式的校正,適當的校正等于創新。人類文明在每一時代有每一時代的精神特征,每個畫家也有每個畫家的個性、修養和文化內涵,加到這個范式中去,便是校正,便是創新"。為此我們應該堅持發展 "中華民族的長期審美范式",需以狂者進取之心"借師還魂""解衣盤礴"般的去傳承書畫藝事精髓,確保中華民族之"書畫同源"的審美范式涓涓不息,流芳百世,惠及子孫后代。
現代中國書畫大軍多有數十萬之巨,嘯天曾與京城大家多有來往,你老弟為何舍近求遠、單槍匹馬直取大千筆意?這可謂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了。我問嘯天其故何如,嘯天脫口坦然說到:"我之所以選擇主攻大千先生的藝術風格,是因為我知道大千先生的藝術創作高度,他也是被紐約世界藝術中心發證認可且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大家,除了先生天資聰穎,重要的一點是大千先生以一己之身與西方繪畫實現了天衣無縫的對接;除了他保持了傳統的中國畫風格以外,也嘗試了西方的版畫設色技法,更是將傳統中國畫與西方的水粉水彩的色彩效果進行了完美的結合。他雖獨身海外確將潑墨、潑彩的技法融通得爐火純青,分別在不同的題材及自然環境的條件下都產生了不同的效果??芍^達到了岀神入化的程度,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不同的面貌。水墨和色彩在畫面上的自然發散與人為的控制巧妙的營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你看那一幅幅氣象萬千的潑墨、潑彩山水畫,那真是云煙浩淼,白露橫江。大江奔流,山巒蒼翠,層林疊障……悲鴻先生曾經贊譽他是"五百年來第一人"。您說如果我們要不向這位"五百年來第一人"學習的話,那豈不是天大的遺憾嗎?況且當今大風堂流派近乎絕跡了……如能遠師天下第一高人,我當一生無悔!嘯天語罷使我恍然大悟: "都說高處不勝寒,可原來無限風光是在險峰之巔哪"!于是,我又問道:"您與當今許多大藝術家都是好友,您的書法與繪畫也有些品格,而且自已亦曾身為榮寶齋顧問,為什么不在書協、美協謀個官階呢?"嘯天先生接著還是一笑說道:"一是我的藝術造詣不夠深厚,二是我與別人對繪畫藝術的觀點認識有所不同。搞藝術不可以急功近利,真正的藝術是自悟、自我完善、自我批評、自我積累、自我陶醉的過程。我認為藝術創作是具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存在的,不是某一個團隊確定在某一個時間,按照規定的計劃完成的某一件作品,而真有這樣的作品也往往會被時間所淘汰。許多傳世精品的產生往往與天意密不可分,比如維納斯雕像,當時藝術家雕塑的時候一定是有著完整手臂的,隨著滄海桑田的變遷,兩只手臂失去了,恰恰形成了今日我們看到樣子,難道說這不是天意嗎?假如有一天科學發展了,人類真的創造了時空隧道,我們坐著時空的車子穿越回到了2000多年以前,去拜訪那位雕塑維納斯像的藝術家。我們告訴他,我們來自于2000多年以后的那個時代,我們發現了你正在雕塑的這件維納斯像,但你不要把她的手臂完好的塑上,因為我們發現沒有那兩個手臂的塑像藝術效果會更完美、更具有震撼力……。你能想到這次交流的后果是什么樣子呢?一是,這位藝術家會說我們是瘋子,他根本不可能相信我們的意見是正確的;一是如果他真的按照我們的方式去做了,不在雕塑出維納斯的完整手臂了,那么今天的我們就再也看不到這件偉大的藝術品了!這正如大詩人李松濤先生以詩歌的方式寫出了他對對維納斯像的神評:"放棄我的手,是為了抓住你的心"!
嘯天隨后又續了一只煙接著說道:"就說我們喜歡吃的美食吧!想想看哪一道名菜不是老天爺賜予的。臭豆腐、過橋米線、佛跳墻、蟹黃湯包……千百年來我們吃過的美食美不勝數,而每一道美食形成的過程確都與天意密不可分。單說這北京烤鴨的形成過程吧,最早的烤鴨是不能一次里外全烤熟的,只是外表的皮肉烤熟了,而里面鴨架上的肉只有半熟。如果里外全烤熟的話,外表皮肉中的油脂就會大量流失,導致口感不好。很多廚藝高手歷經多年都無法解決里外一次烤熟鴨子的技巧。傳說京城遠郊有一位十分吝嗇的老財東,平生就得意吃梨木烤鴨這一口,在他家里做長工的一個小伙計略通烤鴨之技,因此,老財東每隔十天半月就讓小伙計給他烤一只鴨子吃。一日,小伙計烤好了鴨子,片下了皮肉正在裝盤,順手扔進嘴里一片鴨肉嘗嘗口味,恰好被老財東發現了,而吝嗇的老財東不但把小伙計狠狠的罵了一頓,而且還扣罰了他半月的工錢。過了半個月的一天早晨,小伙計一邊烤鴨子一邊給老財東刷夜壺,刷著刷著小伙計心里萌生了一個鬼主意,何不把這刷夜壺的臟水順著烤鴨的屁眼倒進去一些,以解心中之怨氣!可是他哪里會想到,正是這樣一個舉動,把烤鴨方法科學化了,外面火烤里面水煮,創造了一道美味可口、外焦里嫰的千古名菜。
我們今天趕上了好的時代,不再為衣食住行所累,那我們還要奢求什么呢?唯一可坐做的只有潛下心性,找到一條自己喜歡的藝術之路,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并讓時間去評判未來吧!這便是我所熟悉的馬嘯天,一位交好諸老。師古不泥,道法于自然所悟,博學雅集,豪氣江潮的自由畫人了!
丙申六月初七 遼西散人草于界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