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彩畫家 李利民 李利民事跡收載于《巴山人走天涯》
作者:汲平2011-08-18 11:32:34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風雨人生鑄輝煌(節選)
——記作家、書畫家、主治醫生李利民
黎明 邵彥博
近日,聽說巴州區漁溪醫院李利民的美術作品又榮獲國際金獎,筆者深感驚奇——在巴山深處僅還有如此的美術人才!為此我們特意對李利民先生進行了專訪。
當我們飽賞他那琳瑯滿目的書屋,看到他那已發表的卷卷作品集、無數的榮譽證書,才深知李醫生在風雨人生旅途中,為鑄造人生的輝煌,其道路是多么的坎坷,意志是多么的堅強——
精研醫術 白衣功勛
五十年的人生歷程,二十六載醫療工作。李利民自1981年7月畢業于四川省達縣衛生學校醫士專業后,已在基層醫療第一線戰斗了26個春秋。無論在巴中縣青木鄉衛生院管理病房,還是在巴州區漁溪中心衛生院從事門診;不管是做臨床醫療服務,還是干行政后勤工作,他都是勤奮好學、以德為先,踏實肯干、任勞任怨。無論是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冰天雪地的寒冬;不管是白天黑夜,還是上班下班,只要有病人就診、群眾辦事,他都是隨叫隨到、始終做到禮貌待人,關心體貼患者,熱情服務群眾,以良好的聲譽和精良的醫技蠃得了領導的稱贊和廣大患者的好評。
為了提高醫療水平,增強專業技術,他又先后到巴中縣衛校、巴中市人民醫院、巴中市中醫院進修學習了五官科、口腔科,并自費投資數萬元創建了漁溪醫院第一個口腔科室。在工作中他善于積累醫學資料,不斷總結臨床經驗,為提高自己的水平,他還自費函授學習了北京自修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重慶醫科大學西醫專業的全部課程,并取得了大專文憑。近年來他已先后在《大眾健康報》、《醫學理論與實踐》、《中國鄉村醫藥》、《巴中科普報》等十多種醫學報刊上發表醫學論文、科普文200多篇,并兩次應邀出席全國基層醫學學術經驗交流會,已一次被四川省衛生廳、五次被巴中市、縣(區)人民政府、衛生局,十多次被漁溪區(鎮)黨委、政府授予“衛生工作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難怪老百姓贊他是“精研醫術、白衣功勛”之人。
自學成才 聲威大振
李利民自幼喜愛文藝,并已在文藝創作中獲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先后在全國各級報刊發表文學作品150多篇(首)、書畫作品100多幅,文藝作品在國內外文藝大賽中獲獎30多次。這些成就還得益于他母親的引導。他的母親劉書瓊:1934年生,1950年初中畢業時,曾以其亮麗的歌喉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文工團,后因家庭阻撓而沒能入伍,1951年在人民政府的幫助下離開家庭,參加土改工作團后,分配到巴中工作。李利民在母親的引導和熏陶下,從小就喜歡 寫寫畫畫、唱歌跳舞,特別是在“文革”停課鬧革命的動亂期間,讀小學的李利民當年的主要功課,除了用毛筆書寫領袖語錄、臨寫各種字帖外,就是經常畫宣傳畫、辦墻報。從而開啟了他的書畫愛好。初中階段正是“文革”中期,紅衛兵的活動他不能參加,放學以后就只能在家讀書看報、閱讀課外書籍。星期天、節假日他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利用供銷社職工子女的優待,在采購站收購的廢舊書報倉庫里讀書看報。在此他閱讀了大量的文學名著,這也為他日后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三年的“知青”生活中,他不但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渠道,借閱了大量的圖書,而且還充分利用生產隊、大隊辦板報、墻報的機會,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加之工作后1982年至1988年在北京自修大學中文專業、1991年至1992年在湖南文渠書畫藝術學校中國畫班的系統學習后,他的寫作和藝術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創作的文藝作品也與日俱增。自1991年2月5日在《天府牧業報》發表詩歌處女作《豬、耕牛、奶羊》,1991年3月23日在《四川消防報》 發表美術處女作《春》以來,李利民的文學(詩歌、散文、小說)和書畫(書法、美術、篆刻)作品不斷刊登在《天府牧業報》、《四川消防報》、《四川交通報》、《巴中周報》、《巴中日報》、《青年詩人》、《四川工人日報》、《四川農村報》、《四川日報》、《中山日報》、《巴中文藝》、《巴中廣播電視報》、《中國書畫》等50多種正規報刊上,與各地同行的交流也日益擴大。
為了加強文朋藝友的溝通,相互交流創作經驗,李利民還與弟弟李利春在家鄉創建了第一個正規的文學藝術社團——漁溪文學藝術協會(后改名為巴中市青年文學藝術協會),任副理事長,并創辦了會刊《山月》、會報《百花活動月報》。該協會當時非常活 躍,在巴山也聲譽大振,并多次獲得巴中市民政局、文教局、文化館的表彰。與此同時李利民的文藝作品也多次參加國內外文學書畫大賽,特別是國畫作品以個性鮮明、神采飛揚,用筆簡潔流暢,以凝煉神奇的筆墨,描繪出博大精深的內涵;篆刻作品以章法考究規范、刻畫細致、古樸典雅,創造性地展現了絕妙奇想和巧奪天工的不盡張揚,終于蠃得了文藝界的青睞和贊賞。從1991年3月起,他的硬筆畫《巴蜀山水》第一次在新秀杯“全國硬筆書畫大賽”中榮獲“新秀獎”以來,先后在國內外文學、書畫大賽中獲得了大獎:其中一等獎三次、二等獎四次、三等獎和優秀獎25次(篆書《用勤勞迎來春華秋實,以奉獻送走青春年華》1997年3月榮獲“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作品邀請展”一等獎;《篆刻12方》1997年1月榮獲“第五屆芙蓉杯硬筆書法藝術大賽”一等獎;國畫《巴山秀色》2007年10月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首屆人類貢獻獎文化藝術類美術金獎”)。而且已有十多幅書畫作品被選送到日本、美國、朝鮮、巴西、香港、臺灣、北京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并被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解放軍53023部隊圖書館、國際書畫交流創意書畫會、中國畫研究會、《四川日報》社、新加坡共和國新神州藝術院等藝術團體和博物館收藏;其作品和藝術小傳已收入《世紀末青年詩人330家》、《中國書畫家大辭典》、《中國專家人才庫》、《當代書畫收藏精品薦覽》、《跨世紀中外書畫藝術家辭典》、《國際硬筆書法家大辭典》、《世界美術集(華人卷)》、《世界藝術大系——中國藝術》等30余部辭書中。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曾榮獲“中國當代新星詩人”、“國際書畫藝術名人”、“世界高級硬筆書法藝術家”等榮譽稱號;近年又榮獲“中國當代杰出書畫家”、“中國文藝終身成就藝術家”、“國學十年明珠藝術家”等多種稱號。其先進事跡和創業成果也先后被《巴中廣播電視報》、《今日巴中》、《四川農民日報》、《打工報》、《中山日報》、《中華驕子》、《時代楷模——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事跡報告》等多家新聞媒體專題報道,自學成才,聲威大振。
(此文2008年1月刊登于香港天馬有限公司出版的《巴山人走天涯》一書221—229頁)
來源:博寶藝術網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