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1-08-18 09:51:40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傳統對于一位成功的傳承者來說并不是所謂的繪畫章法和陳式上的模仿,而是要找出與當今時代人文相契合的藝術理念和表現技法,不能片面的理解傳統,對傳統的理解應該有個寬泛的、博大的、包容的思想空間。祖先給我們留下的經典是傳統的,上世紀以來引進的西方美術已經融入到我們的傳統藝術中,難道不是傳統嗎?蓋茂森人物畫一手伸向傳統繪畫語言中尋求變化,一手伸向當代生活里得筆墨。蓋茂森的作品《走進開羅》看似異域情調藝術特色卻帶有濃郁中國民族藝術文化氣息。這是作者在處理現代中國人物中的新嘗試,也是作者對于現代中國人物的學術觀點,從而增加了中國畫審美的時代內涵。蓋茂森的作品《浴》突出顯示了他中國傳統筆墨技法的熟練性與造型技法的準確性。這兩者的結合才說得上一氣合成的境界,中國畫水、墨、紙的特性是需要“速度”的,爐火純青的技巧是滿足“速度”的基本前提。蓋茂森的作品里正是有了這種“速度”的支撐,才使他的文思才情,詩話意境的學養得以展示。
中國人物畫是一種傳統文化學養的積淀,更是一種對生命、時空的審視。蓋茂森深諳此理。他在研究繪畫的同時更注重對書法、詩文、音樂等傳統經典文化的參悟,從他的作品中可以體會到詩歌之意境,天籟之韻律的無形有形之美,蓋茂森的處理手法獨具個人特色又暗合于傳統,再現妙逸的中國美學靈境。他的線條亦古亦今,即有書道入骨之傳統,又有線為形動之現代,骨架到位富于神采,沒骨施彩精于寫真,蓋茂森的《原上春風》是藝術上“心師造化”傳統審美命題在當代藝術語境中詮釋的新果,其手法細謹中見灑脫,精致中見豪放。這幅作品成功的把人物形象和筆墨真趣一并貫通,將自然生活過渡至水墨丹青的過程中,確立富有個人特征的形式美感。
蓋茂森的作品《香妃進京圖》不是弄坍傳統審美空間的創新,也不是繪畫觀念的游戲,而是來自生活的感動和表現上的激情,純粹的筆墨錘煉和“美”的眷戀和格守,蘊生了他的創造力量。怎么將顏色與結構的形式美結合起來,怎樣使畫面的色彩效果符合自身情感表達是蓋茂森的一種自我述求,也是對整體畫面力圖有個明確的視覺認識。我國傳統中國人物畫中關于色彩的對比應用有著豐富的經驗,比如善于用黑色、白色等中性色來協調色彩的對比,蓋茂森正是將傳統的色彩經典之法運用到當代的國畫創作中,讓各種艷麗的色彩互相襯托又相互制約,形成一種和諧的美,使其產生一種生動與和諧的“色之和弦”,一方面加強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觀眾的視覺共鳴,也成功與觀念在畫面的意境中互動。
蓋茂森的《塞上曲》顯示了他藝術創作的力變,畫家在美術史上有沒有位置,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作品的創造和創新性,新意識才能產生佳作,這與作品的創新的程度有著密切的關聯,也是一個民族藝術進步的靈魂。蓋茂森作品表現了新的民族氣派,當今世界存在著全球化和民族化的雙重背景,中國的現代社會發展要趕上了全球化的進程。但藝術一定要堅守民族性的路線,蓋茂森認為中國畫的發展處在國際的藝術大環境中。它的出路接引時代新生,激活傳統,在催化磨合和整理中探尋出路,塑造新生,形成新的民族氣勢,同時要建立在民族文化的架構上,才能符合我們這個民族藝術定位
蓋茂森作品的人文底蘊是傳統的 ,詮釋的卻是現代人的審美意識,他的作品的表現技法是傳統的,刻畫的卻是新時代的視覺圖式。任何形式的傳承都沒有格式,猶如中國畫中水與墨的平衡,還要看它將與什么樣特性的紙結合,在這里我并不是說蓋茂森的成功是唯一的,但他的成功是我們理論研究的一個方向。細細品賞蓋茂森的作品,他如一陣清風掠過歷代大家的廳堂,但不留一絲痕跡,他如一股現代的熱浪迎面,卻帶來些許遠古的清涼,他的筆觸走進了五千年以來中國美術史的傳統,卻從新世紀的創新中走出。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