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1-08-17 16:09:05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丁德源先生為使常州“看上去很美”做了不少工作。
南京人丁德源在常州呆了有20多年了。只要是和繪畫搭點邊的常州人,都知道丁德源這個人。又常有外地畫家說,常州畫家中的丁家兄弟水平不錯。丁家兄弟指的是丁德鄰和丁德源二人。實際上在他們家,繪畫的淵源來自他們的父親、版畫家丁益。丁德源可謂世家出身。
丁德源在農村插隊生活過,他這一輩人大都有過知青生活。他形容農村的清晨會用一串諸如“清新”、“干凈”、“芳香”這樣的形容詞,可見他對農村的詩化的感情。他說,后來他去了文工團做舞臺美術工作,還經常下鄉演出。某一次,夜里到的鄉村。待到清晨,他早早起床,看見田頭籠著薄薄的霧靄。再深吸一口氣,聞到在泥土、草木、莊稼的淡香里,隱隱還夾雜著牲畜的屎糞臭。他心里頭一陣激動,急奔至田邊,捧起一把泥土。丁德源說,農村的土地才是有大地之氣的,凝結著日月的精華。
再后來,他被引調進常州市文聯,并且一直待在常州,也一直主持美術家協會工作,并且是常州市唯一連任了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三屆理事的人。曾有幾次,因為工作煩瑣,想離開這個崗位,到專業創作單位。但他在這個崗位上所起的協調組織甚至將畫家們融合起來的作用,似乎無人替代。
現在的丁德源有異乎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煙不嗜酒不熬夜不搓麻,每日晨起做跑步舉啞鈴的鍛煉,夜里睡得也不晚。許多人如此養生,希望身體好。他也是在養生,希望有更好的精氣神和激情,目的是可以長久地畫下去。丁德源在繪畫上屬于“用力很猛”的一種人,現在的中國畫畫家有秉承或自以為秉承中國傳統繪畫“逸筆草草”“自娛而已”之思想的畫家,墨戲或者戲墨,但丁德源不是,雖然他的許多作品給觀者的感覺是輕快的。丁德源當繪畫是腦力活的同時亦是體力活,他為有精力畫畫而保養身體,反過來繪畫也滋養了他。一個年過半百的人,不僅有好的體魄,還有豐富的思想,這一定是繪畫的功勞。
丁德源是個心態良好的藝術家,笑聲高亢而爽朗。聽見他的笑,就覺天下實在太平生活真正和美。
丁德源先生為使常州“看上去很美”做了不少工作,除了一些山水畫作為單位內室的布置外,還參加一些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規劃。再有,就是青山橋廣場的浮雕的創作、市行政中心宴會廳的壁畫浮雕等,以及文聯、美術家協會主辦的一系列活動。常州留有他不少的痕跡。
丁德源先生成名于中國畫。但直到1997年,他才真正開始畫起中國畫。
丁德源先生成名于中國畫,但他早年做舞臺美術的時候,主要從事西洋畫的學習和創作。在此期間,有多幅油畫、年畫、連環畫作品出版和參展。直到1997年,他作為南京以外城市的唯一代表,參加了省文聯組織的“七畫家赴皖贛”11天的采風活動,回來后在省美術館舉辦了匯報展,方才正式畫起中國畫,創作了彩墨畫《水鄉》系列。之所以如此晚才涉足中國畫,是因父親的建議。父親一直建議他晚些介入中國畫,做好更多繪畫積累,因為中國畫需要厚積薄發。父親丁益晚年弄不動版畫了,便以書法修身養性,間或做些篆刻。他的這種家庭環境,對他在繪畫道路上的行進方向是有影響的。
他自知、警醒,所以肯接受父親的建議,在做好知識積累后再開始中國畫的創作;他性格上寬廣仁厚,這有利于他在經歷和學養上的積累,以及對文化的理解,從而幫助他在中國畫自身的藝術規律中開拓出一片任其自由發揮的空間。在《水鄉》系列誕生后不久,他創作了《都市》系列。這兩個系列的作品都有著東方情韻和現代氣質——這樣的一種審美恰代表了中國畫現代化的一種可能性。《水鄉》系列的繪畫語言主要是色彩,面貌勇敢——因為與古典中國畫距離拉得很大,而又靈性——色彩的氤氳之氣。《都市》比《水鄉》要深厚些,鋼筋水泥孕育的孤獨、暗夜燈光閃現的美麗、城市夜景的夢幻所達到的山水畫一般的意境,他刻畫得都很有感情。
但幾年前,丁德源忽然間不再畫令他取得成功的水鄉與都市了,開始研習起傳統山水。他覺得他的胸懷,唯山水方可體現。丁德源開始了“抒一己之懷抱”的道路,這也是他終究要走的道路。
畫山水畫其實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在中國畫中,山水畫的筆墨技法是最完善的,而其精神層面上的意義卻比較單一,無非是什么“澄懷味象”、“天人合一”,“道”來而又“道”去。當代畫家雖然在創新上動足了腦筋,也出過傅抱石這樣的奇人,但要靠山水畫獲得學術上的贊譽,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丁德源仍舊堅持畫山水,或者他也是想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也許可稱他的這種行為為“溯源”吧。
這一畫,許多年了。
丁德源先生說:我有些情懷,不是兩筆飛彩幾段直線可以表達的。
丁德源先生最早畫西畫,因此善于運用色彩,所以最初的《水鄉》往往是抓住幾個大的色塊來確定畫面的主題,再有留白、渲染,使點、線、面這些元素和諧相融,生出靈動來。到了畫《都市》的時候,他已經在畫中穿插有山水畫技法了,那時候他已經開始畫山水畫。他在標新,但不忘溯源。
他的畫,一邊是講究創作的時代性,一邊是追求傳統的延續性。說白了,就是遴選出傳統中那些符合當代語境的審美以及技法來,為他所用。他是十分講究繪畫布局的。
他說:我有些情懷,不是兩筆飛彩幾段直線可以表達的。
我明白他的意思。他對農村的詩化的感情,便是他所言的“有些”中的部分。丁德源先生的畫里有激情,從近年歐洲之行他所作《老皇宮的早晨》等畫恣肆奇崛的畫面效果中尤其可見。分割、沖破、打碎,再組合,與畫面既沖突又和睦的留白、色與墨線的紊亂與老辣,大開大合、此呼彼應,等等,均是激情的表現。以詩化的感情認識與理解自然、生活,從中感悟圖式與激情,然后表達自我,無論是早先的《水鄉》、《都市》,以及后來的《山水》、《歐洲》,都是如此。
他有些生活的記憶,比如哥哥從小畫畫就好,又是得獎、又是掙稿費;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抄家,他因為害怕而親手毀掉父親的畫;少年時他就能夠做好些木工活,母親為此非常高興;他擅長修理,幫很多人修過自行車;兒子讀書,他費了不少神;在父親最后的日子里,他背著衰老的父親去洗澡,而后父子二人默默地頭靠頭依偎著……
丁德源先生的畫中,閱讀者常常能體驗到屬于閱讀者自己的情感,體驗到藝術作品帶來的共鳴:有飄渺的純粹的美的體驗,其中也隱藏了一些世俗的生命意象。畫畫總是“用力很猛”的丁德源先生,在精心排布點、線、面這些繪畫元素,在精心設計開闔虛實、疏密濃淡等繪畫效果的時候,還在將情感傾瀉其中。
他說:畫畫太辛苦,下輩子,不畫了。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